分享

一文搞懂11个团队效能模型,打造高绩效团队

 过河卒冲 2023-06-27 发布于湖北

打造高绩效团队是一个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成员践行承诺、懂得奉献、坚持不懈,团队才最终建立。在此期间,团队效能模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团队运作方式,明白如何激发团队最大潜力。

为找到最佳团队效能模型,加深对团队的了解、提升团队绩效,让我们一起探索11款不同的效能模型吧!


什么是团队效能模型?

图片

我们可以把团队效能模型视为一种工具或框架,它能帮助企业和领导者了解团队运转方式,改善团队建设、管理与培训结构,并最终提升绩效,达成团队共同的目标。

阻碍团队发挥出最高水平的因素有哪些?造成团队协作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证团队成员发挥最佳水平?如何协作才能充分挖掘成员的最大潜能?团队效能模型能助力解答这些问题。

团队效能模型能帮助对HR和团队管理者客观评价团队运作效率,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应对措施。

团队效能模型

图片

让我们研究几款最受欢迎的团队效能模型,分析一下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团队类型。

GRPI团队效能模型

1972年,GRPI(目标、角色、流程和人际关系)模型由理查德·贝克哈德(Richard Beckhard)首次提出,后经欧文·鲁宾(Irwin Rubin)、马克·普洛夫尼克(Mark Plovnick)和罗纳德·弗莱(Ronald Fry)发展,成为当今广为人知的团队效能模型之一。该模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目标(Goals)——想要高效运转,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角色(Roles)——团队成员必须明晰各自的责任与职权。

流程(Procedures)——工作流程必须落实,团队才能有效运转。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团队协作过程中,成员应不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确保有效沟通、互相信任。

若团队无法达成既定目标,或迷失了发展方向,GRPI模型便是最佳选择。其能理清各要素间的关系,找出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比如,如果团队没能达成目标,GRPI模型就能帮助判断每位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分工是否明晰。该模型的核心观念在于:若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目标明确、角色分工清晰、彼此融洽相处,团队就能成功。此外,建立新团队时,GRPI模型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GRPI模型存在两点不足:首先,作为静态模型,它只能反映团队在特定时期内的表现,无法展现整个生命周期的变化;其次,该模型适用的团队范围有限——团队必须从创立初期就合理规划,那些慢慢发展起来的团队并不适合。

图片
哈克曼模型

在20世纪70年代,理查德·哈克曼(Richard Hackman)教授就开始研究团队,并提出了哈克曼团队效能模型。经过40年的研究,他发现:团队协作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取决于某个成员的个性或行为,而是要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成员都能充分发展。哈克曼模型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

1、打造真正的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任务明晰。

2、规划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或最终目标。

3、强化组织发展——团队协作的流程设置贴合团队发展目标。

4、创建支持性环境——提供相关工具、资源和培训服务,助力团队实现发展目标。

5、提供专业指导——必要时需提供专业人士指导,提高团队协作效能。

若管理者想要打造最佳团队,获得独立管理的指导工具,哈克曼模型便是最佳选择!

图片

罗宾斯&贾奇模型

罗宾斯(Stephen Robbins)和贾奇(Timothy A.Judge)创建的效能模型,立足于成功团队所必备的四要素,即:

  • 环境——资源充足,组织和领导高效,团队成员彼此信任,以及绩效奖励机制完善。

  • 团队构成——考虑每位成员的能力和个性特征;关注员工职责分配和团队规模;结合员工对团队工作的个人偏好(即,成员对所处的团队是否满意?)。

  • 工作设计——考虑工作的自由度、自主性,技能多样性以及任务分工的统一性、重要性。

  • 流程——致力于实现团队共同目标,尊重成员个人信仰,为目标制定规划,有效管理冲突,实行问责制。

该模型有助于管理者找到团队协作过程中的缺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

图片

卡岑巴赫&史密斯模型

美国学者乔恩·卡岑巴赫(John Katzenbach)和道格拉斯·史密斯(Douglas Smith)在研究了一些面临职场挑战的团队后,于1993年提出卡岑巴赫&史密斯模型。该模型将团队协作分为五个等级:工作组、伪团队、潜在团队、真团队和高效能团队。而建立高效能团队,是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

高效能团队中的成员不只是共同工作,他们有可能得到三种结果:

  • 集体工作成果

  • 绩效结果

  • 个人成长

这三种结果构成了三角形模型的三个顶点。为了最终得到这三个结果,团队需关注三个效能因素:技能、责任和忠诚(这些要素构成了三角形模型的三边)。

对想从“个人思维”发展为拥有“团队意识”的员工来讲,该模型是最佳选择。其不仅能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度和归属感,还能帮团队确立有价值的发展目标,并在团队发展过程中不断协商沟通。

该模型有两点不足:首先,其仅适用于能定期召开会议的小规模团队;此外,使用该模型的团队,若在创立初期就面临冲突,就只能停留在伪团队阶段,难以拥有凝聚力。

图片

团队效能的T7模型

1995年,迈克尔·隆巴多(Michael Lombardo)和罗伯特·泰辛格(Robert Eichinger)开发出团队效能的T7模型,提出团队管理的五个内因和两个外因。由于七个因素均以字母“T”开头,故得此名。

内因:

  • 推动力(Thrust)

  • 信任(Trust)

  • 才能(Talent)

  • 团队协作能力(Teaming skills)

  • 任务技能(Task skills)

外因:

  • 团队领导者适合度(Team leader fit)

  • 组织对的团队支持(Team support from the organization)

以上要素对团队发挥最高水平都至关重要。若管理者想了解影响团队效能的各种因素,以及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团队发展,T7模型便是最佳选择。管理者可根据此模型确定如何分配精力和资源,从而打造更强团队。

在该模型的指导下,若想解决团队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培训机会,或者聘用其他具备相关资质的职员;若组织对团队的支持不尽人意,则应该尽力争取组织的信赖,确保团队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如果团队得不到外部支持,协作很难高效,而这也是T7模型的一个缺点。

图片

萨拉斯、迪金森、康弗斯和坦南鲍姆模型

萨拉斯(Salas)等人在哈克曼早期模型的基础上,于1992年提出该模型。其强调组织环境和团队设计的重要性,关注二者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该模型涵盖六要素:

  • 组织环境——外部支持、培训和奖励。

  • 团队设计——团队结构清晰,发展目标、流程分工明确。

  • 团队协同——成员齐心协力、鼓足干劲,携手实现共同目标。

  • 过程有效性——知晓各项任务所需的知识、努力、技能和策略,并能对这些要素合理评价。

  • 物质资源——这些资源可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标准。

  • 团队效能——关注员工在团队中的行为与感受,以及他们协作的方式。

若团队已经建立,该模型是考察团队环境的最佳选择。

图片

塔克曼模型

布鲁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于1965年提出团队发展阶段模型,指出团队发展必经的四阶段。1977年,他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阶段,具体结构如下:

  • 组建期(Forming)——团队成员首次见面、互相了解,就团队发展目标达成一致意见。

  • 激荡期(Storming)——团队成员能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分享各自喜欢的工作风格,探究团队协作方式,并建立起对彼此的信任。

  • 规范期(Norming)——团队成员能从整体效益出发,调整自身行为、接纳差异;认识到共同目标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

  • 执行期(Performing)——团队成员彼此信任;为了共同目标能够自觉协作。

  • 休整期(Adjourning)——项目结束后,评估团队效能、对成员予以奖励,并做出相应调整。

若管理者想了解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塔克曼模型是最佳选择。该模型还能帮助团队成员接纳彼此的差异、化解冲突,提高协作效率。不过,在此模型下,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一定冲突,团队成员或许会感觉难以适应。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团队的发展阶段可能随时改变。比如,由于新成员的加入,处于执行期的团队将再次回到激荡期。

图片

兰西奥尼模型

和其他团队效能模型想比,帕特里克·兰西奥尼(Patrick Lencioni)提出的模型略有不同——其关注点从“团队应该有哪些要素”转向“团队不该有什么成分”。兰西奥尼认为,了解团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功能障碍,能打造更高效的团队。

以下是团队通常会遇到的五种功能障碍:

  • 缺乏信任——若团队成员不能展现自己的弱点,就不可能相互信任。

  • 惧怕冲突——若团队成员努力避免冲突、假装关系和睦,便不可能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

  • 欠缺投入——任何成员没有奉献精神都将阻碍团队决策、拖延工期。

  • 逃避责任——即便承担责任会带来不适感,团队成员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 无视结果——若成员对团队协作的结果并不在乎,也就不可能实现共同目标。

若管理者想了解阻碍团队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知道如何避免或有效应对不利因素,兰西奥尼模型便是最佳选择。该模型能帮助探究团队协作中的无效内容,找出根源、提供解决步骤,从而提高团队效能!

图片

拉夫斯托&拉森模型

弗兰克·拉夫斯托(Frank LaFasto)博士与卡尔·拉森(Carl Larson)共创团队效能模型,提出高效能团队具备的五大要素,分别为:

  • 团队成员——成员的个人技能与特征。

  • 团队关系——态度积极向上的员工更容易建立好的工作关系。

  • 团队问题疏解——好的工作关系能够提高决策水平、减少冲突。

  • 团队领导——每个团队都应有一位能激励团队发展的领导。

  • 组织环境——组织支持与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高团队成功的几率。

拉夫斯托&拉森模型不仅能帮助管理者更深入地了解团队协作动态,还关注集体思维。不过,虽然阐明了提高团队效能需要的要素,究竟如何把这些要素投入实践呢?拉夫斯托&拉森模型却作用不大。
图片

谷歌模型

谷歌采访了200多名员工,分析了公司180多个团队的250多项特征。结果如何呢?

与团队的成员构成相比,成员如何沟通交流、怎样安排工作、审视各自的贡献,会对团队效能产生更大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谷歌认为成功团队需具备的以下五个动力因素:

  • 心理安全感——团队成员敢于表达意见,不会觉得危险或尴尬。

  • 可靠性——成员之间能互相依赖,按时交付高质量的工作。

  • 结构清晰——无论是成员个人还是整个团队,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晰的角色定位和计划安排。

  • 工作意义——工作能让每位员工体会到个人的价值与重要性。

  • 工作影响力——确信工作是有意义的。

谷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五大动力因素中,心理安全感最为重要(它是其他四种的基础)。但在打造高绩效团队时,这五大因素都相当重要!

若管理者想知道团队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谷歌模型便是最佳选择!此外,该模型有助于团队成员更有组织、更有规划地讨论如何改善不足。
图片

德雷克勒斯&西贝特团队效能模型

研究员艾伦·德雷克勒斯(Allan Drexler)和戴维·西贝特(David Sibbet)在团队效能模型中,简要概述了团队建立的七个阶段,其中四阶段关注团队组建,三个阶段关注如何持续提高团队绩效。

  • 初始阶段(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项工作?

  • 建立信任阶段(谁)——我们与谁协作?我们有什么技能?合作过程将是怎样的呢?

  • 明确目标阶段(什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我们的角色又是什么?

  • 承诺阶段(如何)——我们如何协作?是否有时间进度安排?预算多少?哪些资源能帮助我们?

  • 执行阶段(谁?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团队协作开始前,提前规划好细节。

  • 高绩效阶段(称赞)——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努力;成员间互相支持,几乎不需要外部监督、指导。

  • 重新开始阶段(为何继续)——为了取得成功,我们是沿用之前有效的工作模式,还是重新组建团队呢?

管理者无论是希望提高团队协作效率,还是希望在团队发展受阻时能找到原因,该模型都算得上是贴心帮手。不过,不足也显然存在——开发和执行都需要时间。

图片

团队合作通常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团队效能模型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HR和管理者打造高绩效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