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一战400+成功上岸,5721字超详细经验分享,一定要看!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6-27 发布于北京
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李修竹。
我本科是在一所211读的心理学。备考10月,一战上岸北师的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初试总分400+,专业课260+。

ps:文都比邻很多的图书资料对我考研帮助很大。


考研初衷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心理学的,从初三开始。所以本科也学的心理学。

虽然学了之后发现心理学和自己想的有点出入,但是也很有意思。

在我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对认知神经科学比较感兴趣,而本科所学并不够。

同时,我意识到,心理学本科出去常见的一些职业我并不适合,比如HR或心理老师。所以选择了考研。

关于择校

我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心理学实在太厉害了!

尤其是脑所的认知神经科学,太出众了!

着实是国内心理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虽然每年报名的人数超多,但纵观其他学校,如华南、西南等院校,报名的人数也很多,且这些学校在2022年的初试分数线上相差不过几分。

所以我觉得报北师是一个很划算的选择。

加之北师也属于312统考,要是不幸落榜,调剂也有很多选择。

所以,我选择了北师。

关于初试备考

1.专业课
(1)时间线:

①从2022年2月份开始,在寒假里主要完成了普心的学习。
随后到了学校因有其他课业,故以半个月到一个月一本书的节奏进行学习,直到7月底8月初,我才完成了一轮复习。
②随后开展二轮复习,刚开始我并没有背,而是着重于继续读书思考,练题。
直到9月份中,我才以文都比邻的《知识精讲》为参考内容进行背诵。
到了10月,我又换了一本书作为参考(这样的切换过程其实对背诵不利,最好在最开始选好自己的参考书目参考数目,《知识精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通常是一边背书,一边练题。练题过程中除了检查自己的背诵情况外,还对自己的解答思路、模板等进行了训练
在11月份的时候我才完成一轮背诵。完成一轮背诵之后,可以多多模拟考试。
③此后到考试前几天,我才完成二轮背诵。

考试前两天,主要是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再进行了背诵。

(2)复习要点:
①关于教材阅读:
主要以文都推荐的初试七本书为主,同时也看一些其他辅助的书籍,比如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郑日昌老师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桑标老师的《儿童心理学》。
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对文本进行深加工,理解每句话的潜在含义和上下文的逻辑关联,联系自身实际,对所有内容进行思考。
要注意持有批判性思考的态度,不是所有书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比如《心理统计学》中就有些许错误。

每章阅读完之后可以关上书画思维导图,看自己对这章的逻辑框架把握如何,对具体知识点掌握如何。随后再打开书进行查漏补缺。

②不懂的一定要问!
无论是问自己的研友,或是问自己报班的老师,或是在网上进行搜索,或是去听一下写这本书的老师给自己学生讲课的视频(比如我听过郭秀艳老师在华东师大上的实验心理学,陈宝国老师上的普通心理学,舒华老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还有别的老师的心理统计学。当然我主要是针对我不懂的地方去听讲解,而不是所有都听完)
③关于训练:

当然,学完一章之后,需要训练,才能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

我是用的文都出的《阿范题》,里面有许多真题的集锦,也有老师自己出的题。

④关于背诵:
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确定下来自己的主要参考书籍。
如果发现参考书不适合自己,需要及时更换。对于参考资料缺少的地方,需自行补充。
对于自己常错的知识点,也需着重标记。在背诵过程中,需先理解这一章节的主要思路,把握住大的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也可以多与自己的研友交流背诵口诀。
我在背诵时使用了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的制作的背诵表,滚动时复习。
⑤关于真题:
虽然从一轮复习开始时,我们就会练真题。
但是到了后期,需要再做真题进行总结。因为真题做过,所以不用再花一整块的时间进行一套题的模拟,但是可以把选择题作为一个板块进行练习,每天也花时间练习一下简答题和论述题,并且进行总结。
我认为真题的总结在11月份就可以开始(我是在12月份才开始的,当时觉得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最后上考场我也没把这部分的内容完成好)

(3)考试前夕:

到了考前,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多东西都没有复习到,这个很正常。

紧张同样很正常,不用试图压抑自己的这些情绪。比如我考前阳了,这还是会很影响到考前临时抱佛脚的。

但是,你要明白,考试是对自己在过去一年积累的检查,而不是靠考前两天的突击。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自身平时的积累。

(4)考场上:

在阳了的考场真的是咳嗽声此起彼伏,从未停过。

而且我所在的考场,老师发卷子真的很慢,我刚好在打铃的那一刻拿到卷子,当时还有好多其他专业的同学打铃过后好几分钟才拿到卷子,这还是对自身做题有一些影响的。

但是这随着逐渐进入到做题的状态后,就感觉旁若无人了。其实我当时拿到卷子并不觉得太难,虽然确实考了一些细节,不过我都还比较有印象(这与我在背诵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是分不开的)

只有其中的统计题与平时常考的形式不同,并未见过。

刚开始并没有头绪,这时我就先接着做其他题,把它放到后面来思考的。之后做完之后再来思考这道题,突然发现了题目所给的Z值其实有所暗示,灵光一现便就做出来了。

其实我出了考场之后是自我感觉很好的,后来发现我选择题错得比平常多,因为我意会错了出题人设置错误的点。

但还好大题做得不错,所以总的来说也还是有一个不错的专业课成绩。

(5)最重要的建议:

欲速则不达!

我的复习进度其实相比我的同学们是非常慢的。别人都背完好几轮了,而我才背完一轮。

但考试越来越灵活,更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思考的越多,自然记得越牢,一遍便抵别人的好几遍。

所以速度慢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深加工。

二、政治

(1)时间线:

(2)我用到的资料:

首先,政治开始的时间是根据个人的一个时间安排来的。

如果说你有足够的时间,你就可以早点开始。

比如说七月份,如果说你的时间比较紧张的话,你可以八九月份的时候开始也可以。

我开始的时候是参考《精讲精练》,上徐涛老师的强化班。上完一章之后,我就会做一千题进行练习。

到了十月份,腿姐技巧班就出来了,大家就可以去看一下腿姐的这个课程。

这个课程中会讲到一些技巧,也会讲到讲到一些规律,对于这个规律,我们一定要谨慎使用,毕竟命题人,他在今年命题的时候也不会参照这样的规律。所以,大家还是要夯实自己的基础。

腿姐在上完一节课之后,会布置背诵《冲刺背诵手册》中的部分,跟着她的一个节奏走就可以。

这样的一个提前背诵,可以缓解到了十二月份的政治背诵压力。到十二月份的时候,腿姐冲刺班就出来了。

如果说有时间的话,就可以看看,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就可以不用看。

这个时候,我仍然是背诵的冲刺背诵手册,和腿姐的押题。

我们在最后背诵时到底是背腿姐的资料还是背肖秀荣老师的资料,我个人推荐腿姐。

因为腿姐的资料,是在一个关键词下面展开具体的背诵内容。在考场答题过程中,一看到XX关键词,就把这个关键词上面的内容写下来就可以。

但肖秀荣老师其实是给出具体的题,然后呈现这道题的答案,我们自己需要在背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答案库。

在考场答题过程中,其实需要现从那个答案库里面组织答案。

我感觉这种更花时间,所以我觉得腿姐的资料其实更好(这主要是从背诵的容易度、答题的容易度上面来说的,并未从谁的答案更接近真实答案上讨论)

晚上十点多了还在宿舍楼下背腿姐

和同学一起在图书馆里学政治

三、英语

(1)时间线:

(2)我用到的资料:

首先,英语的复习在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就需要开始,主要是背单词,每天都要背,一定不能落下。

之后到六月底的时候,我开始去正式的听英语的课,做英语的题,主要是看了唐迟老师的阅读方法论,还有就是唐静老师的翻译的方法论。

看完这些方法论之后,我每天都刷一篇阅读,然后对这个阅读进行翻译。

我的一个做阅读做的方法的话,其实是采用了三遍做题法(我自己随便命名的hhh)。

第一遍就是以做题为目的,先看题再读文章做题。第二遍就是去梳理每一道题的答案,即每道题的选项错在哪儿,其他的选项为啥是对的,依据来自于哪儿。第三遍,是对整篇文段进行翻译。

这样做题的好处在于,有时候你会做第二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第一遍之中的一些错误。而且第二遍梳理思路时,有时会发现其实我是错的,但是误打误撞的选对。当我们做完这些题之后,需注意按题型总结规律。

到了九月份,我就开始对真题的翻译题进行翻译。

到了十月份我主要刷了完型和新题型的题。对于完型,我比较推荐易熙人。对于新题型,我个人感觉刘琦讲的不错。

对于这些课程,我主要是先看方法论,再做题。

做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再去看相应的一个真题课。这期间,我还二刷阅读,也会去看一些作文的视频啊,就开始在练一些作文。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呢,我就集中于练作文。写完之后,可以找研友互改,或者闲鱼上面找别人改,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模板。作文课我觉得潘赟的九宫格框架还可以,但里面的内容平平无奇。石雷鹏上课比较有趣,但表达不太高级(个人感觉)。

听说周思成的课不错,我看过他的作文模板感觉还可以,大家可以去听听。

十一月中旬后,需要把之前留出的三套真题拿出来进行模考,形成自己的做题时间和顺序。


关于复试备考

、23复试实际情况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整体时间流程:

上午上交所需材料,并说明哪些老师还有名额,填三个意向导师(会据此面试分组)
下午笔试
晚上做一个心理测试

第二天上午面试

3.笔试面试的流程及内容细节分享:

笔试(280分,共3h):

①中文文献评述(好像是确实没有发表的一篇文章,没有期刊信息,文章质量不怎么好的那种,不知道是不是把期刊文章的改了)
②英文文献分析(做ppt,一个比较简单的文献)
③实验设计(面孔识别的异族效应的问题,回答能否证明,以及再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一个问题)
④统计题(判断用哪个统计方法,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关系)

面试(220分,持续时间20-25min):

现在面试特别结构化,上来是一个主考官抽题,先自我介绍,实统测各一个问题,再问了一个英文问题(每题3-5分钟的作答时间)

英语题:阅读了一个介绍执行功能的文段,然后并且回答问题

还有一些时间,问了一个简历中的问题

时间要到了之后,问了意向导师

之后就有一些老师会给你打电话,然后觉得自己不错的话,应该也可以主动和老师联系

二、我的复试准备

1.复习书目:

依照去年北师复试的情况,面试问题主要问了实验设计和初试的一些问题,所以仍然参考的初试七本书,以及背诵资料。

但也有提升性地学习了一些高级统计,比如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等

2.文献资料:

因为我当时忙着搞毕设等,加之本科学习过程中文献阅读比较丰富,所以并未看什么文献

3.外语:

因为英语占比不多,所以并没怎么准备

4.简历:

一定要提前准备自己的简历,挖掘自己本科经历,让老师看到你的研究能力

5.邮件联系:

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可以提前联系自己感兴趣的老师,但老师一般不会给一个肯定答复,但提前联系一下也是好的,可以知道导师还有无名额

6.笔试准备:

因为北师的复试转变为线下了,所以参考了19年18年线下复试时笔试的内容,有提前准备文献PPT制作,也对文献评述有些许练习(但因为时间有点紧张,所以并没有准备太多)

7.复试感想:

一定要早做准备,尤其是准备好简历、自我陈述等。

自我介绍需要准备多个版本,1/3/5min,中英文均要准备。自我介绍时需逻辑清楚,要是能有一些特色就更好了。

一定要提前练习面试,比如我报名参加过文都组织的模拟面试,在第一次模拟面试的时候,我是真的没什么准备,这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后面在看初试内容的时候,我都把自己当成正在面试的同学,以回答问题的口吻,把一个知识点讲解出来。

同时,找一个模拟的研友也是很有必要的。我每天都有和我的同学模拟问答,这个过程让我在真正面试的时候,回答更加轻松自然。

三、复试后经验总结:

虽然我面试的时候老师真的稍微有些多了,但也无需太紧张,老师们人都不错。

如果问到了不知道的内容,可以大方的承认不知道,之后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如果说对于自己有点知道,但又有点不确定的知识,也可以自信点的说出来。(我就是这样,虽然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hhh)

回答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是背知识点,而是需要更加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加上一些手部的肢体语言也是不错的。

我一个HR同学,说在面试时,就是要“自信、微笑、大方”。我觉得对于考研面试也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报班及老师推荐

考研报班需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状态。

如果自己学习并不自律,或者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各位老师们的帮助,尤其是在实统测的训练上,可以报一个在自己经济范围之内的班

如果选择不报班的话,需要多多利用公众号资源。比如文都比邻的公众号就会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可以在学习之余多阅读。比如说院校推荐,知识点检验,思维导图,经验分享等等。

而且文都在之后出的模拟考试也值得参加一下,可以评估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

而且文都比邻也会出很多活动,比如分享领文都出的教辅资料,大家都可以参加。

对学弟学妹的嘱咐

学妹学弟们,你们首先要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一心想要读研,还是自己找工作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有当自己确定真的特别想读研,考研的动力才是无限的。

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思考,合理规划时间。

以及不要勉强自己,当自己真的很累,没有学习的状态时,休息一下也无妨。(下图是我实在不想学了,就拉着我的同学和我一起在外面唱歌hhh)

考研的过程非常枯燥和疲惫,但你也会了解到非常多的有意思的东西,真的能够提升很多。

比如政治是我以前读书中“深恶痛绝”的,但其实在上了老师的课之后,我也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本科虽然学的心理学,但我所接受的训练其实和考研有较大不同。

在考研过程中再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一遍,这对我以前薄弱的地方有诸多补充。也让我对心理学有了其他的感悟。

所以,学妹学弟们,我们不要只看到考研的痛苦,也要抓住其中有意思的东西。

无论之后结果如何,学到的东西始终都在自己身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