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的热点问题与思考

 小梦想在努力 2023-06-27 发布于北京

文献来源:杨惠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治的热点问题与思考 [J]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3, 25(1) : 14-18. DOI: 10.3760/cma.j.cn115530-20221215-0063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降低,脊柱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OVCF患者由于疼痛、卧床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有较高的概率发生骨折不愈合或脊柱再骨折。同时,椎体骨折导致了脊柱后凸畸形,进一步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经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探索,逐步形成了针对OVCF诊断治疗的系列规范[1]。随着新的理念和循证医学证据的出现,OVCF的诊疗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和优化。本文在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对OVCF微创诊治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应当更加重视骨质疏松症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骨质疏松是OVCF的病理基础,应当更加重视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科普宣传、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全球50岁以上人群中有6.3%的男性和21.2%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2]。截至202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已经达到联合国的"老龄社会"标准。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0%,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7%、51.6%[3]。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极高,约40%的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会经历一次脆性骨折[4]。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中每22 s就发生1例OVCF,然而只有约1/3的椎体骨折被临床所关注[5]。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认知程度不足,诊断治疗率低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40~49岁骨质疏松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0.9%,50岁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仅为7.0%[3]。许多患者甚至在发生骨折后仍未意识到骨质疏松问题,只有28.8%的OVCF患者在受伤1年内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约20%的女性OVCF患者会在1年内再次发生脊柱骨折[4, 6]。另外,OVCF可由轻微暴力导致,起病隐匿,有着极高的漏诊率。据文献报道,老年女性脊柱骨折漏诊率高达34%[7],使用胸部X线或CT检查评估OVCF的漏诊率高达87%[8,9]。多数老年人将轻微外伤后的腰背痛误认为是扭伤而未予重视,甚至将脊柱后凸畸形和身高短缩误认为是身体自然老化,直至出现持续疼痛不缓解、脊柱畸形加重后才发现自己患病,延误了治疗时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重视骨质疏松的宣传、筛查和诊断治疗已刻不容缓!

预防OVCF和再骨折的发生需要规范、长期和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首先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高钙低盐饮食、适量户外运动。对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应重视骨密度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钙剂和维生素D是骨骼的基础补充剂,然后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高骨转换型患者可以选择双磷酸盐类药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或低骨转换型患者可选择甲状旁腺素类药物。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一般处于骨吸收增强状态,宜选用抗破骨类药物如降钙素或双磷酸盐类。地舒单抗是一种新型的强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OVCF的发生率和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维生素K和中成药可以作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备选药物。

二、OVCF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

许多患者在确诊OVCF后,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能不能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对手术有天然的畏惧心理,倾向于选择保守治疗。首先,对于少数OVCF患者,保守治疗确实可行。根据OVCF诊治专家共识,对于症状或体征较轻,没有神经功能损伤,影像学评估为轻度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1]。关于保守治疗的时间尚未形成标准和共识。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佩戴支具、功能锻炼等。对于保守治疗患者应定期摄片复查,如果出现椎体塌陷加重、椎体骨不连、脊柱后凸畸形或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手术治疗。同时,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坠积性肺炎、褥疮、失用性肌萎缩、泌尿系统感染、精神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增加,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美国Medicare数据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OVCF患者保守治疗后的4年病死率高达50%[10]。此外,长期卧床会加重患者的急性骨丢失,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愈合[11]。据估计,卧床患者每周丢失的骨量达全身骨量的0.9%,接近正常人1年的生理性骨丢失量[12]。在这种情况下,保守治疗的OVCF患者即使骨折愈合,骨量也难以恢复至术前状态,增加了其再骨折风险,甚至形成"骨折-卧床-再骨折"的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老年OVCF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时需要慎之又慎。对于符合手术指征,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以恢复其活动能力,有助于促进其整体健康的恢复,也正符合当下骨折加速康复的理念。

手术治疗OVCF的方法包括内固定手术和椎体强化手术。由于OVCF患者的骨质量和骨密度低下,内固定术后往往发生螺钉松动、拔出,导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目前首选的OVCF微创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验证[13]。注入椎体的骨水泥可以即刻缓解疼痛,稳定骨折并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PKP在减少骨水泥渗漏率的基础上,还能一定程度恢复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已在全国广泛开展。

三、椎体强化术治疗OVCF

虽然椎体强化术治疗OVCF的疗效有较多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争议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09年发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2项研究,它们认为PVP治疗OVCF的疗效与假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14,15]。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研究的入组病例存在明显的选择偏倚,试验组的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且假手术组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椎体后方干扰了试验结果[16]。为了减少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Clark等[17]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采用了更严格的病例入组标准,控制了假手术组的局麻药注射部位,且骨水泥注射量(平均每椎体7.5 mL)也远大于Buchbinder等[15]的注射量(平均每个椎体2.8 mL)。研究结果显示,PVP相比保守治疗的止痛效果更好,缩短了住院时间,显著减少了椎体高度丢失,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另外,我国台湾的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纳入了超过1万例OVCF患者,发现非手术治疗患者相比接受PVP治疗患者的呼吸衰竭风险高出46%,死亡风险高出39%,这意味着对于老年OVCF患者进行PVP手术是优先选择[18]。截至目前,针对椎体强化术治疗OVCF的多项高质量Meta分析均显示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明显,中长期临床随访疗效显著[19,20,21]。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可以认为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愈合能力弱,发生椎体压缩骨折后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表现为:持续数周或数月的腰背痛;MRI显示椎体内界限清晰的液性信号区;X线、CT检查显示椎体裂隙征、边缘硬化;动力位片显示椎体假关节形成[22]。Tsujio等[23]发现13.5%的OVCF保守治疗6个月后发展为椎体骨折不愈合。我们率先应用PKP治疗椎体骨折不愈合并获得良好疗效[24]。骨折不愈合的椎体往往存在前壁和侧壁的骨缺损,骨水泥渗漏风险较高。由于椎体裂隙周围的骨质硬化,骨水泥与椎体往往难以形成紧密锚合,骨水泥易松动甚至移位。我们建议术前通过CT评估椎体内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工作通道准确置入到裂隙内。可以先推注粘度较高的骨水泥封堵椎体周壁缺损,然后重新调制骨水泥以低粘度状态推注,可以充分填充椎体形成紧密骨锚合,并显著降低骨水泥渗漏率[25]

四、选择PKP还是PVP?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优先选择PKP还是PVP? PKP通过球囊扩张复位椎体,在矫正后凸畸形方面有良好疗效。据文献报道,PKP骨水泥渗漏率为4.8%~39.0%,PVP的骨水泥渗漏率为11%~76%,PKP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更具优势[26,27]。除此之外,新的研究表明PKP在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额外优势。Edidin等[10]对比了OVCF患者接受保守治疗、PKP或PVP治疗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发现PKP组的患者死亡风险比PVP组低19%,保守治疗组的死亡风险比PKP组高55%,比PVP组高25%。美国Medicare数据库纳入2 077 944例OVCF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10年内总体死亡率为85.1%,PKP和PVP均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且PKP相比PVP的10年死亡风险更降低了13%[28]。近期,Hinde等[21]发表了一项OVCF患者接受PKP、PVP和非手术治疗后的死亡率差异的荟萃分析,纳入了超过2 000 000例患者,结果显示OVCF患者在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后,10年内死亡率比非手术治疗患者降低22%,且PKP手术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优于PVP手术10%。综合来看,现有的临床证据显示PKP治疗OVCF可以获益更多,可以作为优先选择。

五、椎体强化术的技术热点

(一)骨水泥注入剂量

骨水泥的灌注量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关于骨水泥注入剂量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有研究提出骨水泥注入剂量占椎体体积的15%~24%即可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即约为4~6 mL[29,30,31]。骨水泥灌注过少,其在椎体内的弥散较差,难以达到稳固椎体的目的。骨水泥灌注过量,则会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甚至发生肺栓塞等致命并发症。我们认为,追求特定的骨水泥注入剂量是不必要的,骨水泥灌注剂量应根据椎体大小、骨折类型和压缩程度而定,以填充骨折空腔并弥散至周围骨小梁为宜。有研究发现,使骨水泥广泛地弥散在椎体内,骨水泥投影面积占椎体49%以上,可以更加有利于改善镇痛效果和减少椎体后凸角,且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骨折风险[32]。对于单侧穿刺的椎体强化术,如果能使骨水泥弥散越过椎体中线,则可以获得与双侧穿刺相似的镇痛效果与椎体高度恢复,且不增加骨水泥的渗漏风险[33]。因此,相对于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均匀广泛弥散对于疗效的影响更加重要。

有学者认为过多的骨水泥量会导致椎体强度过度增加,增加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34]。然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显示,椎体强化后仅导致椎间盘应力的轻微变化,同时,改善椎体后凸角可以降低邻近椎所受应力[35]。一项对椎体再骨折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椎体强化术与保守治疗患者的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强度降低才是导致再骨折的根本原因[36]。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防止再骨折发生的根本手段。

(二)规范PKP的手术技巧

我们在大量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PKP手术操作,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减少并发症[37]。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重要细节是术前严格调整C型臂X线机投照方向,使手术椎体的终板、椎体后缘重叠为"一线影",棘突居中,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度和安全性。对于T4~T8椎体,可选择椎弓根外侧途径,经肋椎关节之间穿刺进入椎体。对于T9至L1椎体,可以根据椎弓根横径和内倾角度,选择椎弓根外或经椎弓根途径穿刺。对于L2~L5椎体,一般选择经椎弓根途径穿刺。在PKP术中,球囊扩张时压紧周围骨小梁,形成了一个相对密实的腔体,允许术者在较低压力和较高粘度下注入骨水泥,从而降低骨水泥渗漏。椎体后壁骨折或者压缩严重的骨折并非椎体强化术的绝对禁忌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骨水泥灌注技术的一些经验,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骨水泥应在刚好不粘橡胶手套的拉丝后期开始推注(不粘始注技术),可以保证骨水泥良好弥散性能的同时不易渗漏;当初始灌注的骨水泥到达骨折裂隙或椎体后壁时,可以暂停推注1~2 min,由于体温高于室温,椎体内的骨水泥可先行固化封堵骨折裂隙,然后继续灌注骨水泥以避免渗漏(温度梯度灌注技术);可以先行推注少量处于团块中晚期的骨水泥以封堵椎体裂隙,然后重新调制骨水泥,以较低粘度状态推注,以使骨水泥与周围骨质锚合并充盈椎体,减少骨水泥渗漏(分次灌注技术、骨锚合技术)[37]。近些年,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也不断提高了PKP手术的安全性。SpineJack椎体撑开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恢复椎体解剖高度。Kiva系统可以撑开椎体并引导骨水泥分布,降低手术椎体的刚度从而减少对邻近椎体的影响。PKP联合射频消融术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编织囊袋技术、可扩张钛网系统等特别设计的扩张器可以在扩张椎体的同时,减少骨水泥的渗漏风险。可导向性球囊系统可经单侧椎弓根穿刺进入椎体后转向对侧,从而实现椎体的双侧平衡扩张。远程遥控注射系统可使医师更精确地在X线监视下注射骨水泥,减少骨水泥渗漏风险和射线暴露。

六、总结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椎体强化术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然而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OVCF已经治愈。改善骨质疏松,重建骨骼健康,避免再次骨折,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态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普及骨质疏松的相关防治知识,营造重视骨骼健康的社会氛围,提升骨质疏松症筛查覆盖率,倡导早诊早治,减少脆性骨折的发病率,应当是每一位骨科医生不懈努力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