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排佛到向佛转变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一叶一菩提900 2023-06-27 发布于山东

韩愈(768年—824年), 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行文之超越前辈者,除了文体的独创之外,吐辞造语之精工,前人已经多所称道。例如《进学解》一篇之中就有“业精于勤”、“刮垢磨光”、“贪多务得”、“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投闲置散”等等,都已传为流行的成语;还有成语如“提要钩玄”、“焚膏继晷”、“闳中肆外”、“啼饥号寒”等。自古以来,一篇文章之中能够选出如此大量的历代流传的成语,此文之外,恐不多见。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这样的辞章造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 韩愈也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致力于复兴儒学。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韩愈是个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韩愈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一生中有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就是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上了一通《论佛骨表》。这是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多数唐代散文作品选集、唐宋八大家的选集,不少古代作品选集都有收录。 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宦官到凤翔法门寺,把释迦牟尼佛的遗骨(称为佛骨)迎入宫,供奉三日,又送回寺院。于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王公士民们奔走相庆,纷纷前去瞻札施舍。沿途之上,百官无不铺张奉迎,百姓更是趋之若鹜。韩愈担任刑部侍郎,作为儒家的正统传人,以弘扬儒家思想为己任,在《论佛骨表》中说:

“ 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始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书史不言其寿,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至中国,非因事佛而致此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识见不远,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尝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别立寺观。臣当时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 ,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韩愈劝说皇帝把佛骨投诸水火,这种排斥异教的想法很极端。有史以来,中国还没有这么残酷的宗教政策。从这一点上看,韩愈排斥佛教,胆量过人,但思想深度很一般。韩愈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皇帝,说信了佛法,不仅不能长寿,反倒不得好死。唐宪宗大怒道:“尔言朕奉佛太过,犹可容恕。若谓自东汉奉佛以来,天子都促短天寿,言何怪舛。(韩)愈人臣也,何狂妄乃尔?”喝令刀斧手:“推出午门斩首!” 幸亏经裴度、崔群二宰辅及百官哀请,韩愈才免一死。于是一道圣旨下来:“贬谪潮州任刺史去,莫在朝中再犯朕怒。” 韩愈贬官潮州时,在路上,遇见他的侄子韩湘,引起他无限的感触,所以做了一首诗,给他侄儿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虽然是位倡儒排佛者,但通过“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经历,使他思想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并且由排佛而向佛,这种思想转变过程与他在潮州和大颠禅师交往有着密切关系。当时潮州处于南地,文化落后,人民生活完全处于农业的自发自耕之中。韩愈在当地听说大颠禅师道行高超,深受大众所推崇,于是韩愈很想去见见这位高僧。 后来韩愈对大颠禅师问道,留衣致敬,成为千古佳话,大颠禅师也因此名闻当代与后世。

大颠禅师(732-824),广东潮阳人,法号宝通,自号大颠和尚。据载大历年间,大颠禅师与药山惟俨禅师一同在西山师事惠照禅师,受戒后,往南岳参谒石头希迁禅师,大悟宗旨,得曹溪之法。唐贞元初年,入罗浮,云游潮州西幽岭。见灵山林木茂密,山青水秀,大有地杰山灵之气,于是大颠在此修建寺庙。他经多年的努力,创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大颠幼年好学聪慧,潜心钻研佛学,成为唐代佛教曹溪派系的一代高僧。大颠的影响颇为深远,历代对其评议者众。王安石《送潮州吕使君》诗中就十分推崇地说:“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为他撰传的也不乏其人。早在长庆二年(882年),唐穆宗就赐额灵山寺为“护国禅寺”。

一天,韩愈特地来到灵山寺,可大颠正在参禅入定,没有理会韩愈的到来,韩愈出于礼貌,第一次相见也不敢上前问话,便在傍边静静地等候,等了许久,也不见禅师有接见之意,心里便生出几分不耐烦,想一走了之。侍者见此,便走到禅师身边,用引磬在禅师的耳边敲了三下,并轻声对禅师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韩愈在傍听到侍者的话语,便立刻行礼告退,并客客气气地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过了几天,韩愈又来到灵山寺,想找大颠禅师请教。见面后他便客气地问道:“请问和尚春秋多少?” 禅师不急不缓地以手拈着念珠回答说:“会么?”韩愈不得其意,只得老实地说:“不会。”大颠和尚说:“昼夜一百八”便不再理会韩愈。韩愈仍然不明白其中含意。第二天他再来请教,当他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位小沙弥,就上前问:“和尚春秋有多少?”小沙弥闭口不答,却扣齿三下,韩愈如坠云雾中。当谒见大颠禅师,请求开示,禅师也同样扣齿三下。韩愈方才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佛法无两般,都是一样的。”

一日,韩会游登灵山,遇见大颠禅师,一僧一俗,二人便由攀谈而辩论起来。大颠禅师问韩愈:“闻使君(指韩愈)是因直言犯上,才来到这里,做地方官吗?” 韩愈答道:“是的,我在朝廷担任刑部侍郎,因为上书阻止皇帝迎接佛骨,被放逐到这瘴毒疫疠之地。来时翻山越岭,几涉于死,途经广陵庙而祷之,幸蒙神佑,安然抵此。愈自幼多病,而今更是发白齿摇,怎受得了这里的气候与苦毒?所以来到此地以后,便上书,谏请皇上东封泰山,庶几早日召我回去,然而至今仍渺无音讯。唉!” 大颠禅师听了韩愈哀诉,反而诘问他说:“我听说为人臣者,不择地而安,不重名位,而行其当行。今汝遭逐而不乐,趋时求名,此非人臣之善者也!况汝直言犯上,是忠于君而不顾自身,心安理得,又何怨嗟之有?唐室自天宝之乱,奸臣乱国,皇上讨之不暇。为人臣者,既不能助上戡平内乱,以安邦国,尚动己心意,触圣发怒,而今还要上表讨封泰山之地,岂非不识时务?以穷治乱,而祭其鬼,是不知命也;动天下人心,而无安邦定国之志,是不知仁也;强言以干上怒,遇困而悒悒孤忧,是不知义也;以乱为治,而告皇天,是不知礼也!”

韩愈一听又忘乎所以骂起来:“你们佛教,口不道先王之言,而妄谈轮回生死之法;身不践礼仪之行,而诈传祸福报应之说。无君臣之义,没有父子之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以残贼先王之道。我韩愈岂能默然不语?” 于是,大颠禅师又诘问韩愈道:“你批评说佛教如此的不合先王之道,不言仁义,无父君之事,你是在哪些佛经上,看到的?” 大颠禅师得知他连一本佛经也未看过,于是对韩愈说:“你该知道有个'舜犬吠尧’的典故吧! 舜畜一犬,尧过其门,舜犬吠之。犬不识尧,并非尧是恶人也,今子不看佛经,不谙佛理,而妄肆攻讦佛教,与舜犬相去几何?” 禅师语虽笑谑,韩愈也是明理之人,只得点头默认。大颠和尚又问韩愈道:“今子为唐室大学子,文章自成一家;然而你的文章,能比得上罗什法师吗?知来预往,能比晋之佛图澄吗?披剥万象,不动其心,能如萧梁时代的宝志禅师吗?” 韩愈默然,沉思良久,回答道:“我不如也。”禅师说:“子即不如彼等,彼等所奉侍的佛学,你又反对,岂是智明人所当为?今子屑小于形器之内,奔走于声色利欲之间,稍不如意,便愤郁悲躁。似此,何异于蚊虻争秽壤于积蒿之间?” 大颠禅师的这一番话真使韩愈很久无话可说。韩愈从此一改对佛教的态度,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深。

佛图澄是晋代的一位高僧。佛图澄是西域人,本姓帛氏。少年时出家学道,能背诵经文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然没有读汉地儒学史书,而与诸位学者高士辩论质疑,全能符合理义,没有人能难倒他。在晋310年来到洛阳,志弘大法。《高僧传》说他门下受业追随的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及一万,教学盛况可见。年寿116岁。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 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东晋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401年入长安,至409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志公禅师即宝志,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甘肃兰州)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于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于公元514年圆寂,世寿96岁,敕葬于金陵钟山独龙阜,并于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自此之后,韩愈与大颠禅师有了密切的往来,与大颠品茗论道,促膝长谈,二人倾谈己见,在交流中建立了真挚的情谊。 使得韩愈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有了向佛之心。以后韩愈从佛教观点出发,提出了“心性论”,这不能不说是大颠对他的影响。后来,宪宗皇帝命韩愈到内陆袁州去任刺史。当韩愈离开潮州时,去灵山寺向大颠和尚告别,并把自己的衣服留给大颠作纪念,大颠便在此建“留衣亭”,此亭及碑至今尚存。韩愈到了袁州后,尚书孟简,知道韩愈与大颠和尚相游之事,便给韩愈去信,嘉勉他继续拜佛修行。韩愈在回信答书中说:“大颠聪慧明达,能外其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所拘,所以我甘听教晦,与之往还也。” 黄庭坚说:“韩愈自从见过大颠禅师以后,他的文章,出情人理,而排佛之论,从此不见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韩愈,修筑韩祠并塑其像供奉,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刻于碑上。到了宋代,潮州人士请当时名人苏轼为韩文公庙撰写碑文。苏轼欣然命笔写下了“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的碑文。这篇著名的《韩文公庙碑》也被镌刻于石。

韩愈与大颠禅师那段交往,也常常被后人们所称颂,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诗篇。如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题诗曰: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就象韩愈离开潮州时,赠大颠禅师诗所说: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着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韩愈与大颠禅师之事,载韩子外传。世传有诗句:一见大颠和尚后,文豪毕竟也低头。宋儒亦曾咏诗道: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以似,数书珍重更留衣。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Late Spring Spring is on the way out, grass and plants know— In red in purple they strive to make the season stay. Elms and poplars, not so gifted, just let their flowers go Drifting, thinking they have created a vast snowy day.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