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式平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博文夫子 2023-06-27 发布于江西

“教育是立国之本”,这句话足以见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江西省曾经有位省长被称为“教育省长”,在1935年犯过错误,后来创办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就是邵式平。

敌人眼中的“邵阎王”

1900年1月27日,邵式平诞生在江西省弋阳县北端一个叫邵家坂的村庄。

邵家坂是一个邵姓家族居住的村庄,这里阡陌纵横,一马平川,有良田5000余亩。

但是,邵式平的家却无寸土。邵式平的父亲邵茂奎,是个老实的农民,从小就给地主放牛,成年后做长工,备尝艰辛;母亲汪氏,是个善良的农妇,生下儿女多人,费尽千辛万苦,才将式平等5子1女拉扯成人。

邵式平在兄弟中排行居三,原名守壹,乳名三仔,9岁那年,邵茂奎将他送进本村私塾读书,式平这个学名,就是启蒙老师邵宝发给取的。

邵式平家境贫寒,但邵茂奎在因为不识字而受财主多次欺骗之后,深知为了不吃亏只有学习才可以。

于是邵茂奎咬牙将邵式平送到了私塾读书。

1919年,邵式平考入省立南昌一中,入学后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他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传播新文化,五四运动期间便带领着同学们走上街头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几年后,邵式平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各种新思潮活跃的城市,这为邵式平展示了一个新天地。

到北京后的邵式平,通过先期考入北师大的江西籍青年黄道,结识了许多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他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步认识到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了“革命救国”的信念。

1925年一次激烈的革命运动,成为邵式平的新起点,他“从这个起点线上开始学会走路,走革命的道”。

第二年5月,邵式平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家乡,回到了这块养育他的土地。

这时,他已成为了一名职业革命家,他的公开身份是“北京沪案后援会湘、鄂、赣特派员”。

邵式平与中共江西地方委员会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接上了关系。

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形势下,工农运动逐渐高涨,邵式平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兼秘书长,他很快投身到支援北伐,发动工农运动的革命洪流之中。

八一南昌起义,共产党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继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在赣东北弋阳、横峰地区也发动了一次农民武装起义。

一时之间,土地革命的烈焰在赣东北大地燃烧……

1928年6月25日,方志敏召开弋、横两县干部会议,确定了由游击战争转变到创建红军与苏维埃运动的方针,邵式平受命率领部队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

邵式平集中起一支40人枪的队伍,首战金鸡山,就将两个连的敌军击溃,军民乘胜追击,直逼弋阳县城;接着又先后在青板桥和樟树墩出其不意地袭击敌军,大获全胜。

三日三战,三战三捷,打出了赣东北红军的军威,打出了革命群众的志气。

同时,也显示了邵式平擘画军事、驾驭战争的能力和才华。

从此,邵式平开始主持赣东北根据地的军事工作。

金鸡山一仗,使一介书生的邵式平竞获一个“阎王”的外号,赣东北地区的敌军闻之丧胆。

然而,在赣东北地区干革命干得如火如荼,干出成绩的邵式平,在1935年却犯了一个错误。

错误支持张国焘

1933年1月,邵式平奉中央的命令率领红十军前往中央苏区,邵式平此去中央苏区,是为了加入我军的第四次反“围剿”。

4月的一天,邵式平和方志纯去向毛泽东汇报。

尽管这是邵式平第次见毛泽东,但他们相互之间却并不陌生,尤其是对赣东北的斗争,毛泽东一直十分关注,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就评价说,“方志敏式”的“工农武装割据的路线,毫无疑义是正确的”。

因此,邵式平同毛泽东谈及赣东北的斗争情况时,毛泽东非常认真地听,还不时提出一些问题,两人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邵式平和方志纯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从弋横暴动开始,至苏区党政军等各项建设一一作了全面汇报。

毛泽东一直饶有兴味地边听边议边记,这为他探索和总结中国革命又增添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

在1934年的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主席还在报告中热情地赞扬了邵式平等人在赣东北所做的革命工作。

毛主席还对邵式平说,等此次反围剿结束,就继续回到赣东北干革命。

可是后来邵式平却被派往了中央与赣东北两块苏区之间新开辟的地区担任了闽赣省苏维埃主席。

不久之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

中央安排邵式平在军委干部团搞地方民运工作。

到固壁后,二纵改编,他被调任军纵队政治部主任。

到达遵义后,他曾一度回地方工作部工作。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8月20日,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军继续北上。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编在右路军。

红军总司令朱德,与此时被中央任命为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编在左路军。

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的邵式平也编在左路军,受张国焘指挥。

四方面军的会师,使红军的力量大大增强。

然而,张国焘却公然反对中央政治局关于北上开创川陕甘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挟部队南下,继尔又分裂红军,另立中央。

在这场事关红军存亡的斗争中,邵式平铸成了抱憾终身的大错。

首先是在1935年8月,当左路军到达阿坝时,张国焘召集于部大会,提出与中央北上方针背道而驰的南下川康边的主张。

尽管朱德明确表示了反对南下路线的态度,邵式平却在发言中支持张国焘,认为:北上是错误的,走不通的,南下是正确的。

紧接着,10月5日在卓木碉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张国焘此次是图谋不轨想要组成新的“临时中央”,要与会者表态。

会场顿时显得沉闷而又紧张,大家对张国焘提出另立中央的事,毫无思想准备,许久没人发言。

于是,张国焘指名邵式平发言。

张国焘知道,邵式平是一方面军的干部,他的发言是会有影响的,况且,从阿坝会议以来,邵式平已明确表示了支持南下的主张。

邵式平在发言中果然支持了张国焘。

张国焘由此注意并重用邵式平,他调邵式平担任西北联邦政府主席兼金川省委书记。

邵式平的两次发言,帮张国焘捞了政治资本。

邵式平也因此犯了支持张国焘路线的错误。

这是一次严重的错误,一次令邵式平终身悔恨的错误。

后来,朱德对邵式平进行了教育和帮助,邵式平终于认识到了张国焘他的真面目,决心与之决裂。

但是邵式平却不能够原谅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开始认真反思。

在延安,邵式平先后进入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亲自聆听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教诲,他积极参加反对张国焘路线的斗争。

邵式平在认真地反省错误,改正错误。

毛泽东找邵式平谈话,并鼓励邵式平:“性格豪放的邵大哥,不要老想过去,要多想将来。”

邵式平走过一段弯路,他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深深地自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趴下。当丢掉了思想包袱之后,他又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面对未来。

在建国之后,邵式平出任江西省长,还创建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邵式平在生前,对于江西共大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在创立新校、制定办学方针、组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制定教学计划、建设生产基地﹑解决办校困难等各个方面,都对江西共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如此,他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邵式平在认真地反省错误,改正错误。

邵式平在生前,对于江西共大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呕心沥血。

他在创立新校、制定办学方针、组建干部管理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制定教学计划、建设生产基地﹑解决办校困难等各个方面,都对江西共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办“共大”的教育省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邵式平成为了江西的第一任省长。

在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邵式平的名字是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共大的创始人。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刮起了政治、经济、文化变革发展的风暴,教育的变革发展也不例外。

对于江西,这更是迫在眉睫。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江西唯一的本科院校被撤销,只留下一个师范部,组建了江西师范学院,另由专科重组了江西医学院和江西农学院。

由此可知,江西的高等教育何等薄弱。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江西的学生就业难、教育脱离实际、工农子弟升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很快引起了邵式平省长的关注和思考。

1957年冬,江西组织5万名干部奔赴山区,建立了上百个国营综合垦殖场。为了适应全省开发建设山区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1958年6月,经邵式平建议,省委决定创办共大总校和分校。

办学方针是: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学习和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

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南昌总校和井冈山、油山、大茅山、黄岗山、庐山等30所分校于8月1日同时举行开学典礼,学生11000人。

邵式平致了视词。共大发展迅速,一年后分校便发展到88所,附属劳动技校14所,学生5万余人,来自全国18个省、市。共大崛起,震撼中外。

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赞扬。

周恩来、朱德、谭震林、杨秀峰等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先后到共大视察。

著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国际友人也到共大考察。

仅1968年至1980年间,就接待8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567批7496人次,国内考察者2691批55424人次,声名遐迩,举世瞩目。

1964年国务院研究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以江西共大为样板,在全国进行试点。

共大是50年代,我国在改革农村教育结构,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一项突破性成果而载入史册的,它为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然而,共大发展迅速,规模宏大,师资怎么解决?邵式平主张通过聘请、“选举”、“拉夫”,分配大学毕业生等途径解决。

他说,共大的校长、教员、学生三者是一个统一体,实行能者为师,“我们也可以到工厂、农村聘请生产模范讲课。”

“还可以拉夫、要县长、县委书记、场长、党委书记都来上课。”他自己就经常到总校和分校去讲课,深受学生欢迎。

邵式平不仅教育实践经验丰富,而且教育理论修养也很高。

1958年,他接受江西师范学院的聘请,担任名誉教授。他说:“ 接受下来了就要当。

这一年,他连续四次给师院师生讲授《关于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若干问题》,这以后他还多次到共大讲授教育学。

邵式平讲课,从不用讲稿,常常是自拟一个简单的提纲,有时甚至连提纲都没有。

他一讲就是半天,侃侃而谈,旁征博引。

诙谐幽默,妙趣横生。邵式平讲教育学,原理不是简单地转述马列主义教育原理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不是从原理到原理,从概念到概念。

他理论联系实际,以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透视教育现象,有自己富于个性的语言和独到的见解。

邵式平注重实践教育,主张按需施教。

1960年夏天,共大总校在庐山编写教材,邵式平亲自审查这批教材,强调改革旧教材。当时共大开设的农村经济、农村医疗等课程,都是当时农业院校没有的。

他还要求共大编写出《农场经营学》和《垦殖场经营学》,他认为,实行经济核算的过程,就是锻炼人的过程,他要求共大学生努力搞好生产自给,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经济核算,学会管理生产和生活。

共大根据邵式平的指示,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了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

同时,在校外选择挂钩单位,设立科研生产推广点,把校内的工学活动与校外总结、推广群众生产经验结合起来。

共大成为当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心和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基地。

邵式平这一生,虽然犯过错误,但是为党和人民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党内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1962年除夕之夜,邵式平突然出现心绞痛,接着便是持续不断的高烧。

从此,他卧床三年,辗转病榻。党中央、华东局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邵式平的治疗。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亲自过问。

1964年2月,朱德亲临南昌探视。病重期间,毛主席南下巡视,特派汪东兴和自己的保健医生看望邵式平。

1965年3月24日,邵式平终因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5岁。

参考资料

《新中国第一代(省)市、区(委书记、省 市、区)长卷 下》

《邵式平延安“挨整”记》

《邵式平与江西共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