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中的战利品——冷战中美军第160航空团偷窃米-24雌鹿直升机

 兰州家长 2023-06-28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在距离乍得恩贾梅纳机场还有45分钟飞行时间的时候,两架MH-47D 支奴干和他们的机组遭遇到了紧急情况,他们即将被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吞没。

编队指挥官少校加里·S·哈瑟尔巴赫(Gary S. Hasselbach)在回忆中说,当我们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在空中能看到机场了。

一般来说由于能见度非常低,沙子对发动机的损坏,直升机飞行员很少会穿过沙尘暴。但这次他们没办法躲开,因为这两架MH-47D直升机正在吊运一架巨大的米-24雌鹿重型武装直升机。

为了安全起见,两架支奴干的驾驶员开始减速,拉大飞机间隔。但由于沙尘暴干扰,两架直升机很快在视线内和无线电里都消失了。

当哈瑟尔巴赫的直升机从沙尘暴里钻出来的时候,发现机场只有12英里远了,但找不到另一件支奴干直升机,再看看沙尘暴,都飞到了3000英尺高。

他决定先飞到机场放下支奴干下面吊着的雌鹿,趁着沙尘暴还没再次追上自己。

文章图片2

支奴干吊着米-24雌鹿降落在恩贾梅纳机场

当他降落在机场的时候,终于看到另一架支奴干从沙尘暴里钻了出来。不过沙尘暴离机场更近了,第二架支奴干只来得降落在机场,连个掉头调整的时间都没有,沙尘暴就覆盖了机场,沙子噼里啪啦打在机身上。

但是,他们终于偷回了这架美国在冷战时期的一件重要战利品——一架功能正常完整的雌鹿武装直升机。

这是发生在1988年的Mount Hope III行动。这是一次旨在获取苏联米-24直升机的行动,这次行动对于当时还是第160特种航空大队(SOAG)的E连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后来在160扩编为特种航空团时成为第2营。

乍得这次行动展示了支奴干直升机在恶劣环境中的作战能力,在此之前,刚刚成立的第160特种航空大队仅仅把MH-47用作给其他直升机的加油机。

这个行动发生的时候还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其盟友与苏联和苏联盟友在意识形态上全面对抗,在从未中断的紧张状态而双方又不能直接热战下,双方扩大影响力的方法之一就是代理人战争和销售武器。

当时反西方的利比亚装备了苏式武器,并在和乍得的领土争端中使用了这些武器。

这次战争又叫丰田战争,是发生在1978年到1987年的一系列边境冲突。战争围绕着乍得北部沿着利比亚边境延伸100公里的Aouzou地带展开,乍得军队使用丰田皮卡安装了武器,然后进行高机动作战击败了利比亚人。

利比亚人在撤退时丢弃在乍得大量装备,给西方提供了一个研究苏联武器技术的绝好机会,其中就包括我们说道的这架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文章图片3

从穆索罗飞往恩杰梅纳的吊运米-24的MH-47,当时气温38度。

获取一架'雌鹿'直升机一直是美国的优先任务,因为军方并未完全了解其性能和局限。经过几个月的谈判,美国和乍得官员达成了协议,许可美国在战场遗址回收一架被废弃的直升机。此前美国曾经通过拆解并用卡车拉回一架米-24雌鹿,但这样运回来的飞机是不完整的,不能作为一个作战平台使用了解其性能。

要想完整的回收一件直升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其他直升机吊运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机场,再打包运回美国。这个任务落到了160特战航空大队E连头上。

1988年4月,E连开始为这次行动做准备。他们在国内进行了模拟吊运直升机。两架用来执行任务的MH-47D拆解后用C-5星际运输机晕倒了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

在罗斯威尔组装后又飞往德克萨斯州的比格斯陆军机场,这段距离正好是模拟乍得的飞行距离。在比格斯机场他们准备了6个装满500加仑的水囊,用来模拟M-24 重量,然后每天晚上吊着他们飞来飞去。

准备工作到了1988年5月21日,正式接到了命令。

精心的准备不等于一定会顺利,最大的敌人往往在内部。

在哈瑟尔巴赫的带领下,先遣队飞往德国斯图加特的美军欧洲司令部(USEUCOM),一下飞机,SEUCOM J-3(美国驻欧司令部作战参谋长)就要求小组给他做一次任务简报。当时飞行员们刚刚飞了一个晚上,精神状态很差。参谋长在听完简报说,你们不能在夜间飞行,要像其他直升机部队一样在白天做飞行任务。

第160团可是名为Night Stalkers特种飞行团,居然不能在晚上飞?

160团的飞行员们当即回怼,那你怎么不找欧洲的一般部队来干这个活?双方明显不欢而散,飞行员们在J-3哪里得不到任何正面的回应和帮助,没办法只好找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主任(MG)Gary E. Luck汇报此事。MG luck在和J-3通话后,J-3同意继续执行任务,并不再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四天后,任务小组从巴黎起飞,飞往乍得恩贾梅纳机场,在5月13日降落在机场。然后在美国大使馆里和其他人员汇合。

文章图片4

两架MH-47D支奴干携带内部油相从恩贾梅纳起飞,经过长途飞行飞往瓦迪杜姆。
2.在瓦迪杜姆,两架直升机卸掉了内部油箱,第一架MH-47D吊运完好的米-24雌鹿,第二架备份,返回恩贾梅纳。
3.在返回途中,直升机在法亚拉劳(Faya Largeau)设立的前沿武器点(FARP),从提前准备的C-130运输机处进行了进行首次加油。
4.在位于穆索罗的法外基地进行了第二次加油。
5.直升机编队返回恩贾梅纳机场,赶在沙尘暴吞没机场前降落。

文章图片5

一辆Groves RT4451型4吨自行起重机正在吊装MH-47D支奴干直升机的零件。

两件直升机并不是由飞行员直接从美国飞过来的,而是用C-5运输机运过来的。

携带两架直升机的C-5银河运输机从坎贝尔堡起飞,为了把两架MH-47D塞进运输机里费了一番周折。为了能装进去,需要拆下MH-47D的桨叶,旋翼头,两个传动塔,传动轴,变速器等,重要的是这些拆下的零件还要保证到达目的地后完整能用不能损坏。为此为每个零件做了固定用的螺纹板。然后固定零件的螺纹模版就放在拆下他的机身里,防止两个飞机的零件混装出现意外。

当然为了防止万一丢一个零件导致任务失败,他们还携带了备份的零件。在这个过程中,由维修队长罗伯特·H·威尔逊(Robert H. Wilson)带着九名士兵负责,

这些人被强调了任务的保密性,避免泄密给利比亚人。所有人要求不许携带有单位标识的东西。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拆下后部传动塔的过程,拆下的传动塔放在专门的固定支架上。其他小零件比如螺母螺栓都放到拆下他们的机身里。

文章图片8

拆掉旋翼和动力塔的MH-47D

文章图片9

C-5银河运输机机鼻翘起,打开货仓门,以便装载直升机。

文章图片10

装载后的MH-47D在机舱内非常紧凑,没有太多富裕空间。

文章图片11

MH-47D是屁股朝后倒着进入C-5机舱的。一架C-5即可将两架MH-47D和机组地勤人员运往乍得。

6月第二周,C-5运输机携带两架直升机和60多名人员飞抵乍得恩贾梅纳机场,落地的时候正好是黄昏。维修人员利用夜晚较低的气温立马加班加点开始组装支奴干飞机。

但乍得的机库条件和设备比美国本土差的远,维修队长威尔士一句话总结“机库条件糟透了”。除了建筑没问题,其他都有问题,连灯光照明都不行。所以160特遣队的维修人员首先干的就是设置临时灯光。

乍得持续的高温高湿环境,加上连续的飞行,很多人开始打瞌睡。威尔士给每个人准备了咖啡,毕竟是来赶任务不是来度假的。

组装可不是拆解逆向操作一遍那么简单,要比拆解复杂的多。拆卸只需要8个小时,而组装需要14个小时,因为需要的步骤和调试更多。比如每个螺丝都要拧到适当的扭距。在这个过程中,机组还把飞机里的隔音材料全部拆了下来给飞机减重,以便能飞的更远。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终于完成工作把直升机推到了停机坪。

所有人连续工作了一天半累的要死,回到了美国大使馆的海军陆战队营地休息。但休息条件并不是那么好,一个房间要住8个人,有的人还要打地铺。相比之下,下面要参加任务的6名飞行员4名机组人员两名PJ(空军救援队)就舒服多了,住到了大使馆工作做人员的家里。

1988年6月11日午夜,两架MH-47D直升机从恩贾梅纳机场出发直飞886公里前往瓦迪杜姆。

在去的路程计划中没有落地加油,当然MH-47D也没空中加油能力。他们携带自己设计的一套机舱内油箱,滚进机舱内固定后和飞机本身油箱相连接。加满油后可以为支奴干额外提供2271升的燃料。

这是一次非常考验技术的飞行,在撒哈拉沙漠中没有任何可参照物,所以使用了当时很先进现在看很原始的导航设备。

第一个导航设备是OMEGA的全球长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在固定的导航站发射频率极低的信号帮助船只和飞机导航。

第二个是多普勒雷达。第一架直升机的几张罗杰斯认为OMEGA系统更好用准确。

黎明到来的时候,机组人员发现了瓦迪杜姆机场跑道的反光,第二家飞机的几张Osar Water描述到:太阳生起的时候,看到了地面摆设这的各种苏式装备,就像即将发起一场进攻。

文章图片12

利比亚人丢在瓦迪杜姆机场的雌鹿,旋翼还没拆解。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准备过程中的米-24,后面的C-130用来运输拆下来的米-24旋翼和支奴干丢掉的机身内部油箱。

两架MH-47D尽可能的靠近雌鹿后降落,然后从机身内推出已经空掉的内部油箱。带着内部油箱,支奴干的起飞重量无法吊起米-24雌鹿。为了防止利比亚人知道消息来拦截米-24,所以飞回去的路程不能按正常的吊运速度慢慢飞,先到的一些美国维修人员加强了雌鹿的吊装结构,至少能承受90节每小时104英里的飞行速度。

每架支奴干下面有两个吊钩,这是为了维持米-24的平衡。起飞时尽管有地面引导员,但机长还是爬在飞机的地板上,通过地板上的一个观察孔观察,用对讲机指挥飞行员。

当成功吊起后,飞行员表示很稳定,就算110节每小时127英里的飞行速度下迷-24稳的就像一块石头,几乎感觉不到它吊在下面。

两架直升机带着雌鹿开始飞回恩贾梅纳的路程,因为这次没了机舱内油箱,路上需要进行两次加油。

文章图片15

在法亚拉劳前哨站等待为MH-47提供加油的空军C-130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飞到第一站法亚拉劳的MH-47D,可以看出米-24真的很稳

第个加油点在法亚拉劳,一架空军C-130降落在土路上建立一个前哨站(FARP)。飞抵后的MH-47先放下米-24,解开挂钩,再降落加油,加完油再从新吊起雌鹿。

倒霉催的C-130上的加油设备出了问题,支奴干只好关闭发动机,等人来修C-130的加油系统。百无聊赖,机组开始检查他们运输的这架米-24雌鹿直升机。

文章图片18

哈瑟尔巴赫少校与机组人员同雌鹿合影(左三)

文章图片19

SSG Oscar Water与雌鹿合影,可以清晰的看到绑在雌鹿机身的吊运绳索和衬垫。

文章图片20

从新启程的MH-47,这时气温开始上升

加完油机队开始飞往下一个加油站,位于穆索罗机场的法外基地。法国人在机场用栏杆围了一块地,宝贵的雌鹿放到了铁丝网内,但两架MH-47只能降落到了围栏以外,然后外籍军团的士兵通过栅栏递给他们加油管。

哈瑟尔巴赫心里非常清楚,法国人之所以支持E连的行动,是因为他们也想得到一架雌鹿。在加油的过程中,一群法国人开着一辆吉普车过来,对雌鹿和机组人员进行了热情的围观。

加完油吊起雌鹿,开始飞往恩贾梅纳机场的最后一段路。

根据Water Rogers的回忆,最后一段路的时候气温上升到了华氏110度,机舱里的人都快成了烤肉。甚至为了避免烫伤,所以人接触机身都必须要带手套。随机的空军PJ帮了很大忙,当Water Roger爬在地板上观察吊运的米-24是否稳定的时候,PJ给Rogers脖子上放了一个冰袋。

很快他们遭遇了本文开始所说的沙尘暴,机组人员对此有一定经验,迅速关闭所有窗户和门。但沙尘无缝不钻,很快从地板上的开孔钻了上来。尽管困难重重,他们最终成功降落在了恩贾梅纳机场。当走下飞机的时候,Rogers看到一个帐篷被大风吹起,卷到了C-130的机头上。

大约20分钟后沙尘暴离去,大家才关闭发动机离开飞机。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第一架M-47在恩贾梅纳机场放下雌鹿的过程,前景中的沙尘是直升机卷起来的,背景中的沙尘是接近中的沙尘暴。

沙尘暴袭来的时候,在大使馆里的其他人员并不知道机场情况。阿诺德说他和其他维修人员因为太累了,起沙尘暴的时候一直在睡觉。当大家起床后,发现一棵树都被吹到了营地里的游泳池。

但所有人没有时间去查看米-24是否有损坏,他们必须先清理支奴干恢复到能起飞的状态。

沙子会聚集在有湿气或者有油的地方,他们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否则坚硬的沙子会很快磨损活动部件。

文章图片23

刚刚降落和米24停在一起的支奴干,支奴干的桨叶还在转动。因为担心风会吹动桨叶打到直升机机身所以没有关闭发动机。

文章图片24

沙尘暴过后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即将运往美国

文章图片25

正在装入C-5银河运输机的雌鹿,它比160航空团的机组和MH-47会先到美国。

装载雌鹿的运输机起飞后,E连才开始为运输MH-47做准备。

有趣的事,本次任务最大的灾难就发生在回程的路上。但问题不是出在E连而是空军身上。

在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降落加油的时候,C-5来了一个非常猛的硬着陆,猛到运输机机舱的一块天花板掉了下来。在安提瓜第二次降落加油的时候,运输机机组在C-5机身前部发现了一个裂缝。所以人只能停下来等替换的零件运过来。

当时是旅游淡季,160th的士兵们在一个空无一人的度假胜地过夜,可惜没人随身带钱。

C-5修好后,终于踏上了回到坎贝尔基地的路。

尽管任务环境恶劣,气温也高达110华氏 ,但专业的E连深入一个国家运回了急需的苏联武装直升机的样本。其机组维修人员也表现出色,在任务过程中他们两次拆解一次组装两架MH-47D直升机,未发生任何意外。

此次任务对E连来说产生了长期影响,这次任务代表了160特种航空团中支奴干 崛起~运输机团队不再是后妈养的。

w

本文首发《兵器杂志》2023年第六期,改编视频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