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古代民族——匈奴

 大公becnx9o9xv 2023-06-28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导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金代,高57厘米,宽32.5厘米,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此图又称《四美图》,描绘了汉晋时期的四大美人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木版年画。其中位于右后方,身着异族服饰,执笔修书,神情沉郁的正是西汉时期和亲匈奴的王昭君。

匈奴

匈奴最初居于阿尔泰山脉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东北、华北平原西北的广大地区,是“披发左衽”的北方民族。

图片

(《文姬归汉图》 金 张瑀 绢本设色 纵29厘米 横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此为改画中描绘的披发左衽的匈奴人形象)

在匈奴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一些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蒙恬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三国旧长城5000余里,据阳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图片

(《史记》1656年汲古阁版,《蒙恬列传》书影)

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匈奴国的全盛时期从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国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国力被汉军打击由盛转衰。

图片

(汉代匈奴图,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版))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汉军共获俘七万多人,伊稚斜单于及左贤王带少数人逃走。

伊稚斜死后,子乌维立,乌维死,子詹师庐立,詹师庐死,季父呴犁湖立。在这十几年间,匈奴避居漠北休养生息。而汉朝因人力、物资损失较大,及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也暂时停止对匈奴的用兵。

图片

(《苏武牧羊图》 清 黄慎 纸本设色,纵94.2厘米,横10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与此同时,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汉昭帝时,匈奴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骑兵仍然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公元前73年,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以索要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汉朝组织五路大军十几万与乌孙联兵进攻匈奴。公元前71年,再次联兵20余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

图片

(《史记》1288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匈奴列传》书影,国家图书馆藏,记叙了截至武帝时的匈奴历史和汉匈关系)

同年冬,匈奴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时丁零北攻,乌桓入东,乌孙击西,匈奴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为双方的争夺重点。双方反复激烈争夺车师之际,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因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争夺权位发生冲突。日逐王降汉,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汉朝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实力大减,己无力侵扰汉境。

图片

(《昭君出塞图》 清 倪田 纸本设色 纵118.5厘米 横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决定接受与汉朝的贡纳关系,由原来的兄弟之国降为朝臣。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朝觐之旅,标志着汉匈关系的巨大改变,是汉帝国外交政治的巨大胜利。其后呼韩邪单于借助汉朝支持,民众益盛,他返回蒙古草原,原来威胁他的他哥哥郅支单于又被西域都护杀掉,所以呼韩邪单于决定第三次朝觐汉帝。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到达长安,来修朝贺之礼,汉元帝为此改国号为竟宁,意为最终安宁。单于自言愿为汉家女婿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王昭君和王昭君亲人和后人为汉匈外交做出了贡献,一直到王莽时期,主导汉匈外交使节一直是王昭君的家人和后人。

图片

(《千秋绝艳图》 明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为其中的王昭君像)

在东汉初年,匈奴有大量人口进入塞内。公元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层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公元89年,东汉政府又派窦宪等联合南匈奴,共同出击北匈奴,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归附,余下的北匈奴被迫西迁到康居之地,此后,逐渐融合在人类东西方交往的历史长河之中。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洪、徐兴无主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四海之内——民族的形成与变迁》,高永久著;《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俞士玲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