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法的思考

 yy2751 2023-06-28 发布于黑龙江

音乐音响是一个以横向、纵向等多方面的音响因素有 机组织起来的多维结构体。在这个多维结构体当中,传统 音乐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音响都离不开多声部,因 此,培养多声部听觉和多声思维是听觉训练的重点和目 的。多声部的训练应从二声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四声部乃至 更多声部。多声部听觉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辨思维逻辑、 训练步骤、听辨题型等几方面。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分 别介绍笔者在二、三、四声部听觉训练教学中的一些心得 和体会。


一、二声部听觉训练


二声部和声听觉训练是建立在音程、单声部听辨的基 础之上,是单声部听觉训练向多声部听觉训练的过渡。与 单声部听觉训练相比,二声部听觉训练的和声内涵更明 确,是为听辨四声部和声作必要的准备。
图片
(一) 二声部听辨思维逻辑
二声部听辨思维逻辑包括风格听辨 (大小调体系、民 族调式体系),调式、调性听辨,特征分析,节拍听辨, 听写高声部音高及节奏,听写低声部音高及节奏,纵向声 部 (音高、节奏) 检查等。如谱例 1,风格听辨:大小调 体系 (风格);调性、调性听辨:D 大调;特征分析:和 声性二声部;节拍听辨:四二拍。
图片
熟练以后,练习步骤就会逐渐减少,同时可完成几个 步骤的听辨任务。
(二) 听辨练习范例 
1、分析练习
听辨两声部练习,但不要求听记,而是仅仅作一些分 析,分析风格、调式调性、特征、节奏节拍等,以熟悉两 声部的结构。
2、分步练习
第一步可以把要听写的两声部习题改写成两声部节奏 练习,先作为节奏练习听记。第二步再作为两声部旋律听 写习题进行听写。这类过渡练习对于高师学生来说,显得 尤其必要。
(三) 听辨题型 
1、填空题
将二声部听写设计成填空形式,需填写的部分可以是 高声部、低声部也可以是高低混合。这一练习有利于刚刚 步入二声部听觉训练的学生,慢慢熟悉二声部结构特点。
2、填写题
预给一个声部,为这个声部填写另一个声部,如为高 声部填写低声部,或为低声部填写高声部。
3、听写题
听写二声部旋律。这是常见的练习方法,不再赘述。
(四) 听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图片
第一,对和声性的二声部曲调,先记任何一个声部或 两个声部同时记都可以;对复调性的二声部曲调,一般先 记高声部,后记低声部;当一个声部的音在移动时,先记 音在移动的声部。
第二,高职师范学生刚接触听辨二声部时,可能会感 到困难,这时,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 从一个声部开始记谱,要求学生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这 个声部听辨上。在能听出一个声部后,同时默唱另一个声 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情况一定就会有所改变。
第三,听辨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听觉相结合。如听写二声部旋律过程中,分析是和声性二声部,还是复 调性二声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二声部的线条感。

二、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从二声部直接过渡到四声部,在听觉上是一个跳跃,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学生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个过渡单元———三声部和声听觉训练。这 主要是指三声部开放排列的三和弦。
(一) 理论知识
三声部开放排列的三和弦结构如谱例 2 所示。
图片
开放排列的三和弦与密集排列的三和弦的比较如谱例3 所示。
图片
相同点:和弦的色彩感上,三部开放与密集和弦是相同的。
不同点:开放和弦各相邻声部之间均为五度与六度, 和弦的外声部更是构成了复音程,因而和弦整体上显得比 较宽,分布音域较大,不像密集和弦那样具有块状感。另 外,开放和弦的旋律位置与密集排列时不同。
(二) 构唱练习
第一,构唱开放排列的三和弦,先从大小三和弦入 手,逐渐深入,构唱时要注意音域,尽量唱成真正的开放 和弦。
第二,构唱密集和弦与开放和弦放在一起的练习,加 以比较:先唱密集和弦,后唱开放和弦;先唱开放和弦, 后唱密集和弦;弹密集和弦,唱开放和弦;弹开放和弦, 唱密集和弦。
第三,构唱带解决的和弦。
(三) 听辨练习 
1、开放排列三和弦听辨思维逻辑
开放排列的单个三和弦及连接的听辨思维逻辑,与密 集排列时是相同的,可参考和弦听辨训练那一节的内容。只是开放排列的三和弦的旋律位置与密集排列时不同,必 须在听觉上重新加以调整。因此,在学习开放排列的三和 弦过程中,要围绕着巩固、加深已掌握的听觉共同点,体 验新出现的不同点这两方面来进行。
2、听辨练习范题
第一,从已掌握的复音程入手,听辨出复音程,然后 在中间补加一音,构成开放排列三和弦,要求学生听辨。 
图片
第二,弹开放排列的三和弦,要求将外声部的复音程 听辨出来。
第三,听辨两个旋律位置相同的密集及开放和弦,要 求说出性质。
第四,听辨单谱表开放排列的和弦,要求记出音高及 性质。
第五,听辨大谱表开放排列的和弦,要求记出音高及 性质。
第六,听辨单谱表开放排列的和弦连接,或大谱表开 放排列的和弦连接,要求标记出和声功能。
第七,听辨大谱表密集排列和开放排列相结合的和弦连接,要求标记出和声功能。
(四) 听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开放排列的三和弦音域较宽,因此,和弦连接时声部 的独立性显得非常突出,横向线条十分清晰。听写时,既 要注意连接中的横向关系,又要避免听成一个声部一个声 部的孤立线条。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要始终注意和弦成开放排列 后,声部间距离增大所带来的新感觉,注意跨越高低谱表 听和弦的新体验,从而为四声部听觉训练打下基础。

三、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


四声部和声是和声的基本排列形式,这种排列与一个 八度之内密集排列的和弦相比具有许多共性,如和弦的名 称、和弦的色彩、和声功能序进的效果等,要求大致相 同。但是,于声部增多,和弦排列多样化,音域宽广, 又使和弦的音响具有各种层次的不同效果,更接近于实际 音乐作品。为了使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与音乐各专业的实 际需要相结合,所以在高师教学中,和声听觉训练到了一 定阶段,就要以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作为训练的重点内 容,这会使视唱练耳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一) 理论知识
三和弦重复一个和弦音构成四声部。原位大、小三和 弦一般是重复根音。在传统和声中副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多 重复三音,正三和弦第一转位则多重复根音或五音。四六 和弦的四声部多重复五音。四个声部由高到低分别称为高 音部、中音部、次中音部、低音部。和弦中以某一个和弦 音置于高声部时,则称之为某一旋律位置,因此,三和弦 有三种旋律位置,七和弦有四种旋律位置。如果高音声部 与次中音声部的距离在八度或八度音程以内,称为旋律的 密集排列。超过八度,称为开放排列。
四部和声的记谱采用大谱表,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有关的记谱法知识。如音高相同而节奏不同,或两个声部均为音高相同的全音符,则不能共用符头。这些是指开放排列的四部和声。但如果是密集排列或是钢琴、风琴织体,那么上三声部则可同记在高音谱表内,低音部记在低音谱表内。上三声部的节奏相同时可用共同符干,一般符干向上。
(二) 单个和弦的听辨 
1、构唱练习
按照和弦的性质、低音位置、排列法及旋律位置用固定唱名,在 C→B 上,按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 音的声部顺序构唱。
如在大谱表上用密集与开放两种排列法,构唱三种不同旋律位置的原位大、小三和弦。练习时,教师可先唱密集排列,让学生改成开放的,也可让学生分成两部分各唱一种排列法。
由于人声音域的局限,还可以将男、女分成两声部, 由男声唱男低声部与男高声部,女声唱女低声部与女高声部。个人构唱四声部时,可以将上两个声部移低八度唱, 但内心要清楚四个声部所在的实际音高位置。
2、听辨练习
四声部单个和弦听辨思维逻辑:听辨和弦的性质、听辨和弦的低音位置 (低声部是和弦的第几音)、听辨和弦的旋律位置 (高声部是和弦的第几音)、听辨和弦的排列 位置、听辨和弦各声部的音高。听辨练习范例:弹四声部和弦,要求学生听辨时将四 声部紧缩成一个八度之内密集排列的和弦。以标准音为音高参考,听辨四声部和弦,要求只记出外声部。比较听辨性质相同,排列位置不同的和弦。以标准音为音高参考, 听辨四声部和弦,要求只记出性质,不记音高。以标准音为音高参考,听辨四声部和弦,要求记出性质及音高。
图片
(三) 调式内和弦连接听辨
四声部和弦连接与一个八度之内密集排列的和弦,在构唱和听辨练习时,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练习时, 注意进行比较。
1、构唱练习
按指定和声功能,找到低声部音高,然后横向唱出。按指定和声功能,右上角旋律位置的数字标记,找到 高声部音高,然后横向唱出。按指定和声功能、排列要求 (开放或密集),从低声 部到高声部纵向唱出和弦,唱时应注意整体和弦的感觉。分四个声部合唱或重唱。唱时应注意倾听和弦音响, 调整自己声部音高、音量、音色,以取得平衡协调效果。
2、听辨练习
四声部和弦连接听辨思维逻辑:明确调式、调性;听写低音声部;听写高音声部;根据低、高两个外声部的特 征、和声序进的功能音响、和弦性质、结构位置,分析、 判断和弦功能;根据第一个和弦所采用的排列法,听写出两个内声部;作声部横向检查。
听辨练习范例:功能听辨。听出和弦功能序进,不听记音高。为上方三个声部填写低音声部,标出和声功能。为下方三个声部填写高音声部,标出和声功能。为两个内声部填写两个外声部,标出和声功能。
多声部听觉训练是为培养学生对多层次旋律线条以及领会、理解多声部音乐织体手法。需要强调的是,多声部听觉训练是建立在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但并不是只有学习单声部结束后才可以进行多声部的训练,应将多声部早日提到日程上来,这对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听辨思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