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有传奇色彩的汉代玉器!

 古玉先生 2023-06-28 发布于山东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尤其是西汉第一个由平民建立的封建王朝(所谓草根天子,布衣将相),他们无所畏惧,对许多事情充满了好奇。

从汉武帝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极大地开阔了汉人的国际视野,至公元前60年新疆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从而使昆仑山北麓的和田美玉能够顺畅地输入中原。两汉400余年,制作使用大量玉器,它是汉代贵族上层社会生活(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一种重要现象。

西汉玉器在先秦玉器发展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开创了中国玉器史上使用和田玉的第一个令人耀眼的高峰。东汉时期的玉器虽然发现的并不多,但玉雕工艺的成就仍然十分傲人。

陕西出土的汉代玉器虽然并不算很多(但祭祀用玉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总量还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众所周知由于陕西是西汉建都之地,又是西汉皇帝皇后陵墓所在地,尽管汉代帝陵本体没有发掘,但在这些帝王陵园范围内却发现了当时帝王及皇后使用的玉器,这些玉器玉材之上乘,工艺之精,等级和价值之高是首屈一指的。除此之外,汉长安城遗址和高级贵族墓葬也出土了不少其它地方未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玉器。

陕西出土的许多高规格的玉器多数并不是考古发掘品,其发现几乎都带有传奇色彩,它和一般征集品又不完全相同,其出土的地点位置和时间都是清楚的。本文仅举若干例精品玉器试作分析鉴赏。

  

兽面纹谷纹玉璧及拓本

西安北郊西汉墓出土的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

此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青褐、青黄、灰白及浅墨等不同色泽,温润古朴。玉璧出土时破碎为25块,分别位于墓主人胸部和背部。玉璧两面雕纹基本相同。在内孔沿至外周沿雕琢的两圈细线纹之间,共雕琢六组纹饰,依次为圆首尖钩纹、绹索纹、谷纹、双身动物纹及所附的回首凤鸟纹、以及最外圈的圆首尖钩纹。

经统计该璧内圈有圆首尖钩纹24个,外圈有圆首尖钩纹72个。减地浮雕出的谷纹共有344个,谷粒饱满和谐。四组双身兽面纹上下左右互相对称,每组结构风格几乎完全一致。每组双身兽面纹左右两侧各附两只凤鸟纹。从雕琢技法观察,先是以砣具碾琢出双身兽面及凤鸟的基本轮廓,然后再加饰阴线,从而使所表现的兽面及凤鸟层次清晰,形象鲜明。

兽面形似牛头,双眼轮廓近似菱形,饰阴线圆睛,山字形大鼻,张口露齿,无下唇,胡须和眉饰均翘起,显得威风凛凛,身体向左右两侧分开,末端延伸为向外的凤鸟纹,凤鸟圆眼、尖喙、长颈,头上有冠,在兽鼻和额头上、兽双身以及凤鸟身冠上分别饰有双弧线,单弧线、网状线等纹饰,线条自然流畅。璧另一面除圆首尖钩纹和谷纹的数量,与已述的一面略有差别,其余花纹及特征,几乎完全相同。

在玉璧侧面上镌刻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此璧是迄今已经发现的汉代琢纹玉璧中最大的一件。其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是罕见的古玉精品。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透雕双凤韘形玉佩

西安北郊陈请士墓出土的透雕双凤韘形玉佩

此佩高7.1、宽4.4、厚0.4厘米。1991年西安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陈请士墓出土。青玉,青黄色。有少量受沁灰白斑和褐色纹理。片状盾形,两面造型略有不同,中心钻一圆孔,正面圆孔下呈弧形凹面。其上阴刻云气纹,两侧和顶部均镂空,其图案为变形且不完全对称的鸟兽纹,表面又随形琢出阴线云纹,背面中孔上下基本上处在一个平面,唯下端略向内收。

该佩其图案抽象,在似与不似之间,似螭不是螭,似凤不是凤,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西汉韘形玉佩中品相颇佳的一件。现藏西安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