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叶赫那拉氏的由来

 华民 2023-06-28 发布于吉林

叶赫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满族乡,1980年5月12日,为更好地落实民族政策,成立叶赫满族人民公社,现在叫叶赫满族镇。一提起叶赫,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是的,这里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祖居之地。虽然慈禧太后不是出生在这里,但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大妃、大清王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的母亲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就诞生在这里。

四百多年前,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个强大的女真族(满族的先人)部落——叶赫部,史称叶赫国。明朝初期,在大明朝廷的号召下,散居在黑龙江、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女真族出现了一股巨大的南迁浪潮,叶赫部也举族南迁,中途辗转八年,最初定居在伊通河流域,他们与当地的古老氏族“那拉”部融合在一起,始称那拉部(亦称纳拉、纳兰)。一百年后,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又来到叶赫勒河流域(今吉林省四平市东南方向距离市中心大约五十华里)安家落户。

女真语把野鸭子叫叶赫勒。每年的春秋盛夏,叶赫河的水面上和两岸的翠柳青草之间,到处都是戏水觅食,腾空飞跃的野鸭子,于是,古人便把这条河起名为叶赫勒河。即使现在,每逢春夏秋三季野鸭子也仍然成群结队。

图片|叶赫勒河野鸭成群

那时的那拉氏是女真社会的望族大户,姓那拉的很多,为了区别其他那拉氏,于是部落首领决定,将自己的部落以河名为姓氏,称作“叶赫那拉”。由于叶赫勒河流域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诸多的优越环境,使得这个新生的叶赫那拉部,在这里开始走向强盛。

追溯历史,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叶赫那拉部曾为海西女真四大部落联盟的盟主,在满族整个民族进化、融合、统一的过程中,曾经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民族的统一,叶赫和建州(努尔哈赤为首领)两个强大的女真部落王国,多次挥戈交兵,进行了生死较量。叶赫那拉部终于不敌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部,而被征服成为满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纵观大清王朝的历史,叶赫那拉氏对大清江山的建立与稳定,都作出过巨大贡献,可谓功勋卓著。叶赫(叶赫勒的汉语简化)是河名,那拉,满语为太阳,叶赫那拉翻译成汉语,就是河边的太阳之意。河边的太阳,这是一个美丽吉祥,充满诗意的名字。

图片|叶赫古城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