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品断舍离清单丨厨房管理有妙招

 李锋美食 2023-06-28 发布于河南

♦孙维承/文

编辑语

在物品的整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讲一个词“断舍离”。如今,很多餐饮企业把该方法运用在实际管理中,的确提高了企业的物品管理水平,提升了工作效率,影响积极而深远。本文主要讲如何在餐企真正落实物品的断舍离。

为何需要物品断舍离清单

断舍离,理解起来并不难,“断”就是指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就是指处理掉堆放在工作场所而又没用的东西;“离”是指应该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购买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图片

在餐饮企业的物品整理过程中,我们会遇见这样的事情:某物根据其使用频率等判断,按理应该抛舍,采用变卖、回仓或者丢弃等方法来处理。对于回仓的物品还好处理一些,但是对于属于变卖或者丢弃的物品,员工就会面临一个问题,往往老板一边让你按照物品管理方法执行工作,一边又在追问某物去哪里了。这说明了两点,一是本应该丢弃的东西老板舍不得丢;另一个是员工不敢轻易丢弃企业任何物品。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有些物品或设备在当初购置的时候可能很贵,或者老板对其有不舍情结。而闲置物品变卖处理,让其产生最大价值时,又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变卖多少钱划算,另一个是老板同不同意。

诸多问题导致员工对物品管理的执行难以取舍,纠结不清,犹豫不决。甚至还有员工和老板闹起了矛盾。其实作为员工大可不必,毕竟这些物品都是真金白银购置的,舍掉时无论从“值钱”上还是从使用“情感”上讲,老板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解归理解,最终还是要落实并执行有效的物品管理,那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图片

究竟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要考虑的是“这种东西是否适合你(企业) ”。因为“断舍离”就是“我对我必须使用的东西要珍惜对待,所以对不使用的东西就理应远离工作场所”。其终极含义就是要彻底以自己(员工) 实际使用为主体。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自己(员工) 的“选择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当你对物品的去留难以做出明确选择时,就应该制作一张“物品断舍离清单表”,将不需要的物品按照其正规的名称列举出来,再将其有效使用的年限(生命期)、已经使用了多长时间、现在所处区域或具体的位置、当初购置的价格、不使用的理由、建议处理的方法以及备注等写清楚,交由主要领导或者老板审核。这样就能为他们快速决定该物品的处理方式提供参考。

舍弃的物品,需要变卖的由财务估价,暂时不用以后还需使用的物品入库,经过老板或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这样也就省去了工作人员怕“担责”的苦衷。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资源浪费,杜绝把需要的物品因一时疏忽被清理掉。另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是在你做“物品断舍离清单表”时,最重要的东西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你也会变得容易识别和判断物品的留舍,更能精准地选择,既做到“物品单一”的管理方法,也有效降低或杜绝了人力、物力、财产、空间等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清单表的要点及原则

一张好的断舍离清单表,能成为实际工作有效的指导依据。这张表承载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体现。比如物品、区域、菜单等性质不同的工作,就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我们以餐厅物品整理为例,具体说说清单表的要点及原则。

主要以物品的使用频率为依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品使用频率的高中低。这个内容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讲过,要点是:第一,划分必需品、非必需品和不要的物品。换句话说就是要还是不要,必需品是非要不可的,非必需品存在可要可不要的情况。断舍离就集中在非必需品和不要的物品中进行。第二,物品的使用频率。经常使用的就是必需品,也是使用频率高的;不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的,就是使用频率低的。第三,物品的数量。有些物品是必需品,但是超过一定的数量就是工作中的负担,变成了非必需品,这一点至关重要。第四,对于必需品、非必需品、使用频率、物品数量等概念理解不清,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困扰。在执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遇见无数因为工作人员未搞清楚基本概念,导致盲目蛮干的情况,也给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惑,自己都成了浆糊,工作当然也就很糟糕了。所以在这里我结合图表,重点讲一下概念问题。

图片

必需品,也分使用频率的高中低

图片

判断物品使用频率的高中低程度

看这两张表格我们基本上就能搞清楚必需品、非必需品及物品使用高中低频率的问题,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必需品也要分高中低使用频率,所谓频率就是使用的次数或机会。另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对“不要物品”进行定义。一般情况我们都是把不要的物品归属在非必需品一列,但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最好还是单独列出来讲,明白什么是不要的物品,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操作。下面列表说明,便于大家理解。

图片

对非必需品和不要物品建立清单时,一定要根据物品自身及使用情况制定详细的区分基准,需要注意四点:一是针对性要强。对一个企业来说,对不同物品制定不同标准本来就有一些难度,如果不对物品进行有针对性地描述清楚,那么在执行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问题。二是指导性要强。对于某些不要的物品若只是笼统地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的事物、物品、区域、数量,也没有举例说明等,那么在执行中就容易出现盲从问题,也对实际工作失去指导意义。三是列举明确物品的具体位置,也就是说区域划分要准确明了。四是物品描述要清楚且唯一,即同一名称的物品不能对应两个以上现场物品,如果有同类不要的物品,可以用编号、型号、颜色、生产日期、新旧程度、方位等管理方法具体修饰描述语,方能更加清晰地抛舍不需要的物品。

图片

制定好清单表后,就应上报审核,交由办公室、协调组、总经理或老板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审核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资源浪费,如果有异议,就要提出改善意见,并再次上报确认。这些事情办好以后,便可按照制定的处理流程实施处理,完毕后也要上报完成处理工作。

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对于断舍离的管理行为、方法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切忌搞成“一刀切”,更不能盲从他人,或无标准地蛮干,那样就会失去物品断舍离管理的初衷和意义。

图片

编辑:周思君  编排:Han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