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又是“加长版”三伏天,今年是暖夏?高温预警来袭!

 文明苑 2023-06-28 发布于山西

正所谓“夏至逢雨,三伏热”,夏至前后如果雨水偏多,那整个三伏天都会变得十分炎热。而前不久刚刚过去的夏至,全国不少地方都出现了雨水,会不会意味着今年三伏天不一般,会更加炎热呢?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一、多地迎来40℃高温

自今年6月份开始,北方地区高温热浪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特别是在华北、山东地区,高温天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从官方数据来看,自6月1日至25日,石家庄高温日数高达15天,最高气温为40.4℃;北京高温日数为11天,最高气温为41.1℃;天津高温日数为10天,最高气温为41.5℃;济南高温日数为9天,最高气温为40.1℃。

根据和往年数据对比来看,北京、天津、石家庄的6月份高温日数已远超过去多年的6月高温日数。其中,北京提前完成了全年高温天数,在1991年至2020年时,北京年均高温日数为10.6天,但如今三伏天还没到来,就已完成这一“指标”。

至于为何高温来的如此猛烈,主要是受强暖气团、高压脊的强势控制,使得华北晴空万里,再加上夏至日过去,白天时间长,造成了强高温现象。

文章图片4

然而,北方高温酷暑的同时,南方却迎来了持续性暴雨天气,从6月下旬开始,江南、华南、云贵川等地雨水比较猛烈,多地累计降水超100mm,局部地区降水更是达300mm以上。

直到28日起,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未来几天强降雨将向长江以北区域转移,因而接下来雨水主要集中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

28日这天,黄淮东、山东、津东、冀北、吉林西南、辽宁、陕南、川渝、鄂西等地区有中到大雨,川渝部分地区迎来50-80mm的暴雨天气。

29日这天,东北地区、川渝、陕东南、湖北、豫南、湘南、苏皖等地迎来中到大雨,其中渝东北、鄂西北、皖中西部、豫南等地迎来100-140mm的大暴雨天气。

降雨过程中,北方的强对流天气也比较频繁,东北、华北等地伴有冰雹、雷暴、短时暴雨等天气,因而需要做好预警工作。

尽管接下来两天,因雨水开始北移,北方高温强度有所减弱。但从6月30日至7月初,高温热浪再次席卷而来,局部气温仍将突破40℃,北京7月1日就将迎来40℃高温开场白。此外,郑州、济南、西安等地高温也将持续3-4天。

文章图片5

而在北方地区,最低气温届时也将在28-30℃左右,这意味着中午酷热难耐,早晚天气也非常炎热。

眼看着三伏天即将到来,作为一年最为炎热的时候,很多人担心接下来气温会不会更为炎热,甚至突破45℃极端高温?

文章图片6

二、40天“加长版”三伏天到来

三伏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极大,每年这个时候南方都会迎来“桑拿”天气,北方更是迎来“炙烤”天气,户外作业人员极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因而三伏天“防暑降温”已成为人们的必备手段。但因三伏天也是假期之时,大家也会利用这一期间旅游,更需要做好防暑工作。

自古以来,三伏天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早在周朝时就已出现三伏天的概念,宋朝时三伏天成为固定节气,农民以其为标准进行农业生产。

那么,三伏天到底是如何计算的?什么时候迎来入伏?

其实,三伏天每年的时间并不相同,有30天和40天之分,至于为何有所变化,还因中伏有10天或20天之别,如果

通常来说,夏至日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就为入伏第一天。

文章图片7

那么,庚日又是怎么来的?其实它是根据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算出来的,十天干、十二地支可混配成60组合,60天为一个循环,而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一个循环就是6个庚日。

今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这一天刚好就是庚戌日,再往后数20天就为入伏之日,也就是7月11日庚午日。而立秋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这样算下来,中伏刚好有20天,因而今年的三伏天时间就已出来。

初伏为7月11日至20日;中伏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为8月10日至19日,整个三伏天为40天。

很多人担心,今年三伏天多达40天,是不是表明高温日数更多,天气更热一些?

其实,三伏天40天并不表明就要热40天,毕竟不管是30天还是40天,都是天干地支组合而造成的结果,而影响气温高低的是地球轨道。

地球在围着太阳公转的轨道面为黄道面,地球本身也会自转,当公转到地心且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为赤道面,两个平面的夹角为黄赤夹角,为23°26′。

因黄赤交角的缘故,地球所处的轨道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也会在地球南北纬回归线移动,当太阳直射至北纬23°26′为夏至日,直射至南纬23°26′为冬至日,直射赤道则分秋分、春分。

文章图片8

尽管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的日照时间为最长,太阳高度最高,如南京白天可达14小时,可北半球最热的是在三伏天。

因为夏至日过后,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超释放热量,地表温度也会逐日升高,因而到了三伏天时就会异常炎热。但这之后,地面吸收热量小于释放热量,气温又会逐步下降。

可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最热之时是不同的,北方地区通常二伏天就会达到最热,但南方地区要到末伏,甚至还会出现“秋老虎”,持续多日高温天气。这也能理解,为啥近日北方提前出现高温天气,南方还在酝酿中。

而根据气象局1991年至2020年的30余省会城市观测数据来看,北京、石家庄、郑州的最热之时反而是在6月中下旬,入伏后有所下降,而如今正是6月下旬,也难怪这三地提前热了起来。

通常来说,就算是在三伏天,北方高温天气也只持续5-7天,南方地区反而会持续20-35天左右。

今年却完全反了过来,还没到达三伏天,北方不少地方高温日数就已达到10天以上。

那么,今年三伏天是不是会更热一些?今年是冷夏还是暖夏?看古人怎么说!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三、冷夏还是暖夏?看古人怎么说

1、“公伏爽,母伏凶”

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如果这一年三伏天为公伏的话,那就意味着天气比较凉爽,而如果是母伏的话,那表明这一年夏季比较炎热,需要做好防暑准备才行。

很多人好奇,难道三伏天还有“公母”之分,其实民间一直有公母之分,如果入伏这天为农历的单数日期,那就为“公伏”;反而,如果这一天为农历的双数,自然就是“母伏”。

如果这一年为母伏,那达官贵族就会提前储藏一些冰块,以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也会储备绿豆、干果等,用来熬制汤汁避暑。

如果这一年为公伏,对于有钱人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对农民而言并不高兴,毕竟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如果气温偏低,那庄稼长势自然不是太好。

从上面就可看出,今年入伏为7月11日,农历就是五月二十四日,为偶数,这就表明今年为“母伏”。而民间有“公伏凉飕飕,母伏热死牛”的说法,这就表明今年气温有所偏高,为暖夏,大家需要做好防暑工作。

而从往年惯例来看,2021年就是“母伏”,这一年南方不少地方气温突破40℃,平均气温超过常年均温水平,这是否就预示着今年气温也会居高不下呢?

文章图片11

2、“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

民间除了将三伏天分“公母”之外,也会将三伏天分为早伏天和晚伏天。而如果这一年入伏时间偏早,那就表明气温不会太热;而如果入伏时间比较晚,那气温相对更酷热难忍,夸张到连老黄牛都热死。

那么,今年是早伏天还是晚伏天呢?

从阳历上来看,今年夏至日刚好是第一个庚日,这意味着入伏时间相对较早,对应的入伏日为7月11日。而去年,夏至日也为6月21日,但6月26日才是庚日,因而7月16日才是入伏日。如此来看,今年属于早入伏。

从阴历上也能够判断,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份入伏就是早伏天,而如果是农历六月份入伏就是晚伏天。而今年入伏之日为农历五月二十四,去年入伏之日为农历六月十八,显然今年为早入伏。

依照这句农谚,今年早入伏岂不是比较凉爽?但从未来的天气预报来看,7月份开始南方也将回归高温,恐怕今年三伏天很难凉爽了,大家也难以体验“冷夏”。

文章图片12

最重要的是,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概率比较强烈,从专家预测可见,受该现象影响,太平洋海温上升,而太平洋上空的热空气,将长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副热带高压气团将持续影响至冬天,预计全球范围内夏天平均气温将上升0.2度以上。

除了厄尔尼诺外,今年北方冷空气团势力比上一年弱上很多,南方的潮湿热空气将顺利北上,再加上副热带高压,北方或将长期处在高温、干旱,南方高温多雨,使得三伏天我国雨量南北两极分化。

如此来看,今年三伏天江迎来普遍高温天气,有专家预测今年最高温将超45℃,且持续时间长,预计这一影响将持续至冬天,今冬也将会是暖冬天气。

文章图片13

四、三伏天防暑工作要做好

国家卫健委规定,气温持续5天超35℃以上,且昼夜温差小于10℃,那就判定为高温天气。此时就需要做好防暑工作,不然很容易就会因失水太多、电解质失衡而致使中暑现象出现。

从医学上来看,高温会导致头晕、心慌、呕吐、胸闷、恶心,一旦出现重症中暑也就是热射病,会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热量在体内无法散发,进而造成神经器官受损。

一旦碰上热射病,生命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其死亡率多达70-80%,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心脏衰竭,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文章图片14

因此,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才行,尽量减少高强度户外工作或热环境工作,也别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一旦胸闷气短、体力不支就要高度注意,转移至凉爽地方,还没有缓解就要及时救治。

在三伏天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种忌讳:不对着空调吹、不开窗通风、不大口喝急水、不过度饮水、不冲冷水澡、不吃冰冷食物。

除了身体中暑外,也要注意提防“情绪中暑”,意思是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导致人的情绪异常、举止异常等,而工作压力大、睡眠不佳、争强好胜等人极易出现“情绪中暑”。

文章图片15

对于这类人,也需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在傍晚或早上凉爽天气下适当运动,吃清淡点的食物,保证睡眠充足,这样更好的预防情绪中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