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外来传入物品的取名(一)

 年之计在于春天 2023-06-28

外来传入物品的取名(一) 

从古至今,随着中外的不断往来交流,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金银饰品等先后传到了国外,国外也有许多物品不断传入中国。特别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唐代的万国来朝、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及近代西方各国商人进入中国的各个时期表现得更为集中。
传入国内物品的取名,有时直接用音译,如:葡萄(波斯语budawa的音译)、苜蓿(古伊兰语和大宛语的音译)咖啡(英语coffee的音译)、车厘子(法语 cerise的音译)等。少数用音译或地名音译后加义译,如石榴(或称安石榴)。《纲目》引《博物志》: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石”是西亚古国名arsaces(波斯语)的音译,亦作安息。《纲目》: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由此而得名安石榴,简称石榴。另有菠菜,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亚洲西部的波斯并经北非,由摩尔人传到西欧西班牙等国。《唐会要》上明确记载:菠菜种子是唐太宗时从尼泊尔作为贡品传入中国的。但“荷兰豆”却是个奇葩,它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尹士俍的《台湾志略》(1738年)载:“荷兰豆如豌豆;然角粒脆嫩,清香可餐。”《台海采风图》(1745年)载:“湾豆,种出荷兰国,台人窃种而植。实于春夏,亦实于冬。味甘。俗呼荷兰豆。”说明荷兰豆最初是由荷兰人带入台湾的。但荷兰豆在荷兰名为 peultjes(小豆角),而英语中却又称为“chinese pea(中国豆)”,也叫“snow pea(雪豆)”。但汉语中的“雪豆”却是豌豆的别称。荷兰豆与豌豆同为豌豆属,但荷兰豆为蝶形花科,碗豆为豆科。荷兰豆食用的是嫩荚,而豌豆食用的是豆粒,有说荷兰豆是由豌豆培育出的一个变种。
而更多的舶来品在义译时为了表示是从外地、外国而来,在古代及近代一般会在名称前使用表示外来的冠词,如胡、番、狄、夷、海、洋、西等而且,其中许多名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

是北亚民族语言中的意思。《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原本是秦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自称,后来成为汉人对戈壁以北和西方(主要是蒙古高原和新疆中亚等地)外族或外国人的称呼。如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虏、胡啼番语、五胡十六国等。再后,便用于泛指外族外国传入的物品。
以“胡”为冠词的外来物品主要有:胡椒、胡豆、胡萝卜、胡瓜、胡蒜、胡荽、胡桃、胡麻、胡琴、胡笳、胡床、胡墼等。
花椒原产于我国,但原产于东南亚。至于何时传入中国尚无确切记载,有汉代说也有唐代说。但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已有关于胡椒酒的记载:“以好春酒五升,干姜一两,胡椒七十枚,皆捣末;好美安石榴五枚,押取汁。皆以姜、椒末及安石榴汁,悉内着酒中,火暖取温,亦可冷饮,亦可热饮之。”由此可见,胡椒大概是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胡椒是热带植物,对气温湿度有一定要求,且古代多产于边远落后山区,产量有限,因此胡椒一度还成为难得的奢侈品及交易中的硬通货。虽然后来我国也得以引进种植,但胡椒的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胡豆即现在通称的蚕豆。李时珍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及非洲北部,据《太平御览》一书记载,蚕豆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期传入中国的。

胡萝卜最初为红色,也称红萝卜。《本草纲目》中记载:“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 后来,随着不同栽培地的土质、气候条件变化,颜色发生了改变,有紫色的、黄色的、橙色的,等等,而橘黄色“胡萝卜”则是荷兰后来培育的,与荷兰最初的国旗同色。现在,胡萝卜、红萝卜两种名字通行不悖。
胡荽原产地在西亚的波斯(今伊朗)和埃及一带,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荽”由古波斯语“gosniz”音译而来。至五胡乱华时期,后赵君王石勒避讳“胡”字,胡荽因为常用于腌渍而被改称为“芫(yán)荽”“盐荽”,又名蒝(yuán)荽、香荽、香菜、满天星等。现在一般人都以为“香菜”是正规名字,“芫荽”等是方言或俗称,其实“芫荽”才是正规的学名。
胡琴始于唐代,最初源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而得名。虽几经改良已演变了原来的性能和模样,但“胡”字指这类乐器却一直沿用至今,如二胡、京胡、板胡、高胡、南胡,等等。

胡蒜即现通称的大蒜,原产于中亚地区及欧洲南部等地。由西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引进,而被称为胡蒜。之后,为了有别于我国原产的小蒜,而称其为大蒜。
胡瓜之名现在已经很生疏了,其实就是现在通称的黄瓜。原产于东印度西北部,也是张骞从西域带入我国的。我曾经纳闷,为什么要把这种绿莹莹的瓜叫做黄瓜?后来看到一则传说:黄瓜最早被称为“胡瓜”,东晋时,赵王石勒本是羯族人,但他很不高兴别人称其为胡人。所以,石勒制定了一条法令:凡语言或文字中出现“胡”字者,斩无赦。后来有一次在用膳时,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大臣樊坦:“此物何名?”樊坦思索了一下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合辙押韵,语出不凡。石勒听后不由哈哈大笑,自此,胡瓜便改称黄瓜了。至于此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但与胡荽一样,因避讳而改称发音相近的黄瓜还是极有可能的。
胡桃,也称核桃。西晋张华的《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始得种还,植于秦中,渐及东土。故名之。”所以,长期以来都认为胡桃原产于外地。后来,也有人说胡桃原产于新疆。至2021年后,在河北、山东考古中发现有炭化的核桃壳,这比中国核桃引自西域的说法早了6000年。至于胡桃为什么又称为核桃,也是与史上胡人一度当权而讳“胡”字有关。现在《中国植物志》上却将“胡桃”作为正名,将“核桃”作为别名,但在二者后边的括号内均标注为“通称”。

麻,一是指芝麻,也称脂麻、油麻,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据丝绸之路的记载考证,我国所种植的芝麻,极大可能是从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一带引入的,后来在国内广泛种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二·胡麻第十三》中有:张骞外国得胡麻。

因“脂”字不通俗,明代以后渐写作“芝麻”。《汉语大词典》“芝麻”条:“脂麻的俗名。”现在,芝麻油在北方一般称麻油、香油,而南方则多称胡麻油。在日本和韩国,人们也称为“胡麻油”。

胡麻,另外还亚麻。亚麻分为纤维、油用和油纤兼用三个品种。原产于东印度地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将亚麻带回中国,主要种植于旧时匈奴一带,是“胡人”聚集的地区,因此而得名。于是,亚麻籽油也被称作胡麻油,但学名应该称亚麻籽油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最初是古代胡人使用的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大概在公元4世纪后北魏时期传入中原,类似现在称为“马扎”的凳子,后来又发展成为带背可半躺的交椅。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 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之句,其中的“床”一般认为是睡觉的床榻,但有人认为是井台,还有人认为是坐榻、几案、窗户等,一直争议不断。但也有一种看法则认为指的就是“胡床”,李白是坐在胡床上赏月吟诗的。李白的另一首赏月诗更是清楚地用到“胡床”:“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还有一些赏月唐诗中也用到“床”或“胡床”,如杜甫:“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刘禹锡:“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白居易的一首诗则同时用到“胡床”和“床前”:“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

    

     

胡墼),也称为胡基、胡期、胡其,或叫做土墼。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使用的一种墙体材料,一般是将调制好的湿度适中的黏土,放在专用的模子中,经捶击夯打成型,脱模后码晒晾干而制成一种长方形土坯,多用于砌墙、盘炕等。“墼”的本义是未经烧制的砖坯。字,作为土坯的形声字出现于西汉时期土墼的称呼也产生在汉代。从人类建筑史追根溯源,古埃及、两河流域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中亚和中国新疆,在建筑中大量使用土坯比黄河流域汉文化中要早,工艺技术也更精湛。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常见的是版筑墙,且沿用很久,甚至现在农村边远地区还有使用。因此,打胡墼的工艺应该是从西域传入的,所以才用“胡”加“墼”的“胡墼”来表示,现在边远农村还存有土坯房,偶尔还可以看到打胡墼的场景。

 

2019913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室外表演项目的比赛在河南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举行,其中就有由六盘山区回族农民表演的打胡墼。

以“胡”为冠词命名外来物品,多在汉代及之前。唐宋之后用“胡”字的就不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