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班固在《汉书》中胡诌了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葡萄、核桃后,就有人信以为真。实际却完全不是真的。 张骞是出使,他的主要任务是联络各国,不是去偷,也不去抢。 西域的物产民间自会交流,互通有无。 如,洋葱头根据其生理特性可知原产于西亚,既要能种子播种又要能使用根茎播种以适应干旱地区的需要,民间早已互相交流了。而大葱需要播种种子,唐朝称帕米尔为葱岭就是中国人发现当地有野葱才叫葱岭。龙爪葱虽是大葱的变种,它则是地中海沿岸的物种以适应地中海的潮湿气候。大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它与龙爪葱一样,都是葶上繁殖幼体,完全适应地中海的气候。 大蒜籽倒在湿润的土地上就能成长 民间交流的石榴 石榴原产于中亚,一般来说干旱地区的水果一般多汁,石榴就适合这一特征。民间也自会交换,不需要大使来交换。 芝麻虽然称为胡麻,可是芝麻早在秦朝时民间早已有之,浙江在考古时就已发现有芝麻。 还有一种也被当地人称为胡麻的亚麻,遍布于中国西北以及从中亚到欧洲各地。你不能说胡麻产于中亚,中国的就是张骞带回来的,欧洲的就是民间自行交流的吧? 胡萝卜也一样的道理。 西瓜到了宋朝才是有当时的新疆人驯化来的。今天的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野西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西瓜,只是探险者遗留下的现代西瓜的野化品种。在中国古代新疆人驯化西瓜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解渴品种,这就是流行于世界的当今西瓜;一是籽用品种,今天的内蒙古的打瓜。 那葡萄、核桃应该是吧? 这还真不是的! 核桃秦朝以前称为“累”或“蔂”。累字的“畾”就是葡萄型,“累”之系就是葡萄须。《诗经》:“葛藟累之”就是葡萄累累之意。 核桃应该是吧。核桃也不是!核桃在秦朝以前称为“果”。音义皆来源于核桃的层层包裹。“果”之田就是核桃的四瓣果仁。 葡萄与核桃都原生于中国。至今在中国东北的大森林里与西南的横断山区仍有野生的酸葡萄和野核桃。在中国的福建有刺葡萄、在中国的广西有毛葡萄,这两个品种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世界上除中国外的葡萄只有一个品种,其他都是亚种或者称为衍生种。中国人的文玩核桃就是典型的野核桃。 《汉书》上尽管胡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可是河西走廊人民却不承认,因为,中亚的物种是通过他们传播的。核桃与葡萄尽管原产于中国大地,可是优化的却是古代新疆以及西域地区。因为中原王朝不注重果树的优化,一味只强调庄稼的播种。所以,内陆的葡萄与核桃品种就不如新疆与中亚的好。 苜蓿是张骞带回来的 那么,张骞就真没有带回中亚的植物品种吗?有。这就是苜蓿。 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还真没有苜蓿。张骞带回苜蓿为的是他的“骞”就是他的坐骑马的饲料。这种在中亚遍布的植物是最佳的牲畜饲料。 苜蓿就是“牧业之蓄草”简称,苜蓿的种植也为的是以后的大宛马〔今天的土库曼斯坦的马种〕的交易,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汗血宝马,为汗血宝马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