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关键词和内容摘要的底层逻辑及写法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6-28 发布于广东

接上文。什么样的论文题目是合适的呢?

你可以把它拆解成几个小标题,小标题下面还有几个小点。这样说是不是明白了?6000/9约等于666.66……

答考研、考博、考公的论述题,同此一理。

比如很多同学都选了某个小说中的人物分析。

可以拆解为:一、人物的性格特点:1.2.3;二、人物特点形成的原因分析:1.2.3;三、人物的典型性;四、人物塑造的价值、意义、启发或影响。

比如论述题:你如何理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以拆解为:一、字面意义、解释;二、引申理解,两个分句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意识;三、用具体案例来证明哪些人具备或者践行了这两种思想。

、关键词

关键词是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而诞生的。

明清时期的“小学”、钱钟书的《管锥编》是很厉害的学术研究,不需要关键词。

那其实,关键词就是伴随着搜索引擎的流行而出现的。

有事儿找度娘,这个事儿、这个对象就是关键词。

也就是说假如你写了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有人刚好对此感兴趣,他就可以通过关键词:红楼梦找到你的文章。

关键词是打开一扇门找到你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一般是3—5个,关键词越多,符合要求的文章越少,越能精准定位。

二、内容摘要

现在是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也是专业化精细化产量化的时代。

一个热词比如李白,能搜出上万篇相关的资料、论文、随笔等等。

内容摘要比关键词更接近真相,能帮助你判断哪些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内容摘要大概相当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和训练中的“概括这篇文章的大意、主题和思想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内容摘要是用几百字把你这篇6000字论文的写作思路、逻辑路线、干货、价值、精髓呈现给读者。

它好比是一张名片、一份说明书,激发或吸引路过的人走进、欣赏、阅读、理解文章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内容摘要的语言是叙述的、客观的、冷静的,犹如医生手里的手术刀。

内容摘要里面不能出现“我”,必须出现的话可用“笔者”、“作者”、“研究者”等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