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闵凡军 扶桑纪行(六)

 包翠玲 2023-06-29 发布于江苏

    上午随儿子去了他就读研究生的学校——横滨国立大学。

学校位于横滨郊区。坐地铁出来横滨站,我们没有坐公交,也没有打的,而是走乡间小道步行到学校。半个小时行程,穿越一个村子,一片菜地,再走过高速公路的一座桥梁就到了学校的东侧门。

田野里的西兰花基本上已收割,只剩下一棵棵菜根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没有收割的零星的菜花已老的不能食用,或许是留作种子的吧。包菜正是成熟季节,一大片饱满如篮球般大小的翠绿的包菜旺盛地生长在哪里,如刚刚水洗过一般的清新干净,等待着进入百姓的餐桌。用于制作榨菜的原料菜看来还不成熟,虽值腊月,依然如夏季之植物,彰显出一派盎然的生机。与菜地只一条田间小道相隔的是零星的几家农舍,多为两层的板房结构,大概便于防震吧。由于土地有限,所以农舍小巧,甚至有点简陋。偶尔有一两棵松树点缀在屋舍旁,与中国农村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农家大院格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小汽车停在房舍近旁狭小的空间内,如当今中国农村的农用车一样,是家家必备的工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阵风不时吹来,不见丝毫的尘埃,虽是腊月却也没有丝毫的刺骨感,相反却感觉神清气爽。阳光明媚,暖暖的,舒适指数五星。我们四人不像是赶路,倒像是在欣赏田园的景色。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对这田园场景司空见惯,已深深镌刻于脑海,流淌于血液,以至于虽然离开农村几十年,但依然有深深的农村情结。看到反映农村生活的电影电视剧就感到亲切,就想看。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我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的诗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想起他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浮想联翩中,脑海里突然飘起80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

走过这段田间小路,再穿过一条水泥路就是校园的东墙。站在路边发现一辆摩托车正快速驶来,我们停在路边等他过去,谁知他在离我们有20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打手势先让我们过去。我们走小侧门进入了横滨国立大学的校园。校园不大,甚至可以说狭小,与中国大学动辄几千亩的面积相比,简直就是里面的一个系科,但校内道路的各种标志清清楚楚。校园建筑物的色调以乳白色为主,没有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大楼,最高的也不超过十层。校园树木以香樟、樱花为主,间以常绿树木,一如夏季,一只红梅竟然在腊月怒放。

校园内闲逛时在橱窗看到一讲座广告,内容是阻止安倍政府修改宪法的。看来,日本人民也不希望战争,谁不愿意过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呢。

参观完横滨国立大学,准备乘公交到新横滨去。在公交站台,等候的人不是站成一堆,而是主动按到的先后站成一排,有序上车。也许是职业要求,日本的公交驾驶员都穿着整齐的工作服,带着大沿帽,与军人一样精神,看不到穿便服的,更看不到衣衫不整的。由于公交车的归属不同,驾驶员的服装颜色也有区别。驾驶员面向登车的乘客,每刷一卡驾驶员就微笑着点一下头,说声“谢谢”,很温暖。日本的公交车没有破破烂烂的(连垃圾车外表也干干净净,像新车一样),都像豪华大巴。乘客位置旁都装有提示下车的按钮,到站按一下,驾驶员那里就显示出来,无需喊话叫停,以免影响别人。公交车内和地铁、电车一样,乘客或看书,或读屏,或养神,安安静静,绝无喧哗吵闹。每到一站,除显示屏显示以外,驾驶员必报站名,其语气就像是受过专业训练似的,轻柔,舒缓。

晚上在横滨最繁华的商业区观赏了日本第二高楼,在底层的商场转了一会,并在此吃饭、购物。满眼的商品多为中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所制造,与国内商场无异。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闭关自守独立于世必将被世界所淘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