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3)红山文化玉器「二」

 芝润斋 2023-06-29 发布于江苏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采用圆雕、浮雕、透雕、钻孔、浅刻等技法制成。

线条疏朗、粗犷、多为抽象图案,各部位过渡自然。

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

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

孔壁呈粗螺旋状,粗细不均,高低不等。

有的孔的中部交接处有台阶痕,也有的是推磨而成,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

扁平器物多两面加工,内外边缘成刃状。

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如勾云形佩)。

“勾云形佩”:是红山文化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玉器。

呈长方形,中间镂空,作勾云状。

在玉器表面,推磨出浅凹槽纹路。

或隐或现、富于变化,具有特殊的装饰美感。

“马蹄形”玉器:仅见于红山文化,出土较多,截面多呈椭圆形,上口大下口小。

上端为斜坡,口沿出刃,下端平,两侧各一穿孔,因外形颇似倒置的马蹄而得名。

对其用途学术界说法不一:1、是束发器;2、是武器或工具。

3、是护臂器;4、是舀米的器具;5、是礼乐器等等。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民间俗称“河磨料”。

矿物成份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

大多颜色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

硬度一般在6-6.5度,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呈玻璃光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