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不让孩子当医生”,医院展现人间真实,外行人:享福而不自知

 蔚蓝色淼 2023-06-29 发布于河北

临床医学专业被看成是“接近饱和”的报考专业,学生没有高分,对医学专业兴趣不大的,很多老师都不建议报考。整个医学专业之中,有十分令人向往的领域,临床医学优势很大。

还有口腔医学、中医等都是学生报考的热门,就是从医之路可并非坦途,医学生想要熬出头,得用很多努力。人们对于医学世家的理解比较深,会认为当医生的家长也会让自己的学习相关专业,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绝不让孩子当医生”,医院展现人间真实,外行人:享福而不自知

医生比较受人尊重,一个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准备相亲的单身男,会格外受女方家长的青睐,但是双医护家庭,就有一些无法忽略的矛盾。

网上有一段关于医生的纪录片,里面的医院展现了人间真实的一面,有一位女医生的话让人印象深刻“绝不会让孩子当医生”,说得非常肯定,甚至让人不敢去质疑。

要说普通家长阻拦学生学习某一专业,那可能是家长见识片面,可是当医生的家长不让学生报考此专业,还是因为尝够了这一行业的苦楚,不想让学生涉足其中。

作为外行人,对于医生的认识只存在表面,接诊患者,上台手术,临床查房等等,还以为总是被一群学生跟着,说出口的就是干货,够学生揣摩好久。

实际上这位医生分享的工作日常是没有自由、没有生活乐趣,披星戴月,还加班到很晚。本来以为那些程序员熬夜最多,其实临床医生也是如此,加班结束,人都打不起精神来。

因为长时间的高压,虽然医生懂得很多医疗知识,但是没有时间锻炼,也会慢慢生成一些病变,即便是休息,也是一个电话打过来,就得回去支援。

可是很多人却觉得这种观点不对,外行人看了之后认为医生是享福而不自知,什么行业都很难,老师教学工作繁忙,管理班级劳神费力,还有寒暑假,还是会有人抱怨工作。

其实这都要看个人的想法,只要是打工就注定是没有那么休闲的,挑战一个新的高度,能带来成就感,但这不一定就代表毕业生会因此爱上工作,还要从各个方面看待有没有福气。

学习医学专业,是围城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得由能力来决定

先从第一点分析,多数医生觉得工作劳累,一定程度上是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在小地方医院任职同样也有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的经历,到手不到五千,和月入几万的医生,内心的幸福感完全不同。

所以能够看出来,医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有一方面是对自身的收入不满意,另一方面也是担心学生吃不了学医这份苦,收入和个人能力以及学历成正比,三甲医院的医生自然要技高一筹。

同时显现出来的还有,收入和个人能力关联密切,一个只读了普通院校本科的医学生,和一个读完医学研究生,还在博士后站历练的医学生,确实没有什么可比性。

人家付出的时间成本更高,对于医学专业的学习也更为高端,这样的人才,凭什么被要求和普通毕业生一样的收入等级呢?对于那些收入不高,学历也不高的医生来说,他们吐槽自己的领域,那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而那些有能力、有高学历的人才,是处于围城之中,需要调整心态,不能招总被人说“不懂得珍惜”,比起那些辛苦劳累还挣钱少的工作,医已经算是理想的选择了。

作为医学生需要有三项目标要记住:第一对高学历的要求不能降低,医生想跨过门槛,出人头地的前提就是要有学历作为加持,不管是国外的医学院,还是国内的医学院校,达到博士阶段,自然拥有更多的选择。

第二要和导师关系更加亲密,和导师关系好,就像古代升官一样有人推荐作保,学生才能摸索到医院的入职门路,全都要靠自己投递简历,毛遂自荐,一些优质名额早就被别人占据。

第三不能忽略专业能力的进步,医术高明可以让医生生活无忧。只不过有些人专门研究学术,以发表论文为主要目标,知识是扩展了,学术名义也有了,就是缺点真实操作的水平。

笔者寄语:学生报考是自己的选择,也可能家长拦着不让报考医学,但学生就是目标坚定,这个时候还是得尊重,强扭的瓜不甜。

今日话题:你支持自己的孩子学医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