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保长,是一个什么职位?一个月工资是多少钱?

 赣江渔翁 2023-06-30 发布于江西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在与人交往中,那些身居高位的一般不需要处处防备,反而是那些没什么地位小人物,会让你在一些事情上纠缠不清。——谚语

关于民国,它似乎总是一个多情又充满神秘的时期,因此曾经有无数人向往民国的种种风情。

但是在纸醉金迷的大上海下,民国却凝结着百姓们的痛苦和艰辛。

而在这其中,除了一些人的吃拿卡要之外,一些职位低,但权利“大”的人,也像恶魔一样吸着百姓们的骨血。

在这其中,有一个职位格外引人注意,这个职业就是——保长。

甚至由于保长之中有太多门道,我国还在多年前拍摄了一部《王保长新篇》的电视剧。

其中,李保田刻画的王保长实在是入木三分,让无数观众又爱又恨。

但是电视剧里,并没有详细向观众说明保长到底是个什么职位,为什么值得无数人抢破头?

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从史料中,扒一扒保长的前世今生,以及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 保长制度,为皇权而生

相信不少人在学习历史时,都会频繁看到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保甲连坐制度”,也就是“诛九族”的进阶版。

诛九族是诛和犯人有血缘关系的,而保甲连坐制度则是连邻居、管理者都算在内。

战国时期,天下纷乱。

为了保证本国人口的充分,那么就出现了“保甲连坐制度”,以五户或者是十家为一个大区域。

它要求邻居们互相监督,一旦发现有人逃跑,就要及时上报。

如果不上报,那么这一区域的人们都要受到惩罚,所谓一人逃跑,全村倒霉。

而这种制度之所以会衍生出来,正是因为“保甲”制度的出现。

在西周时期,由于周天子无力掌控整个天下,所以他推行了“家天下”。

而这样也就导致了本地的管理者,总以皇亲国戚自居,不愿意与庶民产生交集。

因此,普通老百姓处在一个无人管理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非常不利于皇权统治的。

图片

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的官员们最多管理到县,那么并没有相应的官职可以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保甲”制度诞生在了西周,所谓的“保甲”制度就是由老百姓根据血缘、亲疏进行推举。

但是那个时候,人们只能推举出一个管理范畴比较广的亭长,由他负责“保甲连坐”顺利实施下去。

那个时候,中国古代乡村的统治群体也基本成型,但是总体来说,是比较粗糙的。

当然这种制度在北宋的打磨下,有了彻底的转变。

北宋时期,开始以十家为一单位,人们从这其中推举出一个“保长”。

接下来再从这里面,选拔出大保长,而大保长的管辖,就是以五十户为基础。

之后再从十个大保长中,挑选出正副都保,而其中正都保,就是乡村权力的中心。

当然在清朝被推翻后,保长制度也随之烟消云散。

那么它为什么会在民国“重生”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 为获支持,找旧历法

权力会把一个人异化成什么程度,只要看看民国的蒋介石就可以得出结论了。

蒋介石为了能够打败红军,不惜从旧社会中,找一些“旧历法”来进行制衡。

众所周知,民国成立的初衷并非为了权利的抢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百姓们推翻封建统治,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可是自从蒋介石就任后,这个初衷就发生了变化,但是在他就任之初,他并没有展现出真实的面孔。

当红军出现后,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变化。

1931年,蒋介石在和红军的战争里屡屡败退,因此他便开始了一场自下而上的“行动”。

图片

所谓的“行动”,也就是希望百姓们不再团结在红军周围,转而为他提供红军的动向,助他一臂之力。

所以在1932年,蒋介石颁布了《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施行保甲训令》。

此消息一出,便代表着“保甲制度”彻底在中国复出了。

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百姓,蒋介石还把“连坐制度”也重新搬了回来,当然其内容和古代大同小异。

只不过这一次,他针对的是中国红军罢了。

也就在“双管齐下”中,保长这个职位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相较于古代,民国时期的保长,权利达到了历史新高。

图片

民国的保长管辖的人口,也达到了100户之多,而且这100多户是以家族为单位

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这也意味着,保长所管辖的人数,远远超过千人。

从某种程度上,人口代表着一种权利。

因此,在保长的推举上,很多人都争得“头破血流”。

  • 当上保长,好处多多

在民国时期能够当上保长的人,一般都是大家族的“一把手”。

他们在当上保长后,往往会以为自己家族谋利益为主要工作。

图片

而保长的权利,的确大到可以为一整个家族“供血”。

譬如说,保长在战争时期,是有权调配自己手底下的百姓的。

而在这其中,保长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他可以随意选定去参加战争的人,不论男女老幼,只要被他“下书”,那就不得不去。

因此很多人为了避免被“抓壮丁”,所以都会在日常生活中讨好保长,关键时候,送礼送物更是不计其数。

图片

而除了从百姓身上榨取利益,保长本身也就有一份工资的。

当然这份工资也不是民国出钱,而是从百姓们上交的捐资里面抽成10%。

譬如说一个保长收集了200个洋元,那么他就可以从中得到20元的工资。

因此在民国时期,各地的保长工资也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南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保长的工资更多。

总体来说,尽管可以把保长类比成当今的村长,但是实际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

图片

毕竟现在的村长要遵守国家律法,受村民监督。

而保长则只需要向上级负责,底下百姓考虑的比较少。

所以说,保长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社会烙印,而不是正式的官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