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子午觉”的两则医话

 孙郎中 2023-06-30 发布于山西
【一】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就该和自然统一节奏,要顺天时,不要违背自然规律!比如古人很是看重“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生活理念,而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子时指晚11点至凌晨1点,午时指中午11点至下午1点,睡子午觉的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我们知道,子时和午时是阴阳交替、水火交泰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故此时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安静地休息,让身体进行自我调整,顺应天地的气机变化。所以古人把睡子午觉叫做“盗天地之生机”,这是非常高明的养生智慧。明代医书《景岳全书》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意思是说如果想保护你的阳气,就要在阴气转化过程中从阴中求阳,反之亦然!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之后开始向阴转化,而子时阴盛到极点后就要由阴向阳转化了。故而养生强调睡子午觉,就是为了保护人体的阴阳顺利交接。现在正值盛夏,早晨5点多天就亮了,所以人一般都起得早些!这样,经过一上午紧张学习工作等,人到午饭以后,就会觉得困倦,想睡!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强打精神,强撑着,克服这个困劲儿。结果中午倒是没睡,可是整个下午却处在浑浑噩噩之中。另外,就是顺其自然,小憩一会儿。究竟哪个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呢?午饭后午睡,睡一小觉,对养护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按气血周流规律,中午十二点对应的是心,也就是心神工作的时间,这时候,如果你放下这些体力或者脑力工作,让自己的气血再重新流回体内去照顾自己的内心,就不至于太劳心、太伤心。大量事实证明,午睡醒来以后,大部分人都能以充沛的精力重新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不仅能使下午的工作效率提高,还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传统中医养生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中正平和,不走极端”。也就是快到极限的时候人要有意识地刹车、减缓,避免“乐极生悲”“泰极而否”。因此说,子夜和正午这两个阴阳各自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如果你能安静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话,就能让人的气血顺利地度过这个坎,否则,若长期处于过劳、过累的状态,不仅劳心、劳神,甚至会因此而伤身殒命。关于午睡,我再补充一下:午时小憩尽可能平卧,不要趴着或者歪着蜷缩在那儿很不舒服地睡;还有,在吃完午饭以后,感觉到困的时候,再稍微绷一会儿,不要刚吃完饭,饭还在嗓子眼那儿就立即去睡,这样的话,很容易影响到脾胃的消化。【二】睡好子午觉,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是子午觉呢?就是子时与午时都要睡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从中医来看,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清醒。子时阴气最盛,阳气最衰,阳起于阴;午时阳气最盛,阴气最衰,阴起于阳。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此时睡觉有助于养阴、养阳。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懂得睡“子觉”,习惯睡“午觉”的人相对很少,甚至有人认为睡午觉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子、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最有利于人体养阴和养阳,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也就是说,午觉养阳气,子觉养阴血,睡了“子午觉”,阴阳气血调和。如果只睡子觉,不睡午觉,则会导致阴阳气血不和谐。再者,午时从中医理论来讲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如心血不足,心气亏虚,心火亢盛则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汗出,思维迟缓,失眠健忘,早醒易惊,夜多异梦,口舌生疮,头晕乏力”等症状,所以我们每天中午应该抽出半小时小憩,达到养心安神之目的。既然午睡是“小憩”,那午睡时间就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 如果午睡时间过长,会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建议午睡时手机设置成免打扰模式,安心小睡,且要持之以恒,以建立良好的生理时钟。​再说说“子觉”!子时是一天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刻,子时之后阴气减弱,阳气渐长,故说子时“一阳初生”,这时的阳气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小嫩芽,如果此时还不睡觉,这一点点升发的阳气就会被消耗,阳气升不起来,第二天就会觉得头晕脑胀,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头痛等。“阴主静,阳主动”,我们的作息也应当顺应天地规律。子时阴最重,那么,就应该进入睡眠状态。这样既可以养阳的归根,又能平衡五脏六腑,使人身阳气圆运动变大变圆。再者,女性朋友如果想美容养颜,子时睡觉也更加重要,俗称“美容觉”!若睡眠及时且深沉,则气血充盈,容光焕发,所以自古就有“睡美人”的说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