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旧乡村

 家有喜洋洋館藏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早些年我曾想,有机会去我下乡的地方看看👀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四十多年。今年,这事我常常被涌上心头,想一定要去看看阔别了这么多年的第二个故乡。     

      四月的一天,天气宜人我骑上电动车出发了,下乡的地方虽然离我现在的住处不算很远也只有五六公里左右。但日新月异的今天,到处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大小车辆串流不息,以前的村路、老屋、田野早已重新整合修缮,已是面目全非。

      我不知所措随手用手机打百度地图开始导航直指"坦田王村",但还是骑错了道,后来又骑过了头,我马上调头仔细寻找当时的尼姑庵,这尼姑庵有二处,左右相距二三十米而建,遥相呼应,东栅叫上堂,西栅叫下堂。

       还好这二个尼姑庵还没有拆除,上堂边上还留着一口小河塘,老房子虽然是破旧了不少,仔细还能辨认出原貌,它虽然大门紧闭着,也不知现有无尼姑入住。老房子前面空地里多了几个大香炉,这使我更加确信这里就是我要找的尼姑庵。

  尼姑庵三面已被现有厂房和民宅而建,上下堂之间也被新屋隔开,原来四周田野和小道已不复存在,夜里的蛙啼鸟呜恐怕真的听不到了,上堂边上只留有几块菜园和一条进出的小路,路边建有四五间三层楼房像是小工厂,大路边有村里的邮政服务站,不注意真的难以发现此处竟然有尼姑庵。


  四十六年前城镇户口家庭子女安排工作指标要与下放农村指标挂钩,假如你不下放到农村,那你家人别想安排工作。但问题是下放到农村,啥时间能抽调回城镇,这谁都不好说,所以有些家庭为此事闹得不可开交,有的兄妹抽签,有的是用金钱来补偿,有的甚至拳头相見。而我们家的情况是一个哥哥以前就已下放,二个姐姐都比我大五六岁,一直在家待业,也还没找上对象。当时我刚高中毕业,虚岁年仅十六,假如我下到农村去,我家就有一个招工指标,最后在大哥动员下让我下去,因为我是男的年纪又小,还可以多磨炼几年。

       一九七七年七月刚走出校门就踏进'到农村最需要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熔炉里去锻炼了。


  我们当时有七八个知青集体下乡到一个叫五星大队的地方。当时不叫村,它属路桥区长浦乡管辖,后来撤乡大队改为坦田王村由路南街道管辖。我们七八人都被按排在叫上下堂的二处老房子居住。后来得知这二处老屋原是老尼姑庵,文革时期破四旧迷信时归公了,难怪我们来时上下堂还各住着一位疑是的尼姑,上堂西头二楼原为村部,我们来时,村部搬迁到新村部去了,我就住在这里,楼下就是村卫生院和村绳厂,上堂东头住着一个还俗后的女子和她的家人。

       到了农村这时才感到自己特别孤独特别沮丧。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学习独立生活,要学按排时间利用时间,还要有计划每天费用、一日三餐菜食,还要一边学习烧饭做菜,一边学习洗衣洗被。渐渐我适应了这生活,我们还分配到几分菜地,这时我们开始学习种菜了,很有乐趣。

      我们村在当时就是个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年年粮食夺高产,村干部思想前沿早在改革开放前村办起了好几个工厂,像五金厂、麻袋厂、绳厂、各厂效益不错,生意兴隆,供不应求,还动员村民到麻袋厂绳厂领半成品带回家里加工,带动村民们发家致富,个个村民都喜笑颜开。

在农村,我们没吃到什么苦头,农民们都非常体谅我们城里的娃们,那时还是集体劳动,没分田到户,农忙时去队里干几天农活,平常我们就在楼下的村绳厂上班收发开票,工作清闲,没事时就可以到东头我们知青的小菜园里沼沼水,施施肥,欣赏果实,衣食无愁,自觉生活很安逸,无人管束,思想单纯,没考虑复杂的事。


     后来我被抽调到县修筑水庫指挥部下去的民工团做政工,写宣传报道,要么去下去连队通知开会,这样一干也有一年光景。我又回到农村,后来才知道我同事们好几个被收编到各政府机关工作,吃国家饭了。

      还好我们这批知青就在农村待了二年差不多,全部落实政策回城到父母亲单位管辖部门工作。

      看看今天的坦田王村(原五星大队)虽然房子造了不少,但仍然零零乱乱没有规划,没有美丽乡村現代小区的氛围,也没有见到像样的村部和宽敞明亮的文化礼堂。如今当地大部分村都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好多花园式,别墅式的农村小区。而为什么四十多年前的先进村、富裕村,如今还是停留似乎原来的位置真让人难以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