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对政治冤家

 书柜茶室 2023-06-30 发布于上海

袁盎

袁盎乃汉朝早期政治家,与晁错同朝为官,曾有无双国士之名。袁盎在汉文帝时,曾出任过吴国丞相。景帝时,被调任回京,在朝为官。因这一“前科”,吴王挑头谋反时,景帝便派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国,希冀其能劝说吴王,打消谋反念头。

任凭吴王怎么忽悠,袁盎始终不肯点头。见袁盎态度坚决,吴王大为恼火,便安排手下的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余人将袁盎软禁在军中,想寻机除之。

令吴王没料到的是,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曾经是袁盎在吴国担任丞相时的从史,因私通袁盎的婢女,被袁盎发觉后畏罪潜逃。袁盎知悉后,亲自策马,上演了一出月夜追韩信的好戏,追回后,袁盎不仅未对其处罚,反而索性把婢女赐给了这位给自己戴上了绿帽的从史,让其官复原职。

这位从史,也即现在的校尉司马,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从史灌醉了看守的士兵,乘着夜色,割开营帐,救出了袁盎。

晁错也是西汉早期的政治家,与袁盎生于同年。晁错可谓是雄才大略,少年得志,且处处力压袁盎一头。因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很多同僚对其是羡慕嫉妒恨。袁盎也不例外,为何呢?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出任御史大夫,一上任,就公报私仇,望风捕影,派人调查袁盎在任吴国丞相时所谓的贪赃枉法之事,并要论罪处罚。

政治“菜鸟”汉景帝听了,罢免了袁盎,将其贬为平民,以观后效。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幌子,举兵谋反。晁错闻知后,就想当然地认为袁盎收受了刘濞的贿赂,且铁定袁盎参与了预谋。于是,晁错便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进一步地打击袁盎。

袁盎不能坐以待毙,即向景帝进言:晁错是吴国叛乱的根源,只要杀了晁错,就能平息叛乱。年轻的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遂腰斩晁错于东市。可怜一代英才晁错,竟成了景帝的替罪之羊。

晁错与袁盎,一对年轻有为的政治才俊。一个46岁被腰斩,一个50岁时被刺杀,皆英年早逝,非正常死亡。

都是政治残杀惹的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