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度抑郁症:iTBS+安慰剂vs iTBS+D-环丝氨酸

 医粒种子 2023-06-30 发布于北京

经颅磁刺激方案对重度抑郁症(MDD)的抗抑郁作用被认为取决于突触可塑性。已知theta节律刺激(TBS)方案突触可塑性具有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依赖性,但尚不清楚增强NMDA受体信号能否改善MDD的治疗结局。2022年12月,发表在《JAMA Psychiatry》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调查了D-环丝氨酸+间歇性TBS治疗MDD的疗效。

目的:测试低剂量NMDA受体部分激动剂D-环丝氨酸能否提高间歇性TBS(iTBS)治疗MDD的效果。

设计、地点和受试者:这是一项为期4周的单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从2019年11月6日至2020年12月24日进行,纳入50例MDD受试者。受试者是通过广告和推荐招募的。纳入标准如下:年龄18至65岁,初步诊断为MDD,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评分为18分或以上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年躁狂评分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评分为8分或以下,血液工作正常(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肝功能测试和肌酸酐水平)。

干预措施:以1:1的比例,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iTBS+安慰剂或iTBS+D-环丝氨酸(100 mg),为期前2周,然后在第3周和第4周为iTBS,不使用辅助药物。

主要结局和测量指标:主要结局指标是在治疗结束时通过Montgomery-Åsberg抑郁评分量表(MADRS)测量的抑郁症状的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和临床总体印象(CGI)评分。

结果:共有50例受试者(平均[SD]年龄,40.8[13.4]岁;31例女性[62%])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iTBS+安慰剂组(平均[SD]基线评分,30.3[4.2])和iTBS+D-环丝氨酸组(平均[SD]基线评分,30.4[4.5])。与iTBS+安慰剂组相比,iTBS+D-环丝氨酸组MADRS评分改善更大(平均差异为-6.15;95% CI -2.43至-9.88;Hedges g=0.99;95% CI 0.34~1.62)。iTBS+ D-环丝氨酸组的临床应答率高于iTBS+安慰剂组(73.9% vs 29.3%),临床缓解率(39.1% vs 4.2%)也是如此。这反映在较低的CGI严重程度评级和较高的CGI改善评级上。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和相关性: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辅助D-环丝氨酸可能是一种使用iTBS增强经颅磁刺激治疗MDD效果的很有前途的策略,需要进一步研究。

(选题审校:田盼辉  编辑:常路)

(本文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翟所迪教授及其团队选题并审校,环球医学资讯编辑完成。)

参考资料:

JAMA Psychiatry. 2022 Dec 1;79(12):1153-1161. 

Efficacy of Adjunctive D-Cycloserine to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362231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