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论】让“躲事干部”变“扛事干部”

 书中淘乐 2023-06-30 发布于内蒙古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发文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躲事儿”现象提出批评,指出个别干部见事就躲、扛事就软,既引起群众不满,又贻误事业发展。要从监督、教育和考核上下功夫,激励干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引导“躲事干部”转变成“扛事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深化监督“识人”,让“躲事干部”无所遁形。部分干部之所以胆敢躲事、躲得了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督不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严管之下不容懈怠散漫。要切实加强监督,除了紧盯那些见事就躲的“躲事干部”,更需注意那些光看不说只看不做、看似不躲实则躲事的“潜水鱼”。要通过突击检查、不定期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去看看干部的工作情况、作风情况和上下班纪律,特别是注意那些工作上习惯拈轻怕重、故意避开难事的干部,通过监督检查让其无所遁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党务、政务公开,请群众当评委,打打分、说说意见,将干部置于“阳光”下,让“躲事干部”无处可躲、不敢再躲。

教育引导“铸魂”,让“躲事干部”强化担当。古人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有的干部之所以当“躲事干部”,根本原因还是认识不到位,认为工作就是“一张报纸过一天、懒懒散散度余年”,殊不知,这样的错误认知必然导致角色跑偏。要以干部的思想教育为切入点,振聋发聩铸其魂,让“躲事干部”走出误区。坚持抓教育促引导,通过学习先进典型、榜样案例、身边好干部等,向干部讲明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本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同时还要学习反面典型,让其看到消极散漫、遇事躲事的危害性,从内心深处树起“不愿躲事愿担当”的责任意识,夯实“为官避事平生耻”思想基础。“关键少数”要以身作则、担当有为,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人,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从严考核“增压”,让“躲事干部”扛起事来。考核是标尺,更是压力“传导器”,治好“躲事之症”就要下好从严考核的“猛药”。要压实责任,让“躲事干部”躲无可躲、推无可推、退无可退,唯有痛下决心、“背水而战”。要改变一味查阅资料、翻阅文件的“纸面考核”,多通过第三方评估、媒体聚焦、群众监督等方式,全方位无死角“立体考核”,让“躲事干部”在“紧张”“出汗”中看到差距,在“心里没底”中看到不足,从而对标补短、查漏补缺,切实把工作完善好、把问题整改好。要推动“躲事干部”投身项目攻坚、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急难险重一线和“烧脑”岗位,在工作中感受责任、感受压力、感受紧迫,让“躲事干部”担当起来,自觉争做“扛事干部”。(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委组织部)


编辑:朱兴,祝云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