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沈丘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6-30 发布于山东

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  

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沈丘县原为颍州(今安徽阜阳市)辖县,县治在河南省周口市,明初撤并入颍州州治,沈丘县取消。沈丘县位于河南省东部,东、南部与安徽省相邻。春秋,楚置寝丘。西汉,寝县属豫州汝南。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汉光武帝改寝县为固。东魏定武八年(549年),在古寝置财州,北齐文宣帝废州,改置褒信。隋开皇三年(583年),改褒信县始置沈丘县,属沈州,州治沈丘(今安徽省临泉西侧古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军攻沈丘,守将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竭沈丘城中军民北遁,城空遂废,明初入颍州。明弘治十年(1497年),割陈、项、颍三地边隅复置沈丘县,治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弘治十一年(1498,此据清·道光《阜阳县志》及明·嘉靖《沈丘县志》,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明史·地理志》误为弘治十年,其他工具书多沿此误),在今河南沈丘老城重建沈丘县,割陈州、项城和颍州地属之,其中陈州十三里(里为县以下行政建制,项城二里,另有外来人户三里,合计二十三里。与沈丘县的22个乡镇、办事处基本相同。1950年县政府由今老城镇迁至今槐店回族镇至今。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山西洪洞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称分布两侧。寺北院有园林1处。南北讲经堂各悬“德步桑林”、“功补造化”匾,为清光绪二年(1876)伊玛目杜宽所题。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卷棚、殿厅、套房、耳房、望月楼浑然构成,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殿厅内有12根红漆顶柱,下铺地毯,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大殿中央悬挂阿、汉两种文字匮两块。中文匾书“道遵独一”,为清廷侍卫马廷襄所赠,阿文匾书有库法体泰斯米叶”。殿前左右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润科亲书对联1幅。上联:“狱海火烈要是欲火占捻”;下联:“考赛(即《古兰经》所指天堂中河流名)水甜究从德水发源”。礼拜殿正门上悬匾“事有真宰”。由大殿北口旋梯可登望月楼,楼高3层,顶层为宣礼阁,楼顶翘角飞檐,雄伟壮观。据寺存古碑记载,该寺为豫东始建第一座,其建筑格局独树一帜,吻兽装饰和雕刻图案精美。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该寺部份建筑被毁,寺内所藏珍贵手抄本伊斯兰经典、13通石碑亦遭毁坏。1980年主体建筑得到修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