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鲁迅搬出八道湾大宅?真相令人感慨,鲁迅伟大人格让人泪目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鲁迅去世前,对弟弟和弟媳的所作所为,仍然愤愤不平,他留给母亲的遗书中写道:“我是被八道湾驱逐的,死不瞑目!”

鲁迅,我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国人敬重的文学巨匠,被誉“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却遭受如此不公,令人唏嘘。

鲁迅爱住北平,但是他的北平西三条胡同的住屋,是在不得已情况下而经营的,而且是借钱来购置的。

1919年,鲁迅售卖了绍兴老屋,他在《呐喊.故乡》中提及冒了严寒赶回去:“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八道湾,地理位置独特,闹中取静,置身其中,别有一番“曲径通幽”的惬意,颇受当时一些文人的喜爱。

鲁迅在北平购得八道湾大宅一所之后,特地回南去迎接母太夫人及全眷来住入,包括两个弟弟及其家人。

八道湾11号院,三进三出共28间房,买房加装修费高达4000银洋,鲁迅为此还借了500元外债才勉强凑齐。

因而,八道湾大宅,房间多,空地极大。鲁迅当时对友人许寿裳说:“我取空地很宽大,宜于儿童的游玩”。

许寿裳答:“诚然,简直可以开运动会。”

鲁迅那时并无子息,但其弟周作人和周建人都有子女,他钟爱侄儿们,视如己出,处处实行他的儿童本位教育和儿童教育理念。

比如,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只能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的地方去......”。

我认为,鲁迅先生也是想给孩子们一个怡然放飞的精神乐园,如同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中自我畅快一样,百草园“却是我的乐园”。

鲁迅对侄儿们希望也很大,很想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最适宜发育的环境,所谓“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呐喊.故乡》)

而且鲁迅对两弟作人和建人非常友爱,因为居长,所有家务统由他一人主持,不忍麻烦两弟。对于周作人的事比自己还紧要,不惜牺牲自己名利来让给他。

1917年,鲁迅和周作人住在绍兴会馆,当时北平正流行传染病腥红热,周作人突然发烧。这可急坏了鲁迅,愁眉不展,四处借钱,延医买药,后来通过德国医生才知不过是出疹子。

于是,第二天鲁迅对友人说:“起孟原来这么大了,竟还没有出过疹子,倘若母亲在此,不会使人这样着急”。

接着又述说头天晚上医生来得迟缓,和诊断病情的敏捷,友人明显看到鲁迅眼眶下陷,为弟弟担心不少啊。

1921年,周作人在香山碧云土寺养疴,因为费用巨大,鲁迅又四处奔走,借贷应急,还时刻前往探视。

其他例子暂略。鲁迅为两弟弟、为家庭付出不少,但是他的善良并没有换来同等回应,二弟竟反目成仇。

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不仅有歇斯底里症,而且只是表面一副谦卑面孔,周氏兄弟并未知其企图,鲁迅友人许寿裳一语刺破事情真相:

羽太信子对鲁迅外貌恭顺,内怀忮忌”。

而周作人内心糊涂、轻信妻子之言,不加体察,被妻子拿捏得死死的,却与一直关爱他的亲兄长关系愈渐疏离。

1932年发生了一件惊动文坛的事,鲁迅被周作人以一封言辞决绝的绝交信隔绝了兄弟关系,至此兄弟二人老死不相往来。

当时很多学者都说,这是周作人一生的最大损失,倘若没有如此错误,始终得到慈兄的指导,何至于后来跌入迷途,洗也洗不清呢。

鲁迅搬出以后,就借了800元购得西三条胡同的房子,将老母亲和朱安接过来住。

那只是一所小小的三开间的四合式,规模显然不及八道湾。

母亲住北屋东间,朱安住西间。母亲谈锋极健,思路有条理,曾用自修获得能够看书的学力。

朱安是旧式女子,结婚是母亲主张,因而”琴瑟异趣“。

鲁迅曾对友人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是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与朱安相处很压抑,他的《呐喊》《野草》等通过描写女性形象很有生物爆发能力地创作出来了,文字十分严肃认真,压抑心情可见一斑。

北屋的中间,后面接出去一间屋子,鲁迅称之为”老虎尾巴“。

的确非常形象,四合院多出一截,宛如尾巴一般,北京人戏称这种建筑结构为”老虎尾巴”。

“老虎尾巴”是鲁迅的工作室,后来就指鲁迅的故居之一,鲁迅作品《彷徨》,如《祝福》《高老夫子》《伤逝》《长明灯》等都写成于此。

1923年出版的《呐喊》作品,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以及他的许多译著,大部分也应写成于此吧。

“老虎尾巴”北窗使用玻璃,光线充足,望向后院墙外,即见《野草》第一篇《秋夜》所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珠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南屋是鲁迅的藏书室,说起先生的藏书室,就提下周作人与羽太信子莫名抗拒的一幕。

西三条小屋既成以后,鲁迅就只身一人重返八道湾去取书籍,因为上次匆忙离开未来得及带走的书籍和个人用品。

但不过月余,八道湾物是人非,周作人与羽太信子已经拧成一股绳,生怕别人来夺走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鲁迅只想拿回自己的东西,但他们以为意图瓜分家产,信子电话唤救兵,欲以外力抗拒,周作人则用一本书远远掷人,鲁迅置之不理,只管捡书。

在取回书籍的第2日,朋友问鲁迅:”你的书全部都已取出来了吗?“鲁迅答:“未必”,连许寿裳赠的《越缦堂日记》也未拿出,鲁迅说:“不,被没收了”。

鲁迅毕竟是伟大的,他受了种种污蔑和委屈,搬出八道湾,又生了一场大病,而对于作人与信子之事却很少提及,朋友只在他去世后,通过他日记才知晓。

鲁迅当年之所以买下八道湾这座大院子,无非是为了一家人能够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其乐融融,就像小时候在绍兴一样。

但鲁迅却看

不透他身边的人,反之说明了先生内心充满了温情与善良,不以其他心思去猜测他的兄弟,哪怕是弟媳,只在弟媳污蔑和谩骂后才不得不搬出。

有人说,这出家庭悲剧,鲁迅要负很大责任,因为他全权包揽了周作人的读书、工作和生活等,正是这种包揽才让周作人失却了主见,最终还沦为了文化汉奸。

其实,不管怎么说,鲁迅对家庭、对弟弟、对母亲和朱安等人的责任感,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热爱先生各种优秀经典作品的同时,更应热爱先生伟大的人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