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画马往往思索半天才画出1根鬃毛,泰戈尔打趣说他来画几根

 钰姐讲历史 2023-06-30 发布于四川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对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影响深远,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中国画坛“金陵三杰”。

据说,徐悲鸿画马往往思索半天才画出1根马的鬃毛。

泰戈尔忍不住打趣他:“您思考了大半天,原来只是为了画马头上的一根鬃毛?太费劲了,你把笔给我,我来画几根。”泰戈尔接过笔很快画完,但左看右看都像一匹病马。

1939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应印度大诗人人泰戈尔邀请,前往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在为期3年的讲学时间里,泰戈尔经常陪同徐悲鸿游览著名的风景区大吉岭。

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在游览空闲之时,徐悲鸿也经常拿出画夹来画骏马。但细心的泰戈尔发现,徐悲鸿每次都很认真,且每一笔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笔。

有时,他看到徐悲鸿提着笔,在那儿苦苦思索着,最终落下了笔,却只是画出了一根马鬃毛来,这让他很是不解,又有些着急。 

一次,徐悲鸿画骏马时,又在那儿苦苦思索,泰戈尔忍不住打趣他 “您思考了大半天,原来只是为了画马头上的一根鬃毛啊?这太费劲了,你把笔给我,让我来画几根。”

徐悲鸿依言笔递给了泰戈尔,泰戈尔接过笔,在徐悲鸿已经画好的马头上添了几根鬃毛。画完了,泰戈尔左看右看,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我这几根鬃毛画上去,这匹马顿时变成了一匹病马、呆马、痴马,还是您画得好啊!”

不得不说,泰戈尔当时的表情估计特别逗,原来大诗人也是这么有趣,这么接地气啊只能说隔行如隔山,诗词和绘画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时,徐悲鸿笑着跟泰戈尔解释说,画马的鬃毛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比如应该画在哪儿、画多少、画多少弧度,都直接影响到这匹马的整体形象。

还有,马在悠闲时、奔跑起来时、低头吃草时,鬃毛的摆动都是不一样的。在画上,每根鬃毛都是有生命的,透出马的喜怒哀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画画的学问原来这么大!诚然,很多时候画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细节,一根鬃毛看似微小,仿佛不值一提,却往往能透露出整匹马的整体生命力

可见,任何一件事情,细节有多重要!细节决定成败!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说得多好啊,令徐悲鸿最为苦恼的往往是那粒细小的“沙子”。

徐悲鸿创作的骏马神态各异,让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大开眼界、深受启发,而徐悲鸿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们十分钦佩和敬重!

最主要的是,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在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这么一伟伟大的画家生命走到了尽头,确实让人唏嘘啊。致敬一代著名画家徐悲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