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风嘶逸韵 意气欲凌云 马增福马画自由灵魂的舞蹈

 新媒体联盟 2022-06-22 发布于河北

横风嘶逸韵,意气欲凌云

       ——读马增福马画有感

             作者:何永利

古往今来,画马者众多。但我最喜欢的,要数宋代李公麟与近代徐悲鸿之马画,李公麟的马有静态之美,尤其体现在“白描”上。通过单线的粗细、虚实、曲直、浓淡、刚柔,来取代色彩和阴影。这种技法将马的精气神,瞬间转换成极具表现力的形象。

而徐悲鸿的大写意马,则突破了前人藩篱,以粗犷豪放的线条来大胆写马,其马画既有现实主义的格调,又不失传统国画的笔墨气韵。宣纸上的马被他赋予了新的形象,新的审美趣味,他的马画具有恣肆澎湃的激情。

我喜欢马画,很可惜的是,时空遥遥,无缘会见两位画马的前辈。庆幸的是,身边有一位画马的大师,经常与我促膝长谈,足以让我以解渴望,他叫马增福。仿佛与其姓氏有着天然缘分,他自小就喜欢画马。五十年画马生涯,让自己的心始终住在马厩里。

按中国画的技巧,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而写意,它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以表达画家的意境。

马增福的画,纯属写意之法,他在前人画马基础上,对写意马进行了大胆尝试,将笔墨的形式美与自然美巧妙融合,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一种以线条入笔,墨色交融为衬托,变化多端,又有统一规律的写意新技法。

他画马,像写文章那样,截取某个角度入手,以点带面,来刻画马的一种腾飞精神。用线条相互追逐的方法,构成动态马的形态。取代以肌肉、骨骼入胜的传统画技。这是与古代画马名家有所继承,又有所区别的地方。

首先,他从“龙马精神”这个成语中得到了启示,觉得天上的“龙”和地上的“马”,虽然虚实相生,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若画出龙马效果,须要使之变形才能达到。而这种画技,必须要用一种线条接力方式来完成。他认为,只有线条不断勾勒,不断传递,不断争先,才能达到似是而非,远看是龙,近观却是活灵活现奔马的效果。

马增福所画之马,有着徐悲鸿的影子,但细观之下,却风格迥异。他的笔墨灵活生动、画面层次分明、神态各异、通过墨的五色变化,将马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观之有“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之感。

马增福的马画,非刻意而为之,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表达。所以,他画的马,看起来是飞跃之马形,自然激发出观者的想象力,这种内涵,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由于是线条表达,所以马增福画的马骨气凛然,奔放洒脱。他把前人的“静态”马,变做了“奔跑起来”的龙马。不仅“奔腾”起来,而且有了“天马”之形,这样,宣纸上的“模特马”,就有了生命力,就“画活了,画神了”。

马增福的马格调高雅,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既有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又有现代人大胆泼辣的创新,画作以大气磅礴、清新飘逸、潇洒活泼的独特风格,以及强烈的动感、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征服观者,令人叫绝。

马增福给自己所画之马,赋予了现代色彩,在传统马画技巧中又突出了自己的个性。而这种个性的表达,并不张扬,而是引导深沉的笔墨功夫,向多种姿态、笔墨、以及构图纵深发展,使其外形洒脱、出神,让其性情飘逸无羁。

马增福作画,用笔力道深厚、豪放,将大写意法融会贯通,他重精神与气韵,与时代产生共鸣,在他的笔墨之下,马因形而真,因姿而神。无论是在结构还是透视上,无论是在光影还是色块上,都能达到炉火纯青的掌控。

笔者曾多次看马增福画马,见他恣意挥毫,大处落墨,草草几笔,就勾勒出一匹马的轮廓。然后干湿并用,枯笔为主,辅以湿笔,铺云布尘,行风排浪,疏密有致,动静分明。就这样,一匹跌宕生姿、气韵横生的龙马,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宣纸上的马,仿佛一声长啸,凌空跃起。那片墨痕和线条,瞬间便化成一匹匹奔腾的龙驹。他的马画独特之处,便是在写意笔墨的恣肆挥洒,和浓淡虚实的强烈对比中,在自然运笔运墨中,凸显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

马增福的马,不但利用墨的疏淡留取空白,而且多向度着力表现马与物光影间的关系,与线、墨、色等要素构成的感觉,让观者在定格画面之后,不由自主地用审美心理去意觉、从而找到真正美的享受。

他的马画,在手法上多变形,让人能直接触摸到徐悲鸿的画马技法。他似乎让观者品的不是马之形,而是马之神,以及马的生命力。他尚简,喜留白,这跟他的生活习性有关。

我有时候想,马增福的马画,其实就是在画他本人的精神世界,画他精神世界里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他画的马有灵魂,而这正是其神韵与魅力所在,更是他对马画精神世界的主题升华。

欣赏他的马画,会被带到一个神奇浩瀚的艺术境界,一匹匹骏马神采飞扬,似马似龙,生龙活虎,白的如一片片云,红的像一团团火,青的融于茫茫草原,奔腾滚滚扑面而来。

马增福通过长期摸索,反复实践,终于开拓出一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画马之路。他认为写意笔墨,是最适合塑造审美意象的笔墨。即马的外形结构用线条勾出,明暗变化以水墨渲染处理,臀部的带状弧形则用淡墨来表达。

他观察到,马最漂亮的部位是臀,几乎占去了它身躯的三分之一。随角度不断变换,呈示出美妙的弧线。而这种流动的曲线之美无与伦比。所以他在马臀,常以淡墨弯出亮带,使其肌肉紧张,保持动态。

不少画马的败笔,多在马的后腿上,所以,他的马画,最给力部分用在后腿。他用中锋落墨,没有半点儿犹豫和凝滞,而且,在膝与蹄的转折处,常用墨流利连接。

而马的野性、矫捷,是凸现在腿脚上。四蹄叩如奔腾,蹄声惊风,时如疾雨。马增福利用留白,使其周围空间显得更有深度。甚一步,把留白运用到马蹄上,形成“扣碗式”形态,使马蹄掷地有声,似渔夫抛撒出去的钩,让伶俐的曲线摇曳起欢动的韵律。

马最美妙的形态,是飞扬的鬃毛和抛撒的马尾。一旦飞驰,像罗带当风,又似行吟诗人在疾走。他用枯笔散锋,狂扫出长长的鬃尾,又以弹性弧线勾臀腹,使其丰盈饱满。

马头是马画的最主要精华,他注意到,奔跑中的马头往往会微微扬起,具有无限自信。在细细观察之后,他画单马时,马鬃、马尾、前腹、后臀常用浓墨,后腹则用淡墨,马头和马腿浓淡并用,在马头、马身、马腿的衔接部分,通常留白、虚化,使其更显得松活灵动。尤其是马蹄,只用线条勾勒,他认为,马蹄画得过实,容易增加沉重感,减少了“风入四蹄轻”的轻快感。

而他画群马时,有的马笔墨浓重沉实,有的马则浅淡轻虚,形成浓淡虚实的强烈对比,在平面绘画中,增加空间层次和节奏变化,在马眼部分,甚至只勾边框而不点睛,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

他根据马身体的不同部位,给予了不同的墨色。以明暗作为肌肉张力,用疾风劲草去烘托奔马速度,从而使整个画面因速度与力度的双重加持,形成强劲的视觉冲击力。

欣赏马增福的马,初看可能会感到画面散乱,使人难以获得清晰感。但越看会越有味道,直到最后,才显出独特的艺术享受。其马粗犷而不粗糙,奔放而不狂乱。这时候,一幅构思巧妙、潇洒奔腾的奔马图,才传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的“大功三连,一马当先”,是深入部队采风时,为解放军某部三连所画,说来也巧,时间不长,国家最高领导人到此连队视察,摄影师正好将此画作为了背景。

此马乃是一匹正在扬蹄飞驰的龙驹,首高高昂起,嘴大张着似在嘶鸣,其鬃毛散开,三蹄落地,一蹄半空尚未落下。把骏马飞腾的气势表达得活灵活现。

为显示此马的速度,他并未给马腹部多余着墨,而是在大片留白中,皴上几缕随风飘动的鬃毛。其昂头怒目、扬尾奔跑的形态,与迎风驰骋时的不羁与气势展现得栩栩如生。

此作品充分展现了英雄连队一马当先的勇气与奋发向前的决心。那风劲彪悍、姿态优美的形象,是人民军队力量的象征。令观者在欣赏之余,引发出美好的联想与遐思。

笔者当时在电视中,曾看到过这个画面,可写此文时,向他讨要照片,他竟淡然告诉我:“没有留”。我顿时惊愕了,若是他人,可能早就保存下如此珍贵的画面,或在众人前大肆夸耀了。为人不图虚名,不借助与画技无关的机会抬高自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高贵品质与君子涵养呢?

他的“圆梦路上自奋蹄”,画的也是一匹单马。随墨由深到浅,勾勒起宣纸上的轮廓。两条横笔,便是一个传神的马头。在中间,他刻意将马的眼眸提高,一点到位,天目大开,神韵顿生。只见它仰天嘶吼,气势磅礴。几竖便是四条变化莫测的马腿,以及他的习惯画法“扣碗式”马蹄。前腿刚落,后腿扬起,用变形之术将马飞腾于空中。

接着,他用泼墨横扫出马鬃和马尾,那铺散开的形态,犹如侠客在风中飞扬的长发,自由飘逸,浪漫潇洒。这匹马,似是演绎出来的一个飞腾符号,既具形象,又具形神,恣意纵横,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千里祥云福寿旺”中,共画了八匹马,他有意加上敷色,青红交替。让一群马瞬间动了起来。本幅画全部以线描勾成,用精简的流畅线条,施以极清淡的颜色辅助,含蓄地表现了群马奔腾的神态。

他用传递的线条,准确勾画出头、颈、腹、臀、腿等部位,又以奔放的墨色,抛散开马的鬃毛和鬃尾。并按其形体结构施加晕染,既表现出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充分体现了国画神、形俱似的特点。

此群马,与八骏图画法大相径庭,但又增加了虚空感,让人感到这才是飞起来的“天马”。他采用线描、写意、水墨、简笔、泼墨等技巧,通过八匹马不同的姿态和动作,勾勒出驰骋腾飞的形态。

这些马,有的专注于奔腾,有的正回头呼唤同伴,有的则大声嘶鸣,有的前腿着地,有的后腿撑起,但无一例外的是鬃毛与长尾抛起,让人耳畔有了风声,达到了踏千里祥云,送百年福寿的效果。

他的“双喜满福”,是两匹正在奔驰中的彩马,皆用最简练笔法勾勒而成。奔跑中,枣红马头右倚,大红马头左偏,似是一对情侣在深情对话。

尤其是四只含情脉脉的大眼睛,与张开的嘴,似让人听到了它们正在诉说的情话。可以这样说,用口型画面去表达爱恋之意,是一种高深的功夫,是一种思维的留白,更是将一种感情在空间的延伸……

两匹马起落的姿势基本一致,甚至连扬起的鬃毛都有相同之处。腹部皆是在大块留白中,以墨色破白,中间留下几缕墨鬃,以增加飞驰感。而两匹马的尾毛,皆是肆意甩开,他有意用大红马挡住尾部,让枣红马仅露出一点似是而非的尾影,以预示心心相印,尾尾相连的爱情。

马增福以马喻人,相互之间,赋予了一种共同前进,相互勉励的节奏美。在虚实之间,将两匹爱恋之中的马人格化,弥漫在整个画面,展示出绘画本身所具有的叙事之美,堪称精品。

他的“祥云腾龙”,乃是一幅群马图,五颜六色的八匹骏马,似是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正在奔驰。万马嘶鸣,排山倒海,似飞龙在宣纸上飞腾,让人看起来心旷神怡、酣畅淋漓。

马增福用五颜六色的彩点与写意笔墨互相配合,使其夸张变形,从而强化了马的意象造型。这种活泼的情怀,给所画之马增添了乐观向上,以及热烈、浪漫欢快的情调,同时,也表现了画家的生命活力与心灵达观。

本画仰看高远、俯看平远,马匹灵动、神形兼备,即使不懂画的人,看了都会被画面所吸引。瞬间,我看到了自由灵魂的舞蹈,与生命深处最生动也最具力度的希望。马增福手中的画笔,就像是一根套马杆,稍微挥动,便能拽回一匹骏马,让它永远停留在奔腾的一霎那。

在谋篇布局中,他先写神,后写意;先局部,后整体。先写近,后推远,再加上运笔巧妙,匠心独具的技巧,便把八匹形状不一,神韵迥然不同的骏马活脱脱召唤到观者面前。而他,似骑着其中的一匹骏马,冲向一朵白云远遁的远方…….

在采访过程中,我对马增福先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最主要的,是问他如何才能画好马?他毫不保留,微笑着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点,马是动物,画动物就要画神。画马就是激励人们上进,用马的奋进精神来表现自己的奔放心态。这需要熟悉马的196块骨骼特征、马的肌肉结构,以及马的毛流和旋毛形状、马皮的褶皱,甚至,还要注意到瞳孔依据光线而变化,以及马后肢的股骨、胫骨、腓骨、蹠骨之间,夹角必须相同。

第二点,国画大写意的最高境界,是意到笔不到,使人充满无限遐想,留有思考空间,让观者加深思考深度、欣赏深度,以及艺术抽象夸张的力度。原来认为写实为最高境界,所以笔法过硬,画作缺少层次,只有形而缺少神。在画作中,逐渐颠覆了自己的认知,一幅画,要有百分之六十的虚为前提,才能画出佳作。这里的虚,指的是“虚幻”,只有用这样的笔法主导画作,才能攀登更高的阶次。

第三点,国画点、线、面的关系,和干、湿、浓、淡的章法,以及构图,是衡量画家审美观的水准。要出好作品,要贴近生活的内容,就要不断观察创作对象,研究用哪种笔法来创作。

要做到创作有激情,就必须精于点线面的连接变化,尤其要使线条飘起来,用360度去展现马的姿态,并用线条去生动表现横纵向的角度,这样画面才会生动,才会有飞起来的感觉。另外,线条与书法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只有提高线条技巧,画画才能随心所欲。

第四点,在画马的创作过程中,享受水墨是一种陶醉,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争取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最为关键。用水墨的无穷变化,来表现心中的大千世界。从而使自己的艺术境界得到提升,创作出的作品更生动,更富有内涵。

对水墨的感觉,要根据经验与感觉,晕染开水墨,才能画出马的精神,墨分多色,而最高层次是淡墨,越接近“水气”就会越迷人,越得心应手,越能分出无限的层次。只有合理运用水墨,才能做到打型、勾勒、上色、修改的流利。只有注重对墨色的明暗交换,做到黑白分明,用“水”与“墨”相互破解过渡,才能达到画作的柔和舒适。

马增福在画马之外,还喜欢画人物。这与其他大师的爱好基本相同,了解国画的人都知道,戴嵩画牛、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李苦禅画鹰、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程十发画鹿、刘继卣画虎,都堪称一绝。但是,这些画家虽然各有所长,却并不只画一种东西,他们在绝活之外,还照样画人物、画花草、画山水。

明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提出将绘画分为十三科: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赢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多才多艺”历来是中国文人的雅风。马增福也不例外,应朋友要求,他常画酒神、罗汉、关公、八仙、钟馗等艺术形象送人。

应该说,水墨写意的物画,是一种具有相当难度的画法,不仅要谙熟人的自然生理形态,骨骼肌肉,解剖结构,还要表现人在各种状态下的心理情感。马增福首先是将自己的意图安排在情节中,再将人物动态结构,纳入到画面形式结构中,让画面细致体现所表现的情节、表情和笔墨。

古代人物画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不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更着重对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才能算是佳作。

马增福根据不同人物背景,变化不同的力度与速度,使绘画风格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不但使人物符合人物形体,服饰结构、场景透视等。画面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神态等。

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朴平易,极富笔趣,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画最见功力,眼睛瞳孔用浓墨点醒极传神。

他从造型、运笔、以及线条的流畅上下功夫。对笔下人物赋予自己的思想、情感、格调。以感性的形式,唤起画中人物的生命内涵,从而产生出一种在语言结构外的艺术超越。达到一种独具匠心、细腻自然、色彩温和的境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轻松的视觉美感。

马增福笔下的作品,在一个个由他设定的画面中,自由自在地享受各自的生活,充分体现了亲密无间的感情。显示了中国传统美学“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他的一幅幅精彩的作品前,我们的心灵不仅受到美的慰藉,也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享受,还有拥抱自然、热爱生活的力量。

古时评论画家作品,有庸品、能品、清品、妙品、逸品、神品之说。现代也有按画家成就分为五品:第一品,是“承前启后者”,这群人,是美术史转折的连接点,没有他们,美术史将改写。第二品,属于出奇制胜、独树一帜者,他们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第三品是学者型画家,广收博取,集大成于一身。第四品是技术型大画家,最突出的是拥有超强的绘画能力。第五品,各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他们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若我来评马增福的画作,可谓妙品,可谓出奇制胜、独树一帜者。因他确实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主张,且风格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他能够从一种特有的视角,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让人没有凄怆悲凉的冷峻伤感,享受到一种充满闲适、清幽、潇洒、俊逸、从容、淡定、富裕、翔实的美感。但马增福很谦虚,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是知名画家,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用笔墨用心养马的人”。

最后,笔者赠给马增福先生一首七律,以表示对他与笔下丹青佳作的敬意,也算作是本文的结尾:

读来叡作愈传神,烈马飞鬃堪破云。

泼墨独凭锐胆气,挥毫自闯阙庭门。

龙生四踵开天路,骏逸八荒惊翰林。

观画不由心赞叹,增福好个散仙人。

本文作者简介:

何永利、网名天涯牧秋。作家、诗人,原中国书画艺术报评论部主任;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常务副主席;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长。《中国新闻聚焦》执行主编。

其作品《呜咽山庄》被列为中华青少年读书活动首推书目,被收录在《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的297篇,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因小说引起立法提案的唯一作品。

17岁开始在军报发表作品,在省与国家级报刊发表小说、诗词、诗歌、散文2000余篇。出版有《心砚集》《万庄史话》《词牌探源》《带走一片云彩》一、二集等。

马增福艺术简介: 

       马增福,河北省石家庄人,汉族,1952年8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高级美术师。现任中华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传媒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省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太行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北省残疾人救助协会《爱心书画院》副院长,弥勒佛书画院名誉副院长。

       河北省中爱慈善基金会智库专家团首席顾问,河北广播电视台《品真》节目高级艺术顾问,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协会书画教育委员会艺术顾问,河北省社会精英联合会副秘书长。2013年被善行使者,圆梦行动组委会命名为“善行艺术家”;2014年8月被聘为国务外事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2014年10月被中国书画家协会授予“中华书画家百杰”;被中国书画家协会和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红色艺术家”称号。2016年11月其绘画获外观设计国家专利。

       其自幼喜爱美术,1968年赴河北省元氏县下乡知青,1971年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10工厂工作。多年来坚持美术学习和创作,热爱公益和慈善事业,经常捐献书画作品献爱心,其作品常发表于报端和刊物及网络媒体。

      2014年1月18日,由河北电视台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主办了百马迎春——马增福画展,出版了《马增福彩墨春秋》《祝贺马增福画展作品集》。 2014年9月完成了100米长×1.2米宽巨幅《百马图》长卷,并被收藏。连续7年出版台历《马年祝福》《羊年吉祥》《新年大吉》《金鸡报晓》《狗年大吉》《猪年大吉》《金鼠纳福》等。助力抗疫在网络媒体发表一批抗疫作品,《骏马》被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永久收藏,石家庄市档案馆将《新冠肺炎抗疫国画作品》5幅永久收藏,《龙韵》被石家庄图书馆永久收藏。

       2014年其作品荣获国家图书馆举办的《翰墨同源 秋韵凝香》海峡两岸书画展金奖;2015年1月年书法作品荣获国家级《中华瑰宝精品展》金奖;2015年9月美术作品荣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墨精英》书画邀请展金奖;《八骏图》荣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墨精英》书画邀请展一等奖,2017年获白石杯书画大奖赛二等奖;2020年5月驰援武汉方舱医护英雄,捐赠千幅书画艺术作品特殊贡献奖等,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

(编辑:郝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