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部环境改变导致补偿策略失效

 星晨炼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
由【负性核心信念】和【相应补偿策略】构成的人格
【有着内在的缺陷】,
但它不意味着【立即表现出心理问题】。

这是因为
求助者的【补偿策略】在【形成时期】是有效的,
能够有效应对【周围环境】的挑战。
因为【这些策略】就是在【这个环境中形成】的。

随着求助者的长大,
【环境】对求助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求助者需要充分发挥【原有补偿策略功效】加以应对。

直到某一天【外部环境的变化】
超出【求助者补偿策略】所能应付的程度。

【补偿策略】不再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环境挑战】,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对于一个通过【努力策略】来维持自己学习成绩优势的学生来说,
这个策略在他小学时没有问题,初中时没有问题,
但可能在他进入【重点高中后】会出现问题。

考试成绩【不再名列前茅】,
于是出现【考试焦虑】【厌学情绪】甚至【休学】。

有些学生可能更幸运些,
在【高中阶段】依然没有问题,成绩也优异,
【进入大学后】却出了问题,
在人才济济的名校里,自己和他人比起来【显得很差劲】,
于是就出现了【心理问题】,【考试焦虑】【休学】【抑郁症】等。

还有人可能更幸运些,
自己【天赋异禀】,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在【大学毕业后】的最初几年都很成功,职位和职级不断上升,
直到有一天【自己不能胜任当前岗位】,便出现【心理问题】【焦虑】【抑郁】
【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工作没有意义】于是【离婚】【抑郁症】,有人甚至还选择了【轻生】。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一个有着【内在人格缺陷】的人,
具备了罹患心理疾病的基础,
是否【表现出心理问题】,
还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的挑战。

每个人【天赋不同】以及【遭遇挑战不同】,
表现出【心理问题】的【时间节点】也就不一样。
|
心理咨询师在给求助者分析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心理问题,
而不是【在更早时间出现】的时候,
需要把握两个要点:

一,从【补偿策略失效】的角度;
二,说明【补偿策略失效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我们在上一节提到的这位求助者,
她在【人际关系】中的【补偿策略】是【顺从】这种行为方式。

她在【上学阶段】,从小学到大学,
较好地帮他应对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

但【走入职场】和【建立恋爱关系】后,
这种【行为方式】遭遇【挑战】,
变得【不再有效】。

她认识到
【在校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各顾各的】,彼此互动不多;
但【在职场中】,同事之间【互动】和【协作】较多,
如果【自己都让着他人】,【自己的心愿】就会被【严重忽视】,内心严重失衡。

与【男友关系】上也是如此,
她发现,如果小心翼翼地与男友相处,
这样的关系无法带来快乐。

可自己一旦要求男友做什么,
两个人的关系能否维持也是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
求助者认识到【原来的顺从策略】
在【职场】和【恋爱关系】上不再适用,从而出现今天的问题。

经过分析,
特别是结合【求助者补偿策略】的形成过程和
她应用【顺从策略】比较成功地应对【过去生活的挑战】
以及【进入职场】和【婚恋阶段】后遭遇的【新挑战】
和【过去的人际关系】不同之处。

求助者认同
造成自己目前问题的原因是【补偿策略失效】,
也同意【咨询师】建议的解决方案,
【适应外部环境改变】
【学习新的人际关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