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躺平,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哲学

 新用户3562FyZS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很多人都觉得庄子是消极的,自我的,我觉得其实那只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不希望凡间的琐事来蒙蔽每个人的心。

庄子的“道”基本上承载了老子“道”的思想,并且他在老子的基础上,发展了极具重要意义的生命哲学。他肯定个体的自由和特性,尊重每个人生命的价值。

这一点在《齐物论》中得到了最完整的体现,包括《逍遥游》、《养生主》、《人世间》、《大宗师》、《德充符》都是这一思想的诠释和延伸。

而《应帝王》则表达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这一点上,他和老子是共通的。

当然,如果读一读《应帝王》,你还会发现更有意思的事情。

1.

啮缺先生喜欢刨根问底,他曾经问过王倪关于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啮缺问了王倪四回,王倪都不回答。啮缺很高兴,因为他已经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于是,他回来告诉蒲衣子,蒲衣子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吧。

我告诉你啊,人们都觉得舜很厉害,他很仁义,能够得到民众的心,所以人们都爱护他。但实际上,他所谓的仁义是有目的的,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心才那么做的,这样的仁义不算真正的仁义。所以,他的修行还是不算高,真正比他高级的人,是泰氏。

泰氏什么都不做,每天开开心心的睡觉,吃饭,悠闲自在,别人把他当马也好,当牛也好,他都不在乎,可是,他这个样子,依旧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啊。你说谁比较高级呢?

泰氏的这个状态像不像“躺平”的状态,看起来他好像什么都没有做,但实际上,我觉得他是有极高的水平的。他是在洞察万事万物,深解民心之后的大彻大悟,他不是一个无知的状态,而是一个“大知”的状态。

是一个从懵懂到探索,到恍悟,到回归自我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把人、道、世界都看透了,所以他轻松,他自在,治理国家也是如此。

因为透彻,开悟,所以,他可以做个极其真实的人。

正如孔子说的话,

“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种境界,何其相似。如果把庄子和孔子拿出来对比,冥冥之中,你会发觉很多地方都有共同性。

所以,我想,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是需要追求的,钱只是表达追求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全部。

但是光有追求是不行,你还需要搞定你内在的问题。只有你的内在具有极其强大的能量,具有极高的修为,你才能立足,才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不管是逆境也好,顺境也好,都能够保持自我,不被迷失。

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完整的,才是有人格的人。

这或许是庄子哲学更高的意义吧。

包括《应帝王》中的第二个故事,肩吾和狂接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肩吾问狂接舆,请问先生,作为一个国君,制定出各种条条框框来限制民众,民众怎么可能不听你的话呢?

狂接舆就告诉肩吾,这不过是虚伪欺诈的作法。真正的德君,必定先端正自己,然后才能够引导众人。

“正而后行,确乎其能事者而已矣。”

你以为,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看出你的虚伪吗?当你的诡计阴谋被识破的时候,他们也会远离你,或者反抗你。所以,归根结底,你还得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基于“道”的人。

2.

既然庄子的“道”非常重要,那么如果做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之人呢?做回真正的自我呢?

庄子也给出了方法。

天根出巡的时候,来到了蓼水这个地方,于是,他就问无名人如果治理国家的方法。

无名人告诉他,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就是说,学会顺其自然,心静合一,不掺杂个人的私心与偏爱,那么你的目的就能达到了。

3.

有个叫阳子的人去问老聃,现在有个人啊,强势果敢,任何东西都要弄得明明白白,像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吗?能够得道吗?

老聃说,像这样的人啊,他自己认为自己很厉害,但实际上他是被自己的技艺所困住了,终日劳心劳费,担心受怕,他的日子反而不会顺心。

阳子又问,那么真正得“道”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老聃说,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真正得“道”的人,能够放下荣辱,放下是非,放下得失,即便做了很大的功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所以他才会自由,才会舒坦。

4.

列子跟着壶子先生学得“道”的方法,可是,他还没有学会,又跟着另一位师傅跑了。据说这个叫做季咸的人很厉害,能够知道人的生死、得失、祸福、寿终。

列子听这个人吹嘘,自己都入了迷,于是他告诉壶子,师父,我发现了一个人比你还厉害,现在,我要去跟他学习了。

壶子一听,只是淡淡地叹口气说,哦,是吗,真的有这么厉害?我只是跟你讲了“道”的表面,还没有告诉你里面的真谛,你就已经学会了?你不过就是用这些表面的方法,演示给这个人看,希望有人能够认同于你。而这个人恰好看穿了你的心迹,所以他忽悠你。

你觉得这个人真的这么厉害,就把他叫来给我看看。

接着,列子去叫季咸来。季咸来了,看了看列子的师父壶子说,哎,你师父啊,没救了,你看那死气沉沉的样子,肯定命不长久了。

列子很伤心,就去告诉壶子,壶子说,你懂个屁,那是我装的,无非是我在练功而已。你再叫他来。

列子又去叫季咸过来看,这回季咸一看,很兴奋地说,你师父有救了,你看他现在精神好多了。

列子又去告诉壶子,壶子冷笑一声,什么有救了,这不过也是我练功的样子,他懂什么,你再去叫他过来看。

列子又去叫了,这回季咸师傅一看,眉头皱得很,他说你的师傅神色不定,我看不出来啊,等他状态好一点了,我再来看吧。

列子又把情况反馈给壶子,壶子说你不知道吗?我刚才练的是另外一种道术,你去把这个人给我找来,我要问清楚。

列子去找季咸,结果季咸吓得跑走了,其实他根本就不懂。

真正的得“道”不是从表面上看出来的,是内在的修行,是自我的定力。

当你拼命向别人寻求的时候,其实你也在失去自己。

列子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决定再也不去找什么道了,他回到自己的家,为妻子烧火做饭,做一个最普通的人。

大道质朴,同于我心。

希望我们都能够获得真知。

最后,把康德一句话送给你,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