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乌江自刎,遗体被一分为五,他真的走到绝路了吗?

 新用户3562FyZS 2023-06-30 发布于浙江
深夜,空气极度清冷,项羽在军营里坐立不安,垓下之战已经到了吃紧的时刻,军中兵疲粮尽,人心惶惶,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打还是投降?
项羽紧紧地咬了一口嘴唇,身体微微颤抖。
忽然,不远处的军营外歌声四起,项羽猛地站起来,朝外面望了一眼,他后退了两步一下子跌落在大殿上,难道,难道我真的要败了?

将军!虞姬扑过来,跪倒在他的怀里,她满脸泪痕,泣不成声。
项羽叹了一口气,声音低沉地说道,虞姬,这大概就是我的末路了,这一生恐怕要负你了。
说着,他站起来,自己倒了一杯酒,猛然灌下,仰天大笑,随即转身看着他的一众将领,目光坚定地说,走,决战!
项羽带着最后的兵马走出大营,他器宇轩昂,杀气腾腾,消失在黑夜的山林中。
殊不知,这一战,却是他人生的整个终点。
那一年,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他把自己最好的时光留在了战场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运真的没有回头之路了吗?
项羽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他的人生轨迹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一、项羽的高光时刻

项羽起兵的时候,才二十四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项将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项燕也是有名的军人,曾被秦国的王翦所杀害。父亲去世以后,项羽就一直跟着叔叔项粱长大。
项羽年少之时,心气极高,自以为很有本事,不愿读书,就想学本事,上场杀敌。
项粱很生气,常常怒斥他。
项羽不服气地说,读书不过就是认几个字而已,没有意思,我要学的是以一抵万的本领。
项粱所悟,便以兵法教之,没想到这小子学得倒挺快。
只是他年少气骜,学了一阵子自以为懂了,便又不肯精进了,项粱也拿他没办法。
后来有一回,秦始皇周巡全国到了会稽这个地方,项粱带着项羽前去观看,项羽忍不住叫了一句,等我长大了,也想取代他的位置。
项粱一惊,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免得遭祸。
显然,这位英雄在年少之时,已经有了异与常人的想法。
公元前209年,天下终于再也忍不了秦国的苛责暴政,百姓之中有人开始造反,会稽县的郡守殷通怂恿项粱也一起起义。
项粱说好,等我叫项羽一块进来商议。等召项羽进来,项粱向其示意,项羽拔剑斩下了殷通的头。
周围之人怕得纷纷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项粱夺了殷通的兵权,召来附近的士兵官吏,举兵吴中。
起时,项粱等人先随陈涉手下人召平的队伍一起西进,后陈涉被杀,项粱等人从彭城赶往薛县,商议接下来的安排。
这时,刘邦也从沛县起义,前往薛县,投靠项粱的队伍。
居巢人范增前去劝说项粱,当初楚国灭亡是最无辜的,楚怀王去往秦国之后,根本没有回来。倘若起义,先立楚国后裔为王,再起兵剿灭秦国,这样才有正当的理由。
项粱听从了范增建议,在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后人孙心,然后立他为大王。
接着他继续西进,与秦军对抗。

定陶一战,项粱大败秦军,楚兵有骄色,后秦军大破楚军,项粱被杀。
项粱死后,项粱所立的楚怀王孙心并不看重项羽,他提拔宋义,压制项羽,命两人带军前去赵国钜鹿迎战秦军。
一行人到了安阳,宋义却命人驻扎在那里,就是不进钜鹿。
项羽告诉宋义,我们应当赶快进军,和赵军里应外合,把秦军剿灭。宋义却不同意,只说自己懂兵法,现在不到时候,等看看再说。
项羽焦急不可等待,他向宋义进谏了好多次,这个滴水不进的男人就是不听。
项羽忍无可忍,终于有一天,他闯入军营斩下宋义的脑袋,假借楚怀王的命令,说是他让自己私底下杀掉宋义,由此夺了兵权。

项羽先斩后奏,楚怀王也被弄得没办法,他不得不封项羽为上将军,令他前去钜鹿救急。
项羽带着兵马引兵渡河,以必死的决心杀进城里,大破王离的部队,吓得那秦军四处乱窜。
这一战,项羽名震天下,所有人不得不服,大家伙都纷纷低头,不敢仰视他
这是项羽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钜鹿之战足以记录进历史。

二、项羽与刘邦的对抗

接着,项羽带兵西进咸阳,路上遇到秦将章邯、司马欣两人,他们愿意跟随项羽,倒戈楚军。于是项羽将其纳为自己的部队之中,同时,他将其他秦国的士兵一并坑杀,以免人多产生事端,只带着章邯、司马欣等三人前去秦地。
从这一点来说,项羽确实残忍,他带兵勇猛不假,却性情残暴,所到之处烧杀灭口,未免有失人情。
等项羽到了咸阳之后,他才发现刘邦带着军队早就攻破了咸阳的大门。
项羽很气愤,怎么不是自己先进城?好在,刘邦有远见,没有动咸阳城里面的一草一木,只是驻军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其实,那个时候,项羽气盛威大,刘邦根本没有能力与他抵抗。

项羽假意邀请项羽一同鸿门宴,那一晚,刘邦侥幸逃脱,保得一条小命。
但项羽却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失手,却改变了他后来的整个人生轨迹。
几日之后,项羽也带着人马屠杀咸阳,掠夺珠宝美女。有人告诉他既然秦国已灭,天下就是您的了,您不如安定在关内,这里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是个好地方。
项羽却不,他非要带着兵马回到彭城。
他说: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话怎么看都略带孩子气,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竟是回到家乡,把自己的声望所得给家乡人看,这是什么逻辑?
一个霸主称王之后不是应该思考接下来的策略吗?
怎么却是回到家乡休养生息呢?
总之,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回到彭城,把刘邦贬到又偏又穷的巴蜀去。
刘邦怎么可能甘心,项羽前脚刚走几步,刘邦后脚就追回来了。
五年,整整五年,刘邦和项羽对峙了那么久。
两人最终到了决战的地步。

三、决战,项羽之死
刘邦正面袭击了项羽几次,都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刘邦都没有能力与项羽直面硬抗,但有一个人改变了这个局面,。
这个人就是韩信。
韩信曾经跟过项羽,但项羽没有重用他,后来,他就到了刘邦的平台。
刘邦给了他机会,也让他施展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刘邦曾被项羽打回来之后,夺了韩信的兵权,派他前去平定齐地。
这一去可好,韩信彻底在齐地当了老大。
有那么一段时间,天下三分,刘邦、韩信、项羽三方相对。

项羽写信邀请韩信加入自己,韩信犹豫,没有答应,他想到刘邦曾对自己有恩,于心不忍。
最后,刘邦再次设计,承诺事成之后给韩信封地,韩信这才定心,站在了刘邦一方,一同对抗项羽。
至此,随着战争的残酷,项羽的实力终究被耗尽了。
那一天晚上,项羽带着剩下的八百起兵冲杀出去。
刘邦警觉,立马令大将灌婴带着五千骑兵追赶。
项羽渡过淮水的时候,能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等他赶到阴陵,结果却迷了路,他找了一个农夫问路,农夫糊弄了他,跟他说往左走。谁知,左边竟是沼泽地,这么一折腾,汉军又追了上来。
项羽当即立断,带着兵马往东走,来到东城。这时,他手下的士兵只剩下二十八个,汉军却有数千人追赶。
项羽转头对他的士兵说,今天我被困在这里,是天要亡我,并非我怯战,哪怕死,我们也要痛痛快快打一场!
于是,剩下的人马分为四个分队,一起冲出汉军的包围。
汉将杨喜前来挑战,追逐项羽,项羽双目一瞪,吓得杨喜连连后退,人马俱翻。项羽再次往前冲,又杀一员汉将。
所有人都战死了,只剩下项羽一人,他连杀带跑,来到乌江边。
乌江边有为亭长不忍看着项羽战败,劝项羽渡河,东山再起。
项羽却没有答应,他说我带着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如今却无一人生还,我有什么脸面归去。
最后,项羽下马,独自手持短剑对战汉军,又杀了百余名汉将,项羽身受重创终于支撑不住。
他半跪在乌江边,举剑自刎,鲜血染红了江水。

汉军的五位骑士先后赶到,王翳砍下了项羽的脑袋,剩下四人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瓜分了项羽的尸首。
从此以后,这个世上最勇猛的男人成了历史的一段佳话。

四、

很多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项羽到底还有没有再起来的可能?
他之所以不过江,是他的性情使然,他认为自己没那么脸面。
但是,乌江边的那位亭长是跟项羽说过的,他说江东虽小,地方也有千里,您称个大王还是能够做到的。
但项羽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灭亡。
看一个人要把这个人的人生曲线拉长看,当初项羽钜鹿之战成名,这是他最巅峰的时刻,从那以后,其实他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此刻的绝境。
可是,即便绝境,他那时也才三十来岁,人生远远不到终点,怎么就不可能?
我不知道项羽为什么不选择过江,我觉得只要命在一切都有可能。

《康熙王朝》里面,大臣李光地被索额图、明珠两人搞得里外不是人,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最后触怒了康熙,康熙把他打入了大牢。
李光地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还好苏麻喇姑赶到,救下了他,她对李光地说,你死了,没人给你翻案,只要活着,就有可能。
只要活着,就有可能。
且看刘邦称帝之后,中原大地看似平定,实则暗潮涌起,陈豨、韩信等多人造反,刘邦为剿灭这些造反的人,就来来回回好几次,实在耗尽心力。
项羽为何不可能?
他应当苟命活下来,好好反思自己,学习一下刘邦的长处,提升战斗思维能力,和这位老油条一样,玩玩心智,说不定历史都能改写。
每一个人的人生曲线都是上下浮动的,只不过有的人浮动大,有的人浮动平缓。
垓下之战,项羽已经逼死到角落了,他还能怎么走?倘若闯过这个坎,说不定还能起来呢?
倘若不能再举兵,安安定定生活也好。
人活着,不就得斗,人没了,就什么也没了,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认输。
关于项羽这个人的特点性格,很多人都分析过了,再讲也没意思。
我觉着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每个人都是有起落的,谁都不能一帆风顺,人生就是如此。
如果你能看懂这一点,要是人生再遇到什么样的坎坷,或许会更坦然面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