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契丹辽王朝时期群牧制度 对军事力量的的影响 作者:文·王玉亭 契丹族于907年建立辽朝。强盛时的辽朝疆域幅员广阔,虽然它的南界不超过拒马河,但北部所辖疆域却大大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朝代实际控制面积。辽王朝的强盛表现在许多方面,最显著的方面应是其军事力量。在冷兵器时代,军队以骑兵见长,马匹的群寡强弱关乎整个军队的战斗力。辽王朝的军队基本上是以善于奔袭的骑兵为主。马政的兴衰不仅关系到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盛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辽朝的兴衰。 ![]() 契丹族游牧生活图 喀喇沁娄子店1号辽墓,绘于墓室西壁,宽165,高110厘米,黑线勾勒,未敷彩,描绘契丹人随水草而迁徙的生活情景。
契丹建国前建立过固定的“分牧”地区。建国后,把从外族掠夺来的大量牲畜分群牧养, 为了保证战马和役畜的供给,于水草丰盛地区,建立国有牧场,创建了群牧制度。太宗时,群牧制度趋于完备, 官职中设置群牧机构,群牧的马印有统一的官印,并立有簿册,皇帝经常派人核查数目,考核群牧官员的政绩。辽朝的主要群牧场有漠南马群太保司、漠北滑水太保司、倒塌岭西路群牧司等。完善的群牧制度也是契丹人可以雄踞北方的重要手段。 《辽史》卷五十九《食货志上》云:“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芻茭,道在是矣。是以制胜,所向无前。” 综上可见群牧制度不仅是辽代经济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军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浅析辽代的群牧制度对辽王朝的军事力量的影响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之一。 一 辽朝群牧司 网络图文 契丹历来重视群牧,辽的群牧司即其马政机构。群牧司掌管着全国马政,其下辖有许多群牧,分布于大漠南北。一方群牧管理着一方马政。各群牧的马匹都有一定的书目,并烙印记号,登记造册。国家对各地群牧司的官员的考核以马牛繁衍的多寡而定等级,定升迁,量奖励。群牧各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 《辽史》卷六十《食货志下》有对于群牧介绍,是对辽王朝马政的概述,现抄录如下: 始太祖为迭烈府夷离堇也,惩遥辇氏单弱,于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因民之利而利之,群牧蓄息,上下给足。及即位,伐河东,下代北郡县,获牛、羊、驼、马十馀万。枢密使耶律斜轸讨女直,复获马二十馀万,分牧水草便地,数岁所增不胜算。当时,括富人马,不加多,赐大、小鹘军万馀匹,不加少,盖畜牧有法然也。 辽史记载,“辽御马数十万,牧于碛外,女真以绝远未之取,皆为大石所得。”大石在艰难中转徙,并成功建立西辽,辽远在大漠群牧马匹资源是其所赖有力条件之一。这里所说还仅仅是“碛外”的马群。 网络图文 耶律大石“称王於北方,署置南北面官僚,有战马万匹,畜产甚众。”即使远到中亚,“战马万匹,畜产甚众”,也是其强盛的标志。 辽的群牧司系统很复杂,分布在很廣的地域,其数目众多,名称中或有官称,或有俗称,所以後人记述它并不是很准。比如,据《金史·兵志》所载的有:迪河斡朵、斡里保、蒲速斡、燕恩、兀者五群牧所。“皆仍辽旧名”。还有斡独椀群牧,有特满两群牧所等。金朝取代辽以後,许多群牧沿袭了辽的称呼。 辽的群牧司由近而远,遍及辽国境的东、西、北三边。 依据《辽史》记载,按照地域分析,辽群牧有如下几大系统: 一 临潢群牧。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天显二年(927)冬,“阅群牧于近郊。”这是分布于临潢府附近的群牧,推测即以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为中心,包括今巴林、阿鲁科尔沁、乌珠穆沁等地。会同八年(945)“诏侍卫萧素撒阅群牧与北陉。”北陉,所指必是夏捺钵地,多指今巴林(巴林两旗)北境及锡林高勒的西乌珠穆沁旗南境。 二 西北群牧。西北路招讨司至少有五个群牧组织。《萧孝穆传》“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 三 东北路群牧。《辽史》穆宗纪下记载:应历十五年枢密使雅里斯以挞凛、苏二群牧兵追大小室韦至柴河,与战不利。 四 西南路群牧。按照《萧陶隗传》所记,萧陶隗在大康九年任西南面招讨使时,耶律阿思、萧忽鲁带“诬奏(朝廷,称)贼掠漠南牧马及居民畜产,萧陶隗不急追捕,罪当死,诏免官。”说明西南路方面有漠南群牧。 天祚帝播迁,朝西南方向逃跑,西南路群牧司的力量对其以后的政治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 漠北群牧。《辽史》《萧陶苏斡传》载,咸雍八年(1072),历漠北滑水马群太保,数年不调,尝曰:“用才未尽,不若闲。”漠北群牧归哪一方面管辖不太明了。 六 西路群牧。《辽史》记有大安九年(1093)冬十月,“有司奏阻卜长辖底掠西路群牧。”属国表也有此记述。按照关树东先生的考证,西路群牧司也称倒塌岭群牧司(《辽朝的兵役和装备给养述略》,纪念陈述先生逝世三周年论文集《辽金西夏史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版)。 02 辽群牧官员 ![]() 《辽史》卷四十六《百官志二》“群牧职名总目”记有群牧机构和部分官员名,如: 某路群牧使司 某群侍中 似乎是机构与官名混在一起。据之可以推断,辽群牧组织是极其完备的,官员上下相辖,机构各有值守。至少有如下的使职: 群牧使,群牧司的主官。 群牧副使,群牧司的副长官。 群牧太保,推测,其为群牧使司属官。“太保”,按汉官系统通常的理解,这个官是“三公”之一。但在这里,像是借用。按照辽群牧系统的使职系列排列看,这个“群牧太保”地位稍次于群牧使。由“太保”这个职名来推断,充任者应是贵族,唯此,方可控押手下官吏。或许就是群牧组织的监督官。 群牧侍中,侍中,在辽汉官系统中,这个官称是门下省的长官,于此可能是借用。或许还有契丹语音译的可能。此官职责于史无证。 网络图文 群牧敞史,敞史,《辽史·国语解》记为:“官府之佐吏”。似为汉官“长史”同。 群牧林牙,《辽史·国语解》载:林牙“掌文翰官,时称学士。其群牧所设,止管簿书”。林牙有多种,在群牧组织里,掌管簿籍。这是个相当要紧的官,因为群牧簿籍就是群牧经营的总账。 总典群牧部籍使,推测这个官是国家总管群牧部籍的。 网络图文 辽代某群牧司中还要划分其他组织,如马群司、牛群司等。 通过以上史料,我们大约可以判断辽代群牧机构是很严密的,在较长时期内经营正常。群牧中的马匹,为辽国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使得辽在军事上,在西亚、北亚、东北亚的诸多政权中长时期的占据着优势地位。女真人在灭亡辽朝后,承袭了辽朝的群牧制度,同时也继承了辽朝的畜牧技术,使金朝的畜牧业出现了繁荣景象。金朝灭亡后,元朝尽取金人的故地,继承了宋、金遗业故规,牧马区域甚广。因此辽朝的群牧制不仅对辽王朝的军事实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古代的养马历史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读写感想 在笔者看来,群牧是契丹辽的国家强盛的根本,失去群牧,则此游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就国将不“国”了。天祚帝南逃、“西狩”使得北部、东北部的群牧丧失殆尽,国家国力大打折扣。加之人心涣散,士气不振,策略失当,决策层用所非人等等,败亡是很快的事儿。有金一代,女真不断南下,对于出产战马的草原地带控御力逐步丧失,许多群牧自然为蒙古所有。以笔者愚见,这正是辽王朝战斗能力一步步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