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西夏、金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凤凰山居士 2023-08-29 发布于江西

辽的建立

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末五代中原割据混战时期,契丹趁机兴起。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选为"可汗”。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称天皇王,国号大契丹,后改称辽,建元神册,定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北方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辽国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辽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耶律阿保机不仅开拓了辽国的疆土,而且他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辽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耶律阿保机的领导能力和智慧功不可没。在辽国建立的过程中,耶律阿保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治国策略,即“以汉为本,以契丹为辅”。这种策略使得汉人和契丹人得到了平等的地位,并得以共同管理国家。在这种政策的推动下,辽国的政治环境得到了改善,社会秩序得到了保障,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辽的政治制度

“南面官,北面官”

南面官:辽为了有效地控制各族人民,采取了“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治理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统治汉人的称南面官,因其官署设于皇帝大帐南而得名。仿效唐制度设立三省六部制,官员多为汉人。

北面官:统治契丹族的称北面官,因其官署设在皇帝大帐北而得名。北面官由契丹贵族担任,权力较南面官大,管理宫账、部族、属国之政。

头下军州

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的部族首领中力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的或所俘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的一种带有私属性质的地方行政单位。契丹贵族将所分或所俘人口,“筑寨居之”,这些寨堡称为“头下”或“投下”,再按照人口的多少称之为州、军、县、城、堡。头下军州的工商税收除了酒税上缴朝廷之外,其余归主人所有。头下军州是一种军事、行政合一的组织。

四时捺钵

是辽的一种特殊制度。每年春夏秋冬四季,皇帝都要到各地进行巡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行帐。皇帝出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与北、南面大臣商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的中心。

同时,辽国还开设了学校,大力发展文化教育。这些措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辽国的发展,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北方的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总之,辽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耶律阿保机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智慧,开创了辽国的辉煌历史。同时,他的治国策略也为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西夏的建立

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朝自1038年至1227年存在于中国北部,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之一。西夏王朝的疆域最大时曾经占领了今天中国北部的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地。西夏王朝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剪纸等方面都有许多丰富的艺术表现。同时,西夏王朝也在探索宗教、哲学、历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而建立的国家。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唐太宗赐姓李。宋太祖时,党项李氏曾经入贡,太宗、真宗时,党项酋长李继迁时而叛时而投降,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位,依附于辽、宋两国,向双方称臣,从中谋利。李德明死后,其子李元昊即位,实力不断增强。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因其位于北宋西北,故称西夏。

李元昊还自称西夏字跟,名谟宁令野利仁荣等人仿效汉字形体,创造西夏文字,撰成《字书》12卷,通令全国使用。李元昊模仿宋朝制度,设置中枢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

随着西夏王朝的建立,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和文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夏王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实体,更是一个文化瑰宝。在西夏王朝的统治下,汉、藏、蒙古、维吾尔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西夏王朝的建立,也为中国北方的安全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夏与北宋、金朝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方的安全防范能力,稳定了边疆地区的局势。

金的建立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历史从1115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234年。在这长达120年的历史中,金朝政权得以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金朝的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们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了国家的影响力和威望。

女真族在隋唐时期称靺鞨,居住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辽朝建立后,女真臣属辽。辽为了分散女真部落的力量,把一部分较强大的部落迁到辽阳府以南,过定居的农耕生活,称“熟女真”;而将留在原地继续过渔猎生活的女真人称“生女真”。1113年,完颜阿骨打继任部落首领,后兴师反辽。女真人和辽人贸易,经常被低价购买,甚至受到各种侮辱,称为“打女真”。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称帝(金太祖),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区南),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孛极烈辅政制

孛极烈辅政制是一种古老的政治制度,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存在。在这种制度下,皇帝会指定一位辅政大臣来管理朝政,以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可以确保皇帝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让辅政大臣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朝初期实行孛极烈辅政制。孛极烈原意为“官长”,即部落酋长。女真部落联盟中设有辅助的“国相”,女真语称“国论孛极烈”。辅政的孛极烈为朝廷的最高官职,均由皇室贵族担任,人数并无定额。金熙宗即位后,废除孛极烈辅政制,设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师,分领三省(尚书、中书、门下)事。

正隆官制度

金海陵王执政时期,对金朝的官制进行了改制。其主要内容是:废中书省和门下省,只设尚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尚书省下设六部,六部长官为尚书、侍郎;置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又废都元帅府,设立枢密院,由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但规定“枢密院虽主兵,而节制在尚书省”。

猛安谋克制

阿骨打称帝后,为了夺取抗辽斗争的最后胜利和巩固政权,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确立了猛安谋克制,这是金朝特有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对归附部落的首领,一律给与猛安或谋克的称号,对其部众则和女真本部战士一样进行军事编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各户壮丁均是士兵,战时应战出征,平时从事生产。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尽管金朝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120年,但它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