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永全:心梗后的室速

 漠水llo9ygesv9 2023-06-30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例介绍

☑ 患者中老年男性,52岁,主因“间断心悸10余年,再发伴喘憋2天”入院;

☑ 现病史: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伴大汗。2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心悸,伴轻度喘憋、大汗,遂就诊于我院急诊。BP108/87mmHg,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率184次/分。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 既往史:冠心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21年,20年前于外院行冠脉搭桥术;慢性心功能不全8年;高血压7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糖尿病7年

☑ 个人史:吸烟史10余年,20支/天;饮酒史30余年,1-2两/天

☑ 家族史:父亲因“肺心病”去世;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因“脑梗死”去世,1姐1妹体健。

心电图:

图片

示室性心动过速

先后予可达龙、利多卡因、ATP等药物转复未成功,心电监护示仍为宽QRS波形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病因?

患者检验结果:血钾:正常;血钙:正常NT-proBNP8814pg/ml;心肌酶轻度升高:TnI0.237ng/ml;Myo13.1ng/ml;CK-MB2.38ng/ml

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左房内径3.98cm);左室射血分数减低(EF37%);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窦增宽(升主动脉内径4.58cm);左室心尖部圆钝,室间隔及左室心尖部运动消失,左室前壁运动减低

为明确室性心动过速病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BG术后LIMA-LAD桥血管通畅;未植入支架

室性心动过速产生机制?

图片

冠心病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病理机制:

A图:室速、室颤与短暂缺血有关

B图:心梗急性期(心梗后24-48小时内)有效阻止心肌缺血再发不能减少室性

心动过速事件的发生

C图:室速与室颤与心肌疤痕组织有关,与有无急性缺血无关。

D图:长时间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是出现室速和室颤的高危因素。

心肌疤痕组织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关系:

    心梗之后形成致密的纤维瘢痕,产生解剖传导阻滞区域,存活心肌束间的纤维化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偶联减少,扭曲了传导途径,造成缓慢传导和阻滞,促发折返。

图片

如图所示:外环是心肌梗死边缘的大片心肌,内环位于瘢痕内,埋藏在致心律失常区域中共同的中心通路即关键峡部,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基础,波前在出口处离开峡部向外传导,使心室其他部位发生除极,产生QRS波群;通过内环和外环重新返回到峡部入口。如果中心通路被消融,内环通路可以作为新折返环的潜在组成部分。如果主环被消融,旁观的环路可以组成新的折返环。

心梗后室速机制:

图片

图A:紫色为正常心肌组织;红色为疤痕组织;黄色箭头标注的区域为形成室速的关键峡部

图B:黄色箭头表示心梗后室间隔部出现纤维化疤痕组织;黑色箭头表示与室速产生有关的关键峡部

图片

既往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瘢痕相关室性心动过速的电解剖电压标测图

   右侧标尺显示的是双极电压,红色区域为电压非常低的梗死区,该区域与二尖瓣环之间存在更高电压的小面积峡部。红点代表跨峡部的射频消融线,另外红点代表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的其他消融位点。

该患者存在21年心梗病史,考虑室速发作可能与疤痕相关或为心肌缺血所致。

心梗后室速的治疗

1.ICD置入术:

 ICD,即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一种能放电的起搏器,它植入在胸壁内,连接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腔的导线,能感知心脏的异常节律,进行复律、除颤和起搏,从而纠正容易导致猝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和室颤。但ICD除颤痛苦,会带给患者心理负担。

图片

ICD

2.射频消融:通过阻断关键峡部,抑制室速发生

图片

图片

    文章指出,心梗后植入ICD患者若行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ICD异常放电事件的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根据2015ESC指南:

IB:因持续性室速电风暴所导致ICD除颤建议行紧急射频消融治疗

IB:因持续性室速导致的ICD反复放电建议进行射频消融

IC:经导管消融后的患者均建议植入ICD

关于此病例的治疗:

左室造影:可见室壁瘤形成。

射频消融:

电生理诊断:左室室速(疤痕相关);射频结果分析:射频消融成功 

消融后心电图:

图片

Holter:

图片

图片

可见: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偶见交界性逸搏,室性早搏(两次),可见ST-T改变

图片

图片

不想错过心脏之声的推送?

戳文章顶部蓝字哈特瑞姆心脏之声关注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