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尔衮权倾天下,却为何没有称帝?

 新用户36578gXR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01

努尔哈赤在晚年,也逐渐开始物色自己的接班人,但长子褚英已死,代善失宠,一时间继承人并没有选定。

但努尔哈赤的一个动作,已经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先是立多尔衮三兄弟的母亲阿巴亥为大福晋,也就是等同于我们所说的皇后。阿巴亥为大福晋,继承人很可能要从她的儿子中选。努尔哈赤把自己两黄旗的六十个牛录一分为四,一份自领,其余三份均分给多尔衮与阿济格、多铎三兄弟。

努尔哈赤这样做的目的明确不过了,继承人在多尔衮三兄弟之间选择,考虑到三兄弟的能力,自然是多尔衮最优。

但不幸的是,努尔哈赤因病去世,而多尔衮此时年仅15岁。在后金,15岁的男子不能算年幼,但也只是个毛头小子。

这个时候,后金的政治核心是贝勒会议,所谓贝勒,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王”的意思,而贝勒会议中,主要由四大贝勒说了算。

这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并没有指定继承人,那么也就是说继承人的人选,需要由这四大贝勒共同商议决定。

二贝勒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莽古尔泰由于亲手杀死自己的母亲,名声不好,这两人自然无缘汗位。

大贝勒代善年纪最大,手上握有两红旗,实力很强,但由于之前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之间不清不楚,受到努尔哈赤的责罚,所以代善转而支持皇太极。就这样,皇太极得以继承大位。

既然四大贝勒决定候选人,那么为什么说多尔衮有机会继承汗位呢?努尔哈赤自己掌握的两黄旗是满清军事力量最强的两个旗,兵力虽然只有18000人,但却是最精锐的部队。

努尔哈赤把这两个旗交给多尔衮兄弟,其实就是有让多尔衮继承大位的意思。这也让多尔衮兄弟的军事实力超过皇太极。

但此时多尔衮年龄太小,真正能给多尔衮帮助的是其母亲阿巴亥。

但四大贝勒岂能给阿巴亥机会,在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皇太极等人以努尔哈赤有遗言为由,逼迫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虽然不从,但哪里是四大贝勒的对手。

最终只得被迫殉葬。

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年幼的多尔衮,在两日之内连丧父母,第一次见证了权力争夺的残酷与血腥。

▲多尔衮像

02

皇太极继位之后,虽然名义上是后金之主,但此时贝勒会议依旧是后金的最高权力机构。后金的重要决定都需要四大贝勒共同商议决定。

皇太极是多厉害的人物,自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皇太极需要对其他三大贝勒的权力进行削弱,这样他就需要扶持的力量来与三大贝勒抗衡,所选的人物就是多尔衮。

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受到了重用,征察哈尔、攻打林丹汗、攻打朝鲜、松锦之战等等,多尔衮都是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多尔衮一步一步强大起来。

1643年,皇太极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同样没有指定继承人。

当时的亲王一共四人: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继承人当然是从他们中选择。

我们现在来看看他们的实力究竟如何:

代善(两红旗):年纪已大,无心争位。但代善心底是偏向于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的。两红旗里面也有很多人是向着多尔衮的,只是因为代善压着,不敢太张扬。

济尔哈朗(镶蓝旗):他是苏尔哈齐的后裔,不是努尔哈赤的子孙,所以一开始就失去了争位的可能性。他的态度和代善基本一致。

多尔衮(两白旗):多尔衮的两个兄弟,自然是无条件支持多尔衮。

豪格(正蓝旗):当然支持自己。豪格在得到两黄旗的支持之后,拥有三个旗的力量。而这三个旗在皇太极时期被称为“上三旗”。皇太极在世之时,有意加强豪格的实力,从自己的两黄旗中拿出不少牛录补充正蓝旗。但估计皇太极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得那么快,所以豪格此时的实力还没有壮大到可以压制多尔衮。

两黄旗:由于皇太极已死,两黄旗暂时无主。其内部的主要将领,如:图尔格、索尼、拜音图等在发挥作用。他们支持豪格,强烈反对多尔衮即位。两黄旗的实力在所有旗中是最强的。

两黄旗为何反对多尔衮呢?因为两黄旗的地位是超然于其他六旗之上的。如果多尔衮继位,必然会把自己的两白旗和两黄旗对换(皇太极继位后就是这样做的),现在两黄旗的超然地位就会丧失,这是两黄旗绝对不允许的。

▲八旗服装

03

当然实力不能只用旗来对比,正黄旗和正红旗的实力肯定不是一个水平。因为每个旗下面所辖的牛录数量是不一样的。一个牛录是300人,牛录数量越多,实力自然更强。

这里还需要说一点的是,满清的继承制并不是嫡长子制。满清十二帝就没有用过嫡长子立储的规矩。

所以豪格并不会因为是嫡长子而更有理由继位,他和多尔衮继位都是符合宗法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立皇太极其他儿子即位的想法被推了出来。首先提出这个方案的是济尔哈朗。也有人说这个方案是多尔衮提出来的。比如《清代全史》作者李洵、薛虹,比如《孝庄皇后传》的作者李鸿彬等等。

谁提出来的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而是这个方案提出来之后,代善同意了。但代善的同意是有条件的,代善长子已死,次子硕讬与代善之间是有大仇的,当初代善之所以丧失继承努尔哈赤汗位就是因为硕讬,代善屡次向努尔哈赤要求杀死硕讬而没有得到允许。而硕讬是多尔衮的忠实追随者,强烈要求多尔衮自立。

代善和多尔衮之间达成了协议,以牺牲硕讬为代价,让多尔衮为摄政王,将豪格边缘化。

这也就是豪格为什么没有能当上摄政王的原因所在。

最终,福临被推立为帝。这后面,福临的母亲,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一定做了不少事,只是现在的史书中已经找不出任何线索。

04

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代善闲赋在家,不久去世,继承他爵位的儿子满达海也被多尔衮一直压制。

济尔哈朗虽名为摄政王,也明白自己的斤两,不参与政事。

而多尔衮首要的任务是收拾那些曾经反对自己的人。

两黄旗在此时发生了分裂,八大臣中的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和冷僧机倒向了多尔衮,图尔格被收拾,不久死去,索尼和鳌拜被冷落,两黄旗实际上被多尔衮控制。

不久之后,多尔衮将豪格下狱,豪格在狱中死去,正蓝旗也被多尔衮收编。军事上,多尔衮占有了5个旗,还包括实力最强的两黄旗。

而另外三个旗的旗主代善和济尔哈朗也都不参与政事。

至此,多尔衮权倾天下。

孝庄给多尔衮一个称号:皇父摄政王,也就是给顺治小皇帝当爹,这样的称号在历史上都是头一回。

多尔衮嫌弃麻烦,把顺治的印章都搬到自己的王府,什么文件自己写了自己印。拿着这些印章,他写禅位诏书都是没有问题的。

那多尔衮为什么不称帝呢?多尔衮的两个兄弟可是长年累月都在他多尔衮耳边催促其称帝。

至于多尔衮为何没有夺走福临的帝位,猜测很多,一种说法是因为和孝庄的情愫,真实情况如何,估计只有多尔衮自己心里知道了吧。

▲孝庄像

05

多尔衮一生,有三次继位的机会。

第一次,是在努尔哈赤死后,因为母亲被杀,失去了当大汗的机会。

第二次,是在皇太极死后,手握重兵,却因为竞争对手豪格和两黄旗的反对,以及复杂的局势,最终选择立福临为帝。

第三次,是在当了摄政王后,杀了豪格,权倾天下,却最终未能称帝。

这三次机会,多尔衮都错过了。多尔衮号睿亲王,“睿”就是聪明的意思。他当然也知道历史上权臣的下场都不会好,比如:霍光、宇文护、尔朱荣。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依然难以决策,直到意外去世。

乾隆后来给多尔衮平反,并说:

“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也算是对多尔衮一生有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太和殿龙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