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论》其书早已亡佚,为何名垂千古?

 夏欲诗文字坊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典论》其书早已亡佚,曹丕在文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多半来自对《典论·论文》的解读!这不是所谓的“以篇概全”,而是典型的“以少胜多”!

1、《典论·论文》为何能孤篇压全书?

可不要小看这一孤篇——《典论·论文》,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看来,这篇文章具有纲领性,相当于整部书的目录,文章逻辑清晰、观点新颖。后来为世人所熟悉的“诗赋欲丽”、“著文章乃不朽之盛世”、“文人相轻”、“文气说”皆出自这篇“四两拨千斤”的文章。

后世文人创作小说,喜欢在故事正式开始前会像戏剧作品的楔子一样,作一篇自序或者请前辈朋友作序。

序文的做法已经跟这篇目录式文章有很大区别,更偏向于袒露创作动机,分享创作故事背后的故事,介绍缘起、故事背景、创作时间轴等!但从形式和功效来看,后世作品的序文源发于《典论·论文》,并有所创新!

2、曹丕促成了文学批评的开端

其实在《典论》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作品!为何文学批评由曹丕首创?

这跟魏晋时代盛行的清谈之风密切相关!刘义庆及门人辑录的《世说新语》就是通过记录时下人物的只言片语或某个生活片段,而对人物品行进行点评,比较著名的故事如“程门立雪”!这其中隐约透露着时代的历史变迁,经学逐渐被玄学所取代。

这当然也与曹操本人“任人唯贤”有关,传统门阀士族的世袭制逐渐变为由乡里推举的“察举制”。

在基层进行人才推举的过程中,必然牵涉到品评!而这种人才选拔的风气必然弥漫到社会合个层面。曹丕身处于“曹氏父子”文人集团的中心,基于文人的敏锐,便将品评运用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典论》约成书于建安时代后期,主要是针对建安七子的文学功绩进行点评,并对之前各代的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总结评说,在日常的诗文创作之外,曹丕在文学批评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才华,也成为后世进行文学批评创作的典范著作!

        

3、曹丕的文学理论观点滋养后世

在《典论·论文》中,曹丕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文学理论观点,至今仍给予创作者启迪!

曹丕所强调的“文气”跟孟轲的“浩然之气”截然不同!

孟子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第二代言人,提倡利用传统经学著作来修身养性,强调道德情操的社会功用,而这一切是基于教化作用!

曹丕则有意将政治功效和创作动机区分,他认为不同文人创作的作品风格迥异。创作来源于个人的天性禀赋,先天气质决定了最终的文章气质!

且曹丕并不认为一个文学家可以轻松驾驭任何一类文章的创作,相对来说,每个文学家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文类,不应以对方的短处来取笑对方!“文人相轻”不可取,文人之间更应该相互提携,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帮助其发扬创作的优点!

曹丕除了对文人创作个性的肯定,他也特别肯定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他首次将文学创作提到了与“治国齐家平天下”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得不说,曹丕眼光独到,具备前瞻性目光来审视文学创作的历史价值!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主要是指文学创作跟历史记叙完全区格开来,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涌现,逐渐发展为一个系统而独立的门类!曹丕总结了以诗赋为代表的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即“诗赋欲丽”,与其它偏向公文写作的表、铭等文章相区别!诗赋更强调文学审美价值,这一看法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后世的写作也基本是沿着文学创作和公文写作两条道路而持续发展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