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戏为六绝句》,感受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文学创作追求

 夏欲诗文字坊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后世都简单地将李白与杜甫区分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峰作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两座高峰。对二人的诗歌模拟之作不胜枚举,后世也出现了对其创作风格的多种解读!而当我们回到两位诗人本身,他们又各自拥有怎样的文学理论思想?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诗歌创作?

          

一、文学理论均散落于诗文创作中

继陈子昂之后,李白、杜甫又进一步更新了文学批评理论,李白和杜甫并没有专门撰写文学理论的集子,其文学理论散落于诗文创作之中。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为谢眺诗歌中的清新自然所折服,可见李白对谢眺的情有独钟,他在自己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文中,也常常呈现出清新自然之感!


而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我们理解其诗歌创作思想的法门。其它地方更为分散的文学理论多是对此的演绎,其诗歌创作也贯穿了自己的文论思想!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用绝句来写诗评的典范,也因其字数有限,出现了对原文的众多解读版本!6首绝句,前3首描述了了文学创作现象,分别提到庾信和初唐四杰,后3首重在探讨具体的文学创作方法!

他客观评价庾信的创作,赞扬其文学风格转变以后的暮年诗作,他认为在评价“唐初四杰”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时,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客观评价!


杜甫不认可今人“厚古薄今”的文艺思潮,提出“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认为过分区分古今都不可取,不应该以时间前后判断其诗文创作的优劣,只要是诗句本身有出彩之处,都应该表扬,他自己就很愿意与清丽优美的诗歌相伴!他还提出“转益多师是汝师”,针对六朝文学遗产,应该具备广泛学习的视野,博采众长,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特色!


二、两人的文学创作理想不同

唐朝诗人在面对魏晋南北朝留下的灿烂文学遗产时,都会不由自主从中吸取养分。如何看待六朝文学,也将影响其文学思想的构建!

1、李白追求“清真”

李白的文学创作理想是“清真”。清指清空自然,秀丽可爱,真则指一派天真,自在烂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终极理想,在他众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篇中,我们感受到时节自在而为的蓬勃生命力,《峨眉山月半轮秋》中“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月夜里,山与水融合为一副静谧美好的画面!


2、杜甫追求“沉郁顿挫”

杜甫的文学创作理想是在清丽中透露出雄浑苍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他客观评价其文学创作成就,尤其夸赞其暮年创作意蕴更深,更显苍健!

这也是杜甫自己创作的追求,在继承风骚传统中,杜甫不仅赞赏《诗经》的记人叙事,同时也喜欢《离骚》的抒情色彩。他心系黎民疾苦,写下:“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以苍健雄浑笔力描摹了人世间的悲惨景象!观赏秋景时,他感慨自身漂泊经历时写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秋天的萧瑟之景化为低沉潦困的内心世界图景!

       

后世也多用“沉郁顿挫”来概括其诗歌艺术典型特色,虽然诗句追求押韵,文字用词精简,但是情感极为悲郁,字里行间注入深郁情感,读来字字泣血,达到无限艺术张力,透露出雄浑的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