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突然对390个死囚做约定:你们先回家,明年再来受死,结果如何

 四季视野 2023-07-01 发布于山西
632年,33岁李世民亲自提审囚犯,他突然与390个囚犯们做约定:你们先回家,明年再来受死。第二年,死囚全部归来,李世民知道后,大喜过望,又重新下令,满朝文武惊讶不已!

李世民亲自提审关押在大理寺的囚犯,他才知道那个囚犯还有大半年就要问斩。他得知囚犯死前想见一眼家中的老母亲。

听到囚犯的诉求,看对方凄凉的样子,他内心不免多了几分同情。为此,李世民决定下令要把那个囚犯放回家。

事后 ,他又想到牢中还有那么多囚犯,不能有偏颇。于是。李世民直接下旨把其余的囚犯全部放回家,到明年的时候再来京受刑。

回想起李世民登基前,亲自和身边的亲信设计,把他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在那之后,百姓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是,李世民肯把囚犯放回家,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事情。

早在先前,李靖带兵攻打东突厥,活捉了躲在东突厥的隋炀帝皇后萧氏和隋炀帝之孙杨政道。

后来,士兵就把他们押送到长安。在押送的过程中,突厥投降的将领站出来说:“中原的人曾与萧后私下联系过。”

很快,这则消息就被朝中的大臣们所知道。

不久,中书舍人杨文瓘就上书李世民,认为李世民应当要严格审查,把相关通信的人都抓出来,否则,很有可能会发生叛变。

但是,李世民知道后,并没有听从杨文瓘的意见。他觉得那时候突厥正强大,有些人还未想明白,到底要投靠哪一方。

如今,突厥已经被打败,尽管朝中还有隋朝的旧臣,但他们也自然明白要投靠谁。

不追查,就是给他们机会,若是查下去,才会引起大乱。        

此后,那件事再也没有人在李世民面前提过。

也正是这样,李世民在审查囚犯的时候,很是对他们产生同情。

李世民进入牢中的时候,看到一个囚犯跪倒在阶下,囚犯看起来瘦骨嶙峋。之后,他了解到囚犯家中有个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子。

囚犯还告诉李世民,他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处刑,在这之前,想回去看看家人。

李世民又看了看其他的囚犯,每个人脸色惨白。他于心不忍,于是对着390个囚犯们说:“放你们回家和家人团聚,明年秋天的时候再来京受罚。”

朝中的大臣知道那个消息后,都觉得李世民犯糊涂了。牢中的那些囚犯,有些犯了10条重罪。

按理说,这样的罪人是不能放出狱的。而且,把他们放走,说不定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明年又怎么会再来呢?

有关官员还向李世民建议,应该要暗中派人监视囚犯们的一举一动。

对于官员的那些建议,李世民没有那样做,对于那些闲言碎语,他更是不在乎。

他觉得自己下了命令,就要执行,若是派人监视,那就等于不信任,日后他人怎么信服自己呢。

许是囚犯们觉得李世民已经很宽宏大量,毕竟,历来的监狱都没有像他这样,愿意把刑犯放出去的。

到了第二年秋天的时候,那些囚犯果真从各地回到牢中。当初走的是390个,官员统计回来的人数一个没少。

当官员把人数报给李世民的时候,他听到后,甚是高兴,认为那些囚犯很讲信用。开心之余,李世民又下了一个命令:把那些刑犯全部释放!

官员把这则圣旨告诉那些囚犯的时候,各个都跪下感谢李世民。而李世民也因为那个举动,更是赢得了百姓的心。

而且,李世民执政几年后,即便是有人在路上丢了东西,但也没人捡,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用关紧大门。后来,李世民也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是靠玄武门之变,然后坐上皇位。那时,众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议论纷纷。

但是,他在位期间的确深得民心。特别是他下令把囚犯放回家的时候,官员们都在担心李世民的做法不对,一致认为囚犯回去了,基本上不会再回到狱中了。

李世民肯相信那些囚犯,他们自然也不会让他失望。第二年的时候,囚犯们却一个不少地回到了牢中。         

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那时的社会才会如此的安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