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要诀:聆听 “学习如何去听,”布鲁达区说:“那么你甚至能从拙于言辞者身上学到东西。” 良好的谈吐有一半要靠聆听--并非单用耳朵,还包括所有的感官:不仅用头脑,还得用心灵。 聆听常与说话同等重要,在谈话较为沉闷之际,你常会发现自己心不在焉,漏掉了重要的关键字词,误解了听到的字句,甚至先入为主的决定别人的论点,而疏略了那个观点与你想的完全不同。 甚至于整群人都很可能养成不注意听的习惯,我可以指出一个城市,其中有一些全美国最无反应的观众。在我即将在那儿演出之前,尼尔·柯华刚结束,他以下列比喻说明演出的情况: “我们先为军人医院的'退伍军人’举行试映,那天晚上我们演给'伤患’的观赏,第二天晚上演给'死者’观赏。” 在人说话的时候,你是否双睛迟滞、垂头丧气?冷漠,烦闷是否明显的写在你脸上?你是否静等说话者停下来喘口气?你的整个态度是消极否定的吗?是不是因为你希望自己在那儿讲,因而对正在讲话的那个人显示失望、消沉、违抗、摧毁的态度? 那么,轮到你说话时不论你如何成功的表达自己,你仍然不是个善谈者。 在我的课程中,有一课是由学生轮流演讲,然后由其它的学生分析。我注意到所有的讲者都避开视线,不记坐在前排的一个年轻人,我觉得很奇怪。轮到我做总结时,我留意看他,他的脸孔冷漠孤立,视线固定在天花板上。稍后我把他带到一旁,说道:“你是个极有魅力的人,只要你显示些许赞赏便会提高说话者的兴致,为什么不理他们呢?” 他大为震惊:“我根本不是这样啊!”他抗辩道:“我一直都在注意听,我没有看着他们,是因为我怕望着他们会使自己分心,无法注意他们所说的话。我不断的自问,这个说法确实吗?那是否太夸张了?这个理论经得起考验吗?我真的在听!" 我告诉他,也许如此,但却未全神贯注,要是你根本无视说话者,那就像在他说话时戴着耳罩或用手蒙住耳朵一样,你希望自己讲话时别人这样做吗? 有两种聆听值得一提,一种能供给听众重要资料,另一种能赐予谈话者特殊的灵机与鼓励。 1、供给资料的聆听 有些娱乐圈的人士具有运用聆听来调适的殊能。 葛黛德·罗伦斯就是一个好例子,她在台上无时无刻不在聆听观众的反应。她由观众的静默,了解自己的演出成功。节目单的沙沙声、咳声、清嗓子,对一位敏感的演员说来都是警兆。聆听使她得以像一个钓者一样掌握住观众,让鱼游动,滑进来,再让它游,在最适当的时机网住它。 奥斯卡·韩墨斯坦是另外一例。当“国王与我”在新海文举行日场预演之后,我经过乐区离开。奥斯卡站在后台,这句音乐剧是他从安娜与赛门王”的原著改编过来的,他是个雄壮魁梧的男人,靠着后台的栏杆,若有所思,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整个预演中他都在听观众的反应--他晓得他们并不满意。他深信,他们想要的是爱情。他的改编完全忠于原著书中的主角是一位孀居的英国教师,来到东方宫廷,因此对爱情毫无兴趣。然而那时候,观众到戏院来就是冀求一种身历其境的爱情生活。少了这项,他们便感到失望、烦躁不安。 那天傍晚,奥斯卡及“国王与我”的作曲者理查·罗吉斯留在泰福旅这的磋商房中增加奥斯卡觉得必须要有的东西。结果他们增加一景,在那一景中国王将手递给安娜,要求她教导波卡舞的舞步。然后,就在两人合唱“我们该共舞吗?”之际,他用手臂轻揽着她的腰,跳起舞来。这并不算是真正的爱情场景,然而多少满足了观众对爱情的渴求。 不论在社交或生意上聆听正确的消息对于良好的交谈十分重要。你玩过“传话游戏”吗?一个人对另一人轻声说一句话,然后再传给第三个人,一直到传遍整个房间为止,最后这句话总与原先大不相同。正确的聆听十分罕见:非如想像的那么容易。 马歇尔·麦卢汉在美国获得荣誉学位之后,搭机返回加拿大老家,刚好碰到一位朋友。“你来干嘛?”这位朋友问他。“来拿我的LL·D(法学博士)。”麦卢汉答道。这话恰巧被旁边的人听见了,等到他在蒙特利尔下机时,海关检查员严密的逐件搜索他的行李。“说出来吧!”那个检查员终于说:“你把LSD(迷幻药)藏在哪儿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必须真正用耳朵去听别人说话。“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圣经箴言篇说:“上帝创造了两者。”而这二者都极其需要。 2、激发灵感的聆听 赏识的聆听,除了使听众吸收知识,还能使说者意气昂扬。在艾格尼·德梅的自传中述及查理·卓别林参加她童年庆生会的情景。“天啊!”她写道:“他真是个好听众,他坐在那儿,专心一致的欣赏每个人的表演。很多人都提及他有说话的天赋与即兴能力,但有没有人真正公平的视他为一位有礼真挚听众呢?” 当托斯卡尼尼担任合唱指挥时,他脸上的表情是全神贯注的狂喜,他狂喜的聆听者,使得演唱者不得不尽力唱出超越自己的歌声。 我所见过最富赏识力的听众大概要算温莎公爵夫人了。有一季,我正在棕榈滩的夜总会演唱,温莎公爵夫妇一连数晚订了座位。他的倾听能力显然正是英国国王为她神魂颠倒的魅力之一。她坐在公爵对面,肘靠在桌面,手支着颚,她的眼睛耳朵似乎全沉醉在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之中。她似乎在说:“再多告诉我一点--我正在听--迷人极了。” 从公爵夫人的例子得到一些领悟吧!与别人共餐时,别只顾把玩银制餐具,或眼光四下逡巡。注意聆听,不是批评性的聆听,而是友善的注意。对自己说:“我是块海绵,我要吸进每一个字。”对别人至高的恭维就是真正注意听他说话,而显示你真正专心倾听的方式便是有反应的回答。因为,虽然倾听是良好谈话的一半,另外的一半仍然是说话呀! 谈话的艺术能使你的生活充满仁慈、魅力、与爱意。所有这些,圣经都已归纳出来:不只是生存--要去生活不只是看--要去观察不只是赞--要去吸收不只是听--要去聆听不只是聆听--要去了解不只是想--要去沉思不只是计划--要去行动不只是说--要有内容记住: 别光说下去--也要引导别人开口说话! 显示对他人的想法感兴趣,问些有趣的问题。 谈话要有组织,别重复,中肯切题把握要点,别信口漫谈,亦勿过份琐碎。 避免“我”字(我--我的) 勿以不相干的问题或言语打断他人的谈话,勿替别人述完句子或故事。 勿惹人厌烦。你的健康……食物……孩子……狗……都该属于自家的私事。 别得罪他人。敏锐的留意他人的感受,别刺探隐私或触怒他人。 勿闲聊,别毁谤不在场的人们。讨论--而非争辩。 让他人参与,别忽略沉默的人。聆听--用眼、耳、心及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