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电桩:连续四个季度超预期

 天佑大家 2023-07-02 发布于江苏

查看更多机构调研纪要、电话会纪要

请关注【纪要研报中心】

一、行业需求:2023年Q1国内新建公共桩同比增长89.3%,继续加速。

2023年Q1国内新建公桩16.1万个,同比 89.3%,超市场预期(预期同比50%左右)。其中新增的公桩中直流桩数量首次超过交流桩(国内头部6家23年Q1新增18万台直流,新增16万台交流。2022年Q4新增直流11万台,新增交流约17万台)。

图:21Q1-23Q1国内公共桩新增数据(万台,含直流/交流公共桩)

图片

注:2022年Q2有大量新增是因为Q2以前没有将小桔充电(滴滴平台)等核心新势力统计在内

综合考虑数量&功率,测算总规模2023年Q1较2022年Q1同比接近翻倍增长。

充电运营端:2023年Q1全国充电总电量73.4亿度,同比 109%,环比 19%。充电电量增速超充电桩建设增速,充电桩平均使用率持续提升。

图:2022年1月-2023年3月国内公桩充电电量(单位:亿度),2月和3月充电电量同比均翻倍以上增长

图片

二、国内2023年以来的产业趋势:

1、从投入方上来讲:

除国网南网体系外,中石油为代表的央企、地方国企以及城投公司大力布局充电站。以中国石化为例,公司积极转型,从单一的油品经销商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且其新建的大型综合加能站集光储充换一体化,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中国石化计划到2025年建设布局5000座充换电站(截至2022年底建设了2171座),将成为国内充电运营端的新兴主要势力。

图片

车企积极布局大功率直流快充站。车企积极布局自身的大功率直流快充站,增加用户充电的便捷性。目前已/计划大规模布局的车企包括理想、埃安、小鹏等。

(1)理想:投入100亿元,到2025年建设3000座800V超充站(2023年开始放量,480KW和120KW的产品);

(2)广汽埃安:计划到2025年建设2000座超充站(2022年开始放量,目前最高功率480KW);

(3)小鹏:计划到2025年建设2000座S4级别超充站(2022年开始放量,2023年Q1完成160座超充站的改造升级,全年目标500座,目前最高功率480KW)

二三线城市是下一轮充电站建设的重点。国内充电桩的建设与新能源车销售相匹配。目前一线城市的充电桩建设数量远高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与之对应一线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远高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因此未来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提升的关键,以及充电站新建的重点区域在二三线及以下等级城市。

图:一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远高于其他城市,低级别城市成长空间更广阔

2、充电桩产品发展趋势:

1)高压快充市场占比持续提升

不仅新势力车企端逐步推出4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外,相对传统体系的国网充电站也推出500KW的超充桩。电压体系最高达800-1000V。

1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建设增速高于普通公桩。据测算2018-2022年普通公桩的新增复合增速为66%,但1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新增复合增速高达93%。且2023年以来超充桩建设持续高增。

图:调查显示超9成的车主充电时选择快充,且其中约72%车主偏好120KW以上的大功率直流快充

图片

)柔性功率分配成为大功率充电桩的标配

新一代大功率充电桩强调柔性功率分配技术应用推广。通常一个充电站需要满足泥土车、物流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不同类型车辆充电的要求,因此需要发挥充电站智能化充电的功能,可以根据汽车电池的大小/可承受充电电压/电流的水平,来智能分配充电的功率,从而提升充电效率。

三、欧美市场2023年充电桩市场最新进展:

欧洲公共充电桩建设目标:2023年3月28日欧洲议会和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到2026年,在主要道路上至少每60公里(37英里)安装一个汽车充电站;每120公里安装一个卡车充电站——其中一半将在2028年之前安装到位。根据指引,我们保守估计2025年及以前乘用车公桩总需求约160亿元,卡车公桩总需求200亿元,测算得未来3-4年欧洲的充电桩需求复合增速有望达50% 。

美国公共充电桩建设目标:美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利用政府预算支持至少建设50万个公共充电桩。ICCT估计到2030年美国公共充电桩的总数量将达到100万个。我们假设其中(1)30%是直流快充桩,单桩平均功率200KW,70%是11KW的慢充桩;(2)120KW的单价为30万/个,11KW的单价为1万元/个。对应美国的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000亿元。截至2022年美国公共桩存量约20万台,按照其中25%直流,20万/台以及75%交流,1万/台,对应当前的美国存量市场规模仅为115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可观。

图:预计到2030年,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超50%

图片

资料来源:麦肯锡报告

因此海外市场需求旺盛仍是近几年的确定性事件。且我们从美国多家充电桩公司的业务数据可以验证产业趋势。1)Charge point截至2023年1月,公司活跃充电端口累计22.5w个,年内新增5.1w个;直流充电端口累计1.89w个,年内新增0.74w个,2)Blink Charging2022年全年新增充电桩34117个,同比 117%(2021年新增了15744个);3)EVgo截至2022Q4存量2184台直流快充桩,较21年新增508台,新增数同比 100%。

针对美国拜登新政策要求,国内外公司均承压。从目前产业链反馈情况来看,美国的充电桩行业仍需要中国供应链。因此国内企业参与美国市场的策略包括:1)由国内整桩厂打包全部零部件,集中出口至美国组装,例如炬华科技;2)在美国建厂加工生产,例如道通科技。

四、公司层面:

国内部分公司增速超行业整体:具体包括整桩的盛弘股份、绿能慧充,模块的通合科技以及枪线的永贵电器。

公司的业绩增速超行业整体,我们判断主要原因在于:

(1)客户端获客渠道更丰富。除国网、南网等传统充电桩建设商外,地方城投、央企国企等入局成为新趋势。销售端投入更多精力、获客渠道更丰富的厂商有望跑赢行业;

表:充电站运营商新势力的增幅明显高于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传统厂商(标红为超过行业增速的运营商)

图片

(2)大功率直流产品符合产业趋势,头部公司有技术优势。原直流桩以120KW为主,现车企、大型公共充电站、高速上的新建快充站逐步倾向于配套大功率充电堆,在此领域积淀深厚的厂商有望跑赢行业;

(3)光储充或储充一体交付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同时具备充电桩、储能、甚至是光伏设备配套供应-建设能力的厂商有望跑赢行业。

具体公司情况:

盛弘股份:

Q1的充电桩收入约1.6亿元,yoy 149.0%,qoq 15%。收入显著超预期。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1)客户端盛弘的客户范围较为广泛,包括第三方运营商(小桔等)、能源公司运营商(中石化等)、整车厂、特种车辆公共站等。电网类传统客户占盛弘的比重较低(传统充电桩客户增速相对较低);2)12年以上的整桩研发制造经验,模块、整桩一体化研发生产,对整桩性能把控力度更强,产品品质可靠。(IP56的防护等级,高于市面上其他厂商IP45的等级,两个数字分别代表防尘和防水能力,数字越高对应防护能力越强)

展望Q2及下半年,Q1新接订单“淡季不淡”,预计Q2收入环比持续提升。预计国内2023年充电桩收入有望达6-7亿元;

海外充电桩业务上半年处于订单开拓阶段,预计Q2会有大规模订单落地,Q3起有大规模收入确认,目前主要客户是欧洲的BP和壳牌等运营商,预计2023年海外充电桩业务有望贡献1-2亿收入同步开发美国充电桩市场,预计2024年起有批量订单落地。

盛弘的充电桩业务毛利率接近35%行业的天花板主要受益于模块等零部件自制的一体化能力(非模块自制的最高水平是接近30%)以及极强的成本控制力(其他个别充电桩企业也自制模块,但毛利率不到30%)

绿能慧充:

Q1充电桩收入约8800万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且Q1收入超2022年H1,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在于:1)客户端步步为营:绿能慧充的主要客户包括第三方运营商(小桔等)、地方城投公司(公司在地方政府资源上相对有优势)、整车厂(和车企合作建设超充站)等,客户开拓面广,力度较大;2)技术端优势:环形功率分配技术,满足下游充电功率高效利用的要求。

展望Q2及下半年,预计Q2充电桩收入有望在1-1.5亿元。预计国内2023年充电桩收入有望达7亿 。

海外充电桩业务上半年处于订单开拓阶段,公司已完成欧标的7KW、120KW桩的认证,目前有小批量的直流桩订单,下半年有望有较大规模收入确认。预计2023年海外充电桩收入有望达1亿元。

绿能慧充的充电桩业务毛利率接近30%,基本是非模块自制的整桩企业中最高水平。主要受益于公司的出货产品绝大多数均为直流充电桩(国内直流桩毛利率较交流桩高10pct的毛利率)且产品定制化开发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通合科技:

通合科技Q1实现充电模块销售规模6000万 ,在收入中占50% ,同比增加200% ,公司目前跻身国内充电模块的出货前三位(另两位是英飞源和优优绿能)。据测算目前市占率在10%左右。

营收的大幅增长得益于1)客户端持续开拓“网外”客户:目前的客户遍布国内的Top30充电桩制造商和运营商(除特来电、盛弘等少量自产模块的桩企外几乎均有合作),网外客户目前占比80% ,网外客户的高成长性拉动对公司模块的需求2)产品端推广30KW、40KW高性价比的模块:2022年公司推出了升级版30KW模块和40WK模块在可靠性、转化效率以及防护力等方面较传统产品进行升级优化。网外客户更青睐更性价比的30KW、40KW的充电模块(国网体系更倾向于用20KW的传统模块)。

展望2023年全年,我们预计公司国内的充电模块收入有望达5-6亿元。

海外客户目前集中在俄语区、东南亚等,大力开拓欧洲,美标产品在验证过程中。2022年的3.1亿充电模块收入主要自于国内市场。公司目前的海外客户主要集中在俄语区、东南亚的印度等(2022年收入约2400万元)欧洲方面:公司已经取得了40KW的CE认证,目前在与当地头部桩企对接过程中,有望于2023年下半年形成规模化收入美国方面产品处于UL认证过程中。

通合科技的充电模块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2021年的模块毛利率较低,2022年整体提升至15% ,其中2022年下半年以来已提升至20%左右。目前逐步从20% 。毛利率持续修复的逻辑在于:1)充电模块受益于规模效应,核心零部件造成100%国产化验证,产线不断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整体上降低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2)产品结构升级,原出货中50% 是20KW的传统模块,2022年以来30KW和40KW的大功率模块出货占比持续提升,高功率模块毛利率高约3-5pct。

永贵电器:

Q1实现充电枪线收入6500万元左右,同比 117%,其中直流枪线约4000万元,同比接近翻两番。交流枪线约2500万元。

营收大幅增长得益于公司深度绑定头部客户。目前直流桩第一大客户是绿能慧充,2023年Q1贡献约2000万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此外公司与特锐德、星星充电、华为数字能源、车电网等均保持紧密合作。

展望Q2及2023年全年,Q2环比有望持续提升,预计2023年全年充电枪线收入有望达4亿 。液冷枪线出货占比有望持续提升,目前是小规模的出货给吉利、理想、华为、阿维塔等客户。液冷枪线的大幅应用需要超充标准落地,目前据了解超充标准已经审核通过,有望于2023落地。

海外端2023年是公司出海元年,出海的主要途径有1)随整车出口欧标枪;2)随整桩出口欧洲;3)直接对接海外整桩。目前已有海外批量订单,有望于Q2-Q3逐步确认大规模收入。

特锐德(特来电):

特来电的2023年Q1收入9亿 ,其中约40% 来自于充电产品销售,将近60%来自于充电运营。2023年Q1:1)运营端充电电量18.7亿度,同比增加约42%;2)特来电平台的公桩新增2.49万台,同比增加约40%。Q1情况基本符合特来电2023年整体的增长目标。

附:2023年Q1主要充电桩公司的收入、利润预期值以及实际值。标红表示实际值超预期。

图片



粉丝福利:千亿券商,开户佣金低至万0.9!



加入组织,获取每日100 最新机构调研



纪要研究中心,奉行价值投机策略,每天更新80 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共同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

1、锂电,光伏,风电、半导体,医美,医药,大消费等行业公司最新纪要,

2、微信会员群是基本面爱好者的聚集地,也是缩小你与机构信息差的根据地

如果你也是一个基本面爱好者,那么请加入我们,每天更新100 最新企业纪要和行业报告,挖掘具有100%增长潜力的标的,实现超额回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