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医生都在做一件事:帮你把“自我”缩小

 同频读书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美国人在日常中把心理医生称为shrink,而shrink这个单词的本来是“收缩”的意思。

罗振宇的新书中说,当他向精神病医生提问,治心理疾病和收缩挨得上吗?

医生是这么回答的:所有的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因为自我太大了,以至于和本我有点不协调。而医生的职责就是帮你把自我缩小一下。

什么叫自我太大?简单来说,就是太自负、太自卑或者太在意自己。

太自负好理解,但自卑难道不是把自己看低看小吗?

其实每个自卑者背后都站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身影,将自己看得太重,不管是夸大还是缩小,本质上都是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处理身边的人、事、物。

朋友是初中老师,和我说起班里的一个学生,小姑娘很乖巧,待人有礼貌懂进退,在班上成绩虽然不突出,但老师们都挺喜欢她。

因为住在同一个小区,朋友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但现在她最怕的就是遇到这个学生的妈妈,因为每次遇到都会拉着她说一堆车轱辘话。

“我们家孩子太笨了,记忆力不好,老师你要多盯着她。”

“我学历不高,不希望她像我一样考不上大学。”。。。。。。

这位母亲可能没有察觉,她将自己的自卑投射在女儿身上,加重了身边人的心理负担。你说她是自卑吧,但行为里又透着自大,不管女儿还是老师都怕见到她,但她却浑然不觉,该数落数落、该要求要求,以自我为中心说着自认为正确的话。

周国平说过:

“父母无权决定孩子的未来,因为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

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作家刘继荣曾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章里她的遭遇和上面这位母亲很像,女儿成绩一直很普通,常考班里第23名,时间长了同学给她起名外号“23”。

当妈妈的听了心里很难受,没想到女儿却坦然接受,反过来安慰妈妈说:人人都想当英雄,而我愿意当给英雄鼓掌的人。

女儿选择接受自己的平凡,刘继荣后来也释然了,女儿班级评选“最欣赏的同学”,除了女儿自己,全班同学都把票投给了女儿,她的高情商、乐观积极征服了所有人。

父母的担忧都是来自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心,怕他过不好、怕他受伤,其实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

父母往往把自己的经历投影在孩子身上,自己小时候没读太多书吃了亏,就拼命让孩子读书,也不管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喜不喜欢读书。这时的父母已经失了初心,被欲望控制了头脑。

因为太过以自己为中心,所以不去听孩子真实的想法,进而产生的悲剧还少吗?近期“因体育成绩差,爸爸用武士刀吓唬误杀儿子”的新闻触目惊心。

这样只以分数要求孩子的家长,嘴上说着“别人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骨子里都是将自我放得“太大”的人。

是时候将“自我”拉回原来的位置,不要因为膨胀而逼走身边人,倾听周围人的声音,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人生很长,不要执着于一时;人生百态,不是只有一种活法,而每种活法都有他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