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是冠心病,为什么治疗方法不同?

 东东85nuh7gdm8 2023-07-02 发布于陕西
 今天想跟大家讲讲这个内容,起因是上星期的一位患者。
在我这里就诊之前,他上个月就因为胸闷气短,在另一家医院做检查,确诊了冠心病,左前降支狭窄了55%,开完药就回家了。
他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见了一位老同学,老同学看到他手里提着的药,就开始聊上了。
原来这个老同学也有冠心病,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用的药比老同学的少一些,他开始有点不安。
因为,老同学的狭窄程度比他还重,但是病情控制的很好,还听说了放心脏支架的技术。
所以,他就是想把这些事情搞清楚。
“为什么他是冠心病,我也是冠心病,但是他吃的药比自己吃的足足多了好几种?”
“没给我把药开齐全,会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他的药是不是比我的效果好?”
“听说放了支架,立马就能好,我把药退了去做手术,那就不用吃药了吧?”
我从医也40多年了,不想吃药的见过很多,怕做手术的很多。
怕自己药吃少了,主动要求手术的,还真是不多见。
既然他提了这些问题,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有疑问,所以今天给大家解释一下。
第一点:即使同为冠心病,病情也分轻重。
有的患者需要放支架,甚至需要开胸做搭桥手术,有的却只要吃药控制就可以了。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心血管狭窄50%,狭窄程度较重、70%时,医生就会推荐放置支架。
如果狭窄在50%-70%,属于中等程度,在不影响心脏供血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进行支架治疗,可以先通过药物调理,而且也更容易收获好疗效。
如果狭窄超过70%,患者活动时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比如心绞痛、心梗等危急情况时,这类患者就需要紧急放置支架,将狭窄血管撑开,恢复心脏的供血。
但是,支架手术并不具备治愈的能力,并不能因为做了支架手术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后续的调理、预后都不能忽视。
不过,这也不是必须得,其实在患者状态良好、稳定的情况下,都比较推荐保守治疗,尤其是在众多医药研究、临床经验中,也是证实了许多中药在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血管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而且,无论是放支架还是不放支架,都是需要坚持药物治疗的。
放支架后就不需要吃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第二点:不同的病情,需要不同的药物配组。
虽然都是冠心病,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同,有的是心率快,有的心率慢,有的是血压高,有的是血脂高,还有血糖高的,甚至是三高都有的也不少。
这时,就算是用同种药物,也有可能效果不同。
所以,个体化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患者服药的种类、剂量、疗程、多少等不尽相同。
这也是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所决定的,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需要辨证,一人一方。
因此,针对痰瘀痹阻血脉的证型,就需要化痰祛瘀、疏通血管,会较多的用到瓜蒌、薤白等药物;
到了气阴两虚的患者身上,就需要用到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补气敛阴的药物;
再说阳气虚衰的患者,就需要温补心阳,助推气血运行,多用到人参、附子……
诸如这样的分类,中医是分的非常详细的,而有的患者还会有多种情况的并发,这时在选方配药上就比较复杂了,需要专业医生的辩证分析。
总的来说,根据患者的病情,是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才是最合理、健康的。
不要因为听到别的患者说,某种治疗方法效果好,某种药比较好,就自己去擅自尝试,其实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对与这种看别人用药好就想直接抄方子的朋友,一定要清醒、理智,不要乱用药最后更害自己。
所以,还是一句话,不舒服及时就医,遵医嘱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