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真的有值得一醉方休的朋友吗?|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9)

 走读生日记 2023-07-02 发布于浙江

酒肉朋友,才是常态。

一旦有一个值得一醉方休的朋友,那是人生的大幸运。

这个事情没法解释,因为绝大多数人一直到死也没有这样一位朋友。

感慨归感慨,还是继续分享阅读郁贤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的随手记。

李白终生都是一个天真如儿童的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59岁,还依然是19岁青年的恣意甚至有些张狂的心态。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流放夜郎得以遇敕放还而来的单纯高兴,李白是觉得又拥有了继续为志向不懈努力的机会。“战死不丢盾牌。”

实际上,李白绝大多数时候都活在不切实际的自我感觉良好之中。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

这不过是李白臆想而已。

表达开心激动之情,李白最常用且唯一常用的方式就是喝酒,有朋友在就跟朋友一醉方休,没朋友在,自己独酌也可以酩酊大醉。

李白就沉浸在这种纠结的处境里。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不过是这种沉浸时光的一部分。

这首诗里提到的王明府(诗题《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李白曾给他写过多首诗,可见二人关系相对密切。

一个人喝醉之后最先想起最想想起的人,必然都是关系非同寻常的人。

李白也终究免不了跟寻常人一样,醉酒之后话多,只是他的酒话都化成了流传千古的诗歌,而寻常人的酒话不过是人听人厌的胡言乱语吹牛逼。可谓天壤之别。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尽管已经59岁,李白的豪气还在。这一刻,他一定想起了年轻时候的感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遗憾的是,李白最终也没能够实现壮志。或许,也正是这样的遗憾,才意外成就了李白诗仙的大名。

这首诗的语气,接近亲兄弟之间的离别。可是,又无法确切断定诗题中《别中都明府兄》中这个“兄”确指是谁。李白在家族内排行十二,如果说有兄弟为官在外,也不是没有可能。李白之所以寓居东鲁那么长时间,甚至可以把孩子独自留在东鲁,大概率上是因为彼时东鲁附近有值得托付的人,而没有比家族中人更靠谱的托付者了。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46岁。46岁,李白壮志未酬,心愿未了,他还不甘心,所以继续上路,奔向他的理想。

这种心境下,与兄长喝酒话别,自然是一醉方休,取醉不辞留夜月。

秋天,离别,落叶纷飞,雁行中断,可是兄弟情义不断。今日一别,天南地北,关山阻隔,所有情义都化作记忆和思念。

李白在这首诗里,尽可能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可是,兄弟离别的心事又怎能隐藏得住呢?这些欲盖弥彰的心事浸透在字里行间,稍微用力一读,就会读出眼泪和心酸。

从这样的诗句里,我们会更加真切的理解李白,有理解,才可能有真正的接近。

1300多年过去,李白未必想到,他这些文字留给后人寻找和接近他一条非走不可的路,也是唯一一条走向唐朝谪仙人李白的探险之路。

李白这首《魏郡别苏少府因》,是写给一个叫苏因的人。苏因,事迹不详。之所以还能在千百年之后留名于世,就是因为李白这首诗。李白的送别诗里,有很多人都是“事迹不详”。不过,我们可以想见,跟李白有过交集,又得到李白赠诗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必然不是普通人。

从这首来看,苏因自然也不是一个普通人,抛开他县尉的官职不说,单凭这首诗最后一句,就足以见得这是一个才华横溢心胸宽广的人。同气相吸,同频共振。一个苍白的人,李白怎么可能与他“论心胸”?

这句诗后来被杜甫拿来用。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在春天的某一天,杜甫想起了大哥李白,忍不住赋诗一首,就是这首《春日忆李白》。

可以想象,也许杜甫刚好读到了李白这首写给苏因的诗,然后因情就景,这下这首思念大哥李白的诗歌。一写就是千古绝唱。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大哥,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谈文论道不醉不休?

杜甫那一刻的心境,跟李白告别苏因那一刻的心境,没有什么不同。虽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可是总有那么一刻,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情感如出一辙。

前提是,两个人相知、默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