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大师傅斯年:傅斯年童年学习趣事,帮人作文换烧饼的故事

 扈学秋 2023-07-02 发布于山东

一代大师傅斯年

一八九六年,还是中国大清王朝的光绪二十二年。在这一年:犹他州成为美国第45个州;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学教授伦琴宣布他发现了X射线;雅典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上海徐园的"又一村"内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就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前身;严复在天津译著了《天演论》。也是在这一年914日,清朝中国铁路总公司诞生。

这一年的19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出生;这一年的316日,著名画家刘海粟出生;这一年的322日,贺龙元帅出生;这一年的74日,著名作家矛盾出生,现在的矛盾文学奖成了文学里面最高的小说奖项;这一年的910日,叶挺将军出生。这一年,还是很多普通人或者名人出生,也有很多名人和普通人去世。

也是在这一年位于山东西部的小城聊城送走了一位名人,423日,千古乞丐、平民教育家武训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也是在这一年,还是这座山东西部的小城聊城诞生了一位名人。326日,在聊城楼北大街路东北门附近的一座深宅大院里面,一名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就是傅斯年先生。

看一个人,不能只是单纯看这个人,而是应该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当时的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是对于鲁西平原上这座飘在水中的小城来说,还是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

傅斯年出生的这座大院,属于聊城五大名门望族之一,大清王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宅邸。傅以渐,史称傅阁老,康熙皇帝的老师,清朝大学士,位极人臣,非常尊崇家学,自傅以渐之后,傅氏家族世代为官为宦,曾经出过三位进士。虽然傅斯年后来不愿意提及这位世祖,认为作为清朝第一位状元有卖国嫌疑,但是改变不了他出身名门望族的身份。

傅斯年的曾祖父傅继勋在江南常年做官,曾经是李鸿章的老师。

傅斯年的祖父傅淦也有过功名,他痛恨满清政府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没有做官,喜欢武术,擅长书法,一生行侠仗义,是大刀王五的师父。可是因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最终散尽家财,家境衰落。

傅斯年的父亲傅旭安,性格仁厚,有文名,因为有愤世嫉俗的父亲傅淦,虽然自小聪明,多年来郁郁不得志,一八九九年傅斯年三岁的时候去了东平县龙山书院当山长,把一位明清目秀,谈吐文雅的青年才俊侯延爽培养成为清廷刑部主事。可惜傅旭安英年早逝,光绪三十年公历1904年,年仅三十九病逝。

傅斯年在三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身边,九岁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傅斯年的童年教育更多的是受到父亲李氏夫人和祖父傅淦的影响。据悉,小时候的傅斯年都是和祖父傅淦一块居住,这位博学多才,乐善好施、行侠仗义的祖父从小就教授傅斯年古文经典。中国传统就是隔辈亲,可以想象一代大侠傅淦和小小孩童傅斯年爷孙俩在一块的快乐景象。傅斯年成年后曾对弟弟傅斯严深情地说:“祖父生前所教我兄弟的,尽是忠孝节义,从未灌输丝毫不洁不正的思想,我兄弟得有今日,都是祖父所赐。”

祖父傅淦不单单自己亲自教授傅斯年,还在傅斯年才五岁的时候,就把傅斯年送到了当时东昌府著名的教育家孙达宸的私塾接受四书五经的传统国学教育。孙达宸私塾当时在聊城非常有名气,这位老师培养出来很多的秀才。当时的傅斯年家经济已经捉襟见肘,可是祖父傅淦依然舍得为傅斯年在教育上投资。孙达宸私塾距离傅斯年家有四五百米的距离,作为一个小孩子走这么远还是不很方便。后来和傅斯年家有世交的朱家私塾馆请到了一位名师马殿仁,因为离家比较近,两家又是世交,傅斯年又到朱家私塾馆去读书。

傅斯年白天在私塾馆学习,回家之后祖父傅淦就在家督促,傅斯年无法有丝毫懈怠。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东昌府和聊城县教育行政改革,所有的书院私塾一律改为学堂,傅斯年结束了长达四年的私塾学习,进入东昌府立小学堂读书。学校名称名义上成了学堂,其实学习内容换汤不换药,学习和讲授的依然是四五书经和八股文,无论在私塾还是在学堂,傅斯年的年龄始终是最小的,可是学习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傅斯年不能说过目不忘,基本上看过去两次就能背诵,真正的是博闻强记。

下面两个小故事,就是傅斯年在聊城读书时候的故事。

傅斯年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国学功底自然就深厚,学的多了,知识面自然就比一般人宽博。当时的教育,除了读书写字就是作文,傅斯年非常善于作文。每一次老师布置完作文题目之后,其他同学往往只会趴在书桌上冥思苦想,半天写不出几句话来。然而傅斯年看到先生出题之后,略加思索就会奋笔疾书,一篇文章常常一挥而就。傅斯年的文章不单单写得快,而且写得还好,每次都能得到先生的赞许,甚至经常被作为范文点评。

有些富家子弟看到傅斯年的作文又好又快,就想作弊拉拢傅斯年替他们作文。傅斯年家比较贫困,北口的烧饼都不能经常吃。傅斯年是大胖子,从小就擅长美食美味。其他富家公子就投其所好,让傅斯年帮助写文章,答应他事成之后就给他买一个烧饼作为答谢。傅斯年受祖父熏陶,自幼比较仗义,乐于助人,而且碍于同学情面也不好意思推却同学的要求。写文章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也就不管同学给不给烧饼,都满口答应大家的要求。先生的一个作文题目下来,傅斯年往往需要写上三五篇内容不一样的文章。虽然傅斯年自认为所写内容都不重复,可是这种顽童的把戏自然难逃老师的法眼。老师有时候发现傅斯年代写文章之后,还笑着问傅斯年:“又赚了几个烧饼?”因为傅斯年成绩好,老师也并不苛责他,傅斯年也只好一笑拉到。

傅斯年学习成绩的取得不能否认有天资的成分,但是绝对不是仅靠天资聪明,和他后天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甚至最关键的还是他的刻苦和勤奋。傅斯年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在平常的读书学习中,只要是发现不懂得字词,他都会立即写下来,事后向老师或者是祖父请教。有时候身边找不到纸张,他就会把这些字词写在手上、胳膊上乃至大腿上或者肚皮上。夏天炎热的时候,汗水打湿了衣衫,傅斯年的衣服上就全是墨迹。孩子的身上衣服上黑乎乎脏乎乎的,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这样的孩子属于淘气,可是傅斯年的母亲却深知儿子爱学习,这样做是为了增长学问和知识,母亲并不特别责怪傅斯年,也不真正生气。甚至多年以后,傅斯年的母亲还把傅斯年这些童年趣事如数家珍般津津有味地讲给别人听。

傅斯年天资职颖,博闻强识,在学校里面的成绩虽然十分优异,可就是这样,傅斯年的祖父傅淦因为对自己的孙子寄予的厚望太高,依然担心傅斯年在新式的“学堂”里面学习不到真的学问,每次放学回家之后,都再给傅斯年开小灶,单独辅导督导傅斯年学习儒家经典。所以傅斯年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多少人一生读不完的十三经。我一直好奇十三经是什么,我知道四书五经,那么十三经是什么经书呢?《十三经》是在南宋的死后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历代儒客文人所推崇。十三经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傅斯年十一岁就读完了这十三部经书,到现在有多少人知道都不知道呀。傅斯年读完可不是走马观花看一遍,而是认真仔细精读细读,甚至大部分章节都能够背诵下来。

傅斯年的深厚的国学知识和学问基础得益于祖父傅淦的言传身教。但是傅斯年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更是和傅斯年母亲李夫人的严厉管教密不可分。作为一个寡居之妇女,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切费用无论如何困难,李夫人也自己也一力承担,绝不让傅斯年兄弟两人因为经济原因而是去求学的资格,李夫人仍严格督促傅斯年兄弟二人读书,一个人又当妈又当爹,李夫人督责傅斯年兄弟两人特别严厉,一旦发现兄弟二人出现过失或者错误情况,马上就会严加责罚。正是因为傅斯年母亲这种严厉的家风家教,给我们培养了一代大师傅斯年。

扈学秋小传(附作品推荐)







竹影花香 莫负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