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不进食可以坚持多久?为什么动物耐饿的能力比人类强得多?

 炫叶楓雪 2023-07-03 发布于广东

饥饿这个词汇在当今世界似乎越来越遥远,然而,它曾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在食物短缺的年代,人们不得不忍受饥饿,甚至面临生死抉择。

如今,现代农业与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基本摆脱了饥饿的纠缠,但仍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面临无法进食的困境。

那么,人类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到底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呢?为什么动物的耐饿能力似乎比人类更为优越?

人类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多久?

饥饿时,人体的生理变化

当人体不再摄入食物,肠道中的食物在24小时内被消化吸收完毕。随后,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会启动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利用内部储备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作为能源。

首先,人体会调用储存的糖源——肝糖原,维持血糖水平。然而,肝糖原储备非常有限,仅能支撑12至24小时。当肝糖原耗尽后,人体会进入短暂的蛋白质分解期,以提取氨基酸转化为糖分。此期间,骨骼肌损失会比较严重。

接下来,人体会启动脂肪分解,生成酮体提供能量。这一阶段称作“酮症”,脂肪分解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不过,脑细胞不能完全依靠酮体,还需要依赖部分糖分。因此,蛋白质分解会持续进行,以提供脑部的糖分需求。

人体能够承受的饥饿极限

饥饿时,人体会损失一定的体重。当体重损失达到极限时,生命将无法维系。以往的研究表明,当体重损失达到总体重的30%-40%时,生命很容易因此而终止。

然而,这一数据并非绝对,因为个体差异、基础体重以及饥饿期间的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类耐饿的极限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过往的报道及研究,饥饿时人类的生存时间可能在几天到数周之间。在极端情况下,个别人类甚至可以在不进食的状态下生活40天以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的饥饿会造成身体机能严重衰竭,即便幸存下来,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为什么动物的耐饿能力比人类强?

动物的生存策略

首先,动物的耐饿能力与其生态位、生活习性和生存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动物为了在食物稀缺的季节能够生存下来,演化出了一套高效的耐饿机制。

例如,棕熊在冬天没有食物时,会凭借其巨大的脂肪储备度过漫长的冬季;而陆地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动物——象,在旱季来临时,也会凭借其巨大的胃储存许多食物。

这些动物的生存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在饥饿条件下生存的能力。

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

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与其耐饿能力密切相关。在食物短缺时,许多动物会降低自己的新陈代谢水平,以减缓能量消耗。

某些蛇类,如眼镜蛇,在进食不足时,可以将新陈代谢降低到最低水平,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而人类在饥饿时,尽管新陈代谢也会降低,但降低幅度远不如动物,因此能量消耗仍然较大。

动物的脂肪储备

动物相较于人类而言,通常具有更高的脂肪储备。脂肪是生物体内最密集的能量来源,对于缓解饥饿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北极熊的体脂含量可达40%,远高于正常人类的体脂含量。而鲸鱼的脂肪层则更为厚实,能够在长时间的饥饿中为其提供大量能量。

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

相比人类,部分动物在饥饿状态下对氨基酸的利用更为高效。例如,禽类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较高,有助于将氨基酸转化为脂肪。

而某些蛇类在缺乏蛋白质食物时,则能利用其内在的尿素循环,以减缓氨基酸的消耗。

综上所述,动物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耐饿能力,是因为它们在生存策略、新陈代谢水平、脂肪储备以及氨基酸利用等方面的优势。

最后

人类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够生存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在数天至数周之间。在饥饿过程中,人体会经历肝糖原分解、蛋白质分解及脂肪分解等阶段,逐步消耗身体储备的能量。

动物的耐饿能力之所以优于人类,这与其生存策略、新陈代谢水平、脂肪储备以及氨基酸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有关。这些优势使得许多动物能够在食物稀缺的环境中,保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尽管人类的耐饿能力相对较弱,但现代科技与农业的发展已使我们摆脱了饥饿的困扰。然而,在世界的某些地区,饥饿和营养不良仍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