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知识去减肥

 落到尘埃 2021-07-15

用知识去减肥

       

             文\孙海彬

     今天“减肥一事”似乎已经成为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心头病,继而 “减肥” 便成了我们生活中多数人的必修课。
     五花八门、费尽心思 想尽各种办法,称重的时候什么都卸下了,就是肥还在。真是吃尽苦头还是越减越肥,让人万念俱灰、痛心不已!
     运用科学知识来减肥,首先要了解肥胖的真因,知己知彼方能战胜一身肥膘! 
      对此,你可能会不屑一顾,但是为了理想,我相信任何一种方法对于迫切需要减肥的朋友来说都是救命稻草。抓住这根稻草,也许就对了。
     知识无需学多,重在学以致用。

一起减肥

注:以下内容来自高中生物
           
   个人整理篇      《人和动物体内3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食物中的3大营养:糖类、脂质、蛋白质。
 一、糖类:绝大多数是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淀粉:(消化)——(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麦芽糖——(麦芽糖酶、胰、肠麦芽糖酶)——葡萄糖。
葡萄糖:
1、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水、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合成分解(在肝脏内)——肝糖元(可被储存)。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降低时,可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维持血糖相对稳定。 
     3、合成(肌肉组织) ——肌糖元(可被储存)。当血糖含量由于消耗,作为能量物质,供肌肉活动所需能量。
     4、转变: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变为  脂肪、某些氨基酸(非必要)。通常在养殖上,给动物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使它们育肥,就是因为糖类在它们的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所以:生活中我们该吃什么,什么不能吃,什么东西不宜过分地摄入,自己心里大概应该有个底。
      二、(食物中的)脂质:主要是脂肪甘油三酯,同时还有少量的磷脂(卵磷脂和脑磷脂) 和胆固醇。
脂肪——(肝糖、胆汁)——脂肪微粒(胰、肠、脂肪酶)——甘油、脂肪酸(被吸收以后)——(大部分再合成)脂肪。
脂肪:
1、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就就叫:膘、大油、花油)、腹腔大网膜、肠系膜等处常以脂肪组织形式存在。
 2、(通过肝脏、肌肉等处)分解 ——甘油、脂肪酸——
a、氧化分解——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b、转变 —— 糖元等
血脂: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受膳食、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代谢等影响)

     所以:食物中的脂肪经过消化能分解成能量也能被储存,如果摄入的脂肪过多会导致储存的就越多。反之,摄入的脂肪不足,自然储存起来的脂肪不但会减少同时也会被消化分解利用。

    三、 蛋白质:(食物中)谷类、豆类等——植物性蛋白;肉、蛋、奶等——动物性蛋白。在人和动物体的消化道被分解成各种氨基酸。
蛋白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肠肽酶)——氨基酸
 氨基酸:
1. 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酶和激素等
2. 氨基转换—— 形成新的氨基酸(非必要)如:丙氨酸、甘氨酸。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3. 脱氨基(作用下)——a、含N部分:氨基——转变——尿素
b、不含N部分——*1、氧化分解 —— 二氧   
化碳、水、能量。*2、合成(在肝脏中)——糖类、脂肪
     所以:既然氨基酸也能合成糖类、脂肪,想必科学摄入蛋白质是必需的。
     糖类、脂质、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同时进行、相互联系、制约、协调统一)。但是有条件的,比如: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时候,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但是代谢物之间转化有明显差异,比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也就是传说中的,增肥容易,减肥难的道理。所以控制好糖类的摄入,吃多不仅仅是一种浪费,时间久了会成为一种病害。
     在正常情况下,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都不足时,体内的蛋白质分解会增加。
    (人在饥饿的初期,血糖含量会暂时降低,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正常血糖80—120mg/dl)。人在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的情况下,血糖含量降低(50—60)而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此刻如果能及时摄入含糖较多的食物等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任由以上的情况发展就会出现惊厥和昏迷等,因为脑组织功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若脑组织含糖元极少,需要随时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来氧化供能。当血糖含量少于45  时,脑组织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这时需要及时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来缓解症状。)
     所以:减肥要有道。饥饿的时候不必匆忙补充能量。有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才还觉得很饿,一会又觉得不饿了”这时候就是机体的本身在消耗自身分解出的能量。适当饿过时了以后再适量进食方可。但是也不能长期饥饿以免损害身体健康(身体不好的人,以健康为主,不建议疯狂减肥)。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储存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传说中的——肥胖。
     在营养的代谢过程中,脂肪来源太多(如:高脂肪、高糖膳食)时,肝脏就要把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从肝脏中运出去(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重要原料)。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是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
     所以,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有效防治脂肪肝。
     在不损害身体健康的同时,适当的运动,科学地安排和控制平常的生活习惯,这样你不仅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会有一个不错的身材。
     减肥不盲目,走科学之道,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躯!
     以上内容来自于书本知识,经过一番整理,希望能帮助到一些人。
注:整理篇主体内容来源于高中生物教材,个人整理,如有不足请谅解!


简介:孙海彬、江苏泗阳人。爱好写作、体育运动等。

扫码关注我们!

主编:仰望星空  编辑:笔匠    
微信投稿:cdj-yx
邮箱赐稿:653877556@qq.com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动动小手 点个【在看】再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