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影宿州新汴河景区

 马尔的视觉 2023-07-03 发布于安徽

这回来宿州城,看隋唐大运河宋代码头与埇桥遗址需要走街串巷,便顺带打量了一下这座城市。宿州的城市建设至少有了十年的大跃进,不仅体量、面貌上变化很大,由县城而来的历史痕迹与基因,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蜕变。

三四十年前,坐汽车由淮北回蚌埠,要经过宿州市区。黑漆漆的路边,临河的一段好像煤渣子路,坑坑洼洼不好走。

那时,它就是已经成了宿州市,我们却还照旧喊它宿县;明显看不起它土气、落后的意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些年不知宿州人是不是有些瞧不起淮北,反正我们是一天一天地眼瞅着宿州在翻天覆地而不免羡慕嫉妒恨。先是跑宿州坐动车、高铁,然后是看它街道宽了、城市变漂亮了。

我们辛辛苦苦忙了那么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评比,宿州脚一抬就过去了。

印象最为深刻的倒还不只城区,或是首次阅历通济渠宋代码头遗址,初识新汴河风景区心里被震撼到了。

第一次听说有这样一个景区,摊子铺得很大。一圈十五公里坐游览车概观下来,便觉得过去的那个宿县早已脱胎换骨。

说到水,安徽北部城市几乎全都是临河,或是河流穿城而过。阜阳是颍河,亳州为涡河,淮北则是濉河、岱河,而宿州是沱河、新汴河。按说水能塑造一个城市气质、性格;但多少年来,这些河道对皖北来说就是并列于战乱、饥荒的大祸害。河流越多,祸害越甚。倾家荡产,颗粒无收,流离失所,很多悲惨场景皆与河流有关。

也就是最近几十年,战乱与人为的动乱、瞎折腾平息,河流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人们由温饱转为小康,水的正能量才得以显现出来。

因为水,皖北诸城开始穿上套装汉服,长发飘飘,秀丽可人了。


新汴河实际上是一条当代人工河。1966年开挖,22万人边闹革命边挖河,干干停停直到1970年才完成。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过这一片的知青,几乎都有挖新汴河的经历。

新汴河干流自宿州市戚岭子截沱河,向东穿津浦铁路,汇濉河引河后经灵璧、泗县南,过徐岗切岭,于江苏省泗洪县洪泽湖的溧河洼,全长128公里,流域面积6562 平方公里。

黄河夺淮后,淮北地区水灾频仍。1963年大水,宿县专区受灾严重。1964年元月,安徽、江苏两省协商治理沱河濉河,下游改道入洪泽湖溧河洼。提出开挖的河道,原定名新沱河,截浍河、沱河、濉河、奎河。后因河道平行于隋炀帝开挖的汴河旧迹,故名新汴河。

唐宋时所称的汴河,即隋大业元年利用汴水、睢水上段和蕲水所开挖的通济渠,是秦汉时期水运干道,沟通黄淮且可经邗沟入江。由淮水朔涡水,经鸿沟入黄河,通商旅作兵运,为唐、宋王朝的经济生命线

如今的新汴河宿城段,已改造成水利风景区,集休闲、观光、健身、娱乐、旅游为一体。西起京台高速,东至宿州闸,全长15公里。

它将河堤及其生态整治放大,沿南北河岸以新汴河为核心拓宽了格局。

水边存着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的芦苇群、荷花阵,建立岸边风光观赏踏步木道;再往上,铺一条自行车、游览车专用道。如果就此打住,它和我们的沿湖风景区大致相似。但景区继续向外伸腿,种植了一条宽大、茂密的树林带,林间铺有供行人有氧健步的窄道。森林边有主题雕塑、民宿、酒吧、儿童游戏园等休闲设施。

整个风景区注重人文景观氛围的打造,按“一点两线”布局。

“一点”即表现宿州人治水历史的大型雕塑“远航”;“两线”即新汴河两岸,北岸展示发生在宿州大地的四次著名战争及战争文化,南岸展示宿州历史、人文和民俗文化

15公里的风景道,就是坐游览车走马观花也得半小时;整个风景区手笔很大。

沿途见有老人健身漫步,自行车骑行者成群结队,岸边蜿蜒的木道有年轻恋人依偎着。

十年前,宿州利用“淮水北调”以及新汴河水利工程的重建、维修、提升等项目,决意开发建设新汴河水利风景区。工程进度很快,第二年新汴河便被省水利厅批准为第三批“安徽省水利风景区”。2016年,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复新汴河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年后,宿州市新汴河风景区成为4A级。

一切都是不动声色的,展开了便是长篇巨制。

风景区大桥下成了市民的休闲场所。15公里下来,未见到有暴走团、野狼嚎或广场舞闹腾。这样的安详之地,就该更个性、更自洽。

略感惊喜的是大桥下面,辟有一段游泳区;由市冬泳协会自主管理。

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理念转变,就是放下我管你你不服也得服的臭架子,由管城市变成服务于市民。老百姓咋着能过得舒适、自在,你就咋着来。

这一点,我在宿州的新汴河景区见到了。

作者相关文章 

在另一个城市里闲逛

小城旧事:高高下下的城街

文化带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