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协兴镇道台院子——广安、达州游之五

 贵州游侠 2023-07-03 发布于贵州

广安、达州游

                                                         贵州游侠

                                                 五、协兴镇道台院子

上车返回广安方向,去协兴镇下车前往老街和邓小平故居。途中在一个镇里师傅叫大家下车,换乘另一辆,我走过去时售票员对着我笑,原来还是前面一辆车在此等候。

下车后沿路前行,看到左侧有牌子“道台院子”,有一大片修葺过的古建筑。

  

  

我走了过去,过一座新石拱桥,房屋外面的院子一角立有两根方形石柱,字迹不清。房前还立有两根石桅杆,桅杆很新,但下面的大柱础却很老。

  

  

房屋整体为木制,左侧有一间为夯土墙,从基础来看都是老的。

  

地面上放置了许多石制器物和石兽。

  

  

  

  

  

  

景点牌介绍:道台院子主体系清嘉庆年间山西河东道道台郑人庆的故宅,院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成规模于乾隆年间,建筑规模较大,是川东北地区少见的清中期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群。解放前夕郑家后人将院子转卖,解放后被分给数十家群众居住,六十多年来,年久失修,危在旦夕,有民间人士发现后奔走呼吁,最终使得老院子得以保存下来。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和开发。

现在道台院子内创办了“川东民俗博物馆”,修复后的建筑面积共2300平方米,为三轴三进院落。共有四个院子、五个天井、66个房间、108道门。

走到侧门,购票5元进入。

第一厅为馆史厅,里面有大量照片显示修复前老院落破败的景象,触目惊心。

  

  

  

  

还有许多后来的住户随意增建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掺杂其中。

施工中先拆除了非古建筑的部分。然后将古建筑落架维修,经过了大量繁复的工作,最终恢复了大院古建筑原来的面目。这种精神要是能够贯穿在全国所有的古建筑中,该多好啊!

院落中悬挂了大量古代牌匾,应该是从四方收集来的。

  

  

  

  

  

  

  

  

祠堂中有郑氏故人从山西翼城迁移至此的经过,六百余年历二十余代,任各种“大夫”者十余人,任各种“郎”十余人。

  

  

  

  

  

  

  

  

  

  

一个展馆中介绍了“道台”的演变、衙门的设置、道台的职掌权利、四川的几个道台设

置、山西河东兵备道(郑大人任职的衙门)、明清时期广安籍道台清单等。

一个展馆中展出了手工工具,介绍了古代匠人的情况。还有各种各样各个历史时期所用的照明灯具。古代焗盆焗碗的工具和修复过的碗碟。还有古代铸造的大钟。

  

  

  

  

  

  

  

  

  

  

一座展馆为“蒲殿俊”展览。其1875年 出生,34岁时四川省咨议局成立,其担任议长。

36岁时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蒲担任会长。

1911年10月,四川宣布独立,蒲任四川军政府都督等职,后淡出政界。

44岁担任《北京晨报》总编。59岁时病逝于北京。

展厅前言:蒲殿俊为广安人,系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四川立宪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戏剧教育家、书法家、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名积极的斗士。

戏台是的木雕、石雕都很精彩。

  

  

  

  

  

  

  

石刻馆展示了许多墓志铭石刻原件和拓片。

  

  

  

  

  

  

  

  

  

四川抗日馆中介绍了川军抗日的情况。有杨森率二十军抗战的主要战场介绍、抗战中川军参战的主要战役一览、,还有广安人在抗日宣传、组建中国红十字会,救助伤员的情况、杨森儿子杨汉烈在解放初期率部起义等。

有杨森热爱体育运动及新生活的介绍,其中有杨森建设贵阳市六广门体育场的照片。

木雕展厅展示了许多精美的木雕构件。

  

  

  

  

  

  

  

我几乎走遍了楼上楼下所有的房间,对能够使濒临倒塌的古建筑恢复新生感慨不已。

  

  

  

  

  

(游览日期:2023年5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