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作为领导应审查明辨善恶是非

 新用户38922816 2023-07-03 发布于海南

【原文1】

是岁,夏寒,日青无光。显及许、史皆言堪、猛用事之咎。上内重堪,又患众口之浸润,无所取信。时长安令杨兴以材能幸,常称誉堪;上欲以为助,乃见问兴:“朝臣龂龂不可光禄勋,何邪?”兴者,倾巧士,谓上疑堪,因顺指曰:“堪非独不可于朝廷,自州里亦不可也。臣见众人闻堪与刘更生等谋毁骨肉,以为当诛;故臣前书言堪不可诛伤,为国养恩也。”上曰:“然此何罪而诛?今宜奈何?”兴曰:“臣愚以为可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勿令典事。明主不失师傅之恩,此最策之得者也。”上于是疑之。

【译文】

这一年,夏季感觉寒冷,太阳青白而无光。中书令石显及许嘉、史高都说是由于周堪、张猛做事不利的罪过。皇上内心器重周堪,又担心不断招来众人口舌,因而无所适从。当时,长安令杨兴以有才学受到皇上喜爱,还常称赞周堪;皇上想让他帮忙,便召见杨兴问道:“朝臣们忿忿不容光禄勋周堪,为什么呢?”杨兴是个极善于机巧变化的人物,以为皇上怀疑周堪,于是顺随着所问回答道:“周堪不仅不容于朝廷,就是乡里之间也不容他。臣见到众人一听说周堪和刘更生等人曾谋陷自己的骨肉至亲,都认为该杀;而臣前面上书说周堪不可以诛杀,是为国蓄养恩惠啊。”皇上说:“然而这是犯了何罪而要诛杀呢?现在该怎么办?”杨兴说:“愚臣认为可以赐封关内侯,享用三百户贡税,不让他管事。明主不失师傅恩义,这是计策中最为合适的了。”皇上于是对周堪有了疑惑。

【解析】

这就是整个朝廷的风气变了,大家都顺着皇帝的疑惑而疑惑。杨兴先是赞誉后又诋毁周堪,无非是当时周堪当朝,现在又造贬斥的缘故。杨兴这种无非是结交朋党的做法,也就是“站队”的问题。

【原文2】

司隶校尉琅邪诸葛丰始以特立刚直著名于朝,数侵犯贵戚,在位多言其短。后坐春夏系治人,徙城门校尉。丰于是上书告堪、猛罪,上不直丰,乃制诏御史:“城门校尉丰,前与光禄勋、光禄大夫猛在朝之时,数称言堪、猛之美。丰前为司隶校尉,不顺四时,修法度,专作苛暴以获虚威;朕不忍下吏,以为城门校尉。不内省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报举,告按无证之辞,暴扬难验之罪,毁誉恣意,不顾前言,不信之大也。朕怜丰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为庶人!”又曰:“丰言堪、猛贞信不立,朕闵而不治,又惜其材能未有所效,其左迁堪为河东太守,猛槐里令。”

【译文】

司隶校尉、琅邪郡的诸葛丰,最初以任性刚直闻名于朝廷,多次冒犯皇亲国戚,大臣们多说他的坏话。后因违犯了春夏两季不拘捕和惩治犯人的禁令,被降职为城门校尉。诸葛丰于此时上书控告周堪、张猛,皇上认为诸葛丰不正直,便制定诏书给御史道:“城门校尉诸葛丰,之前与光禄勋周堪、光禄大夫张猛在朝之时,多次称赞周堪、张猛之美。诸葛丰以前任职司隶校尉,不顺应四时节令,擅改法度,专行苟刻暴力之事以获取威严虚名;朕不忍将其送交法办,让他去担任城门校尉。他不向内反省自己,而反倒怨恨周堪、张猛以求报复,控告中采用没有证据的言辞,揭露时抛出难以验证的罪状,恣意损毁他人名誉,不顾忌自己以前的言语,这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朕怜悯诸葛丰是位老者,不忍施加刑罚,今将其罢免为平民。”又讲道:“诸葛丰说周堪、张猛没有贞节和信用,朕出于怜悯之心就不去处治他们了,但可惜他们的才能没有什么建树,现在降职周堪任河东太守,张猛任槐里令。”

【解析】

诸葛丰与杨兴是同样的问题,诸葛丰此时上书无非是希望顺应皇帝的意思,重新获得上升的机会。但汉元帝收到诸葛丰的上书也给周堪、张猛做了降职处理,也许是一种保护。但这种保护似乎是没有明辨善恶是非,反而是助长了不良风气。

【原文3】

臣光曰:诸葛丰之于堪、猛,前誉而后毁,其志非为朝廷进善而去奸也,欲比周求进而已矣。斯亦郑朋、杨兴之流,乌在其为刚直哉。人君者,察美恶,辨是非,赏以劝善,罚以惩奸,所以为治也。使丰言得实,则丰不当绌;若其诬罔,则堪、猛何辜焉!今两责而俱弃之,则美恶、是非果何在哉!

【译文】

臣司马光认为:“诸葛丰对于周堪、张猛,先是赞誉而后又诋毁,其用意不是为朝廷举贤除奸,不过是想结交朋党以求重用而已。这种人也属于郑朋、杨兴之流,不在于他自己的什么刚直。作为人的君主,应审察美恶,明辨是非,以赏劝善,以罚惩奸,国家因此才得以治理。如果诸葛丰之言属实,则诸葛丰就不应当被罢免;若他属于诬陷,则周堪、张猛又有何辜呢?如今两方被问责,俱都抛弃,那么美恶、是非的区别真的还在吗?”

【解析】

司马光的意思就是皇帝既然知道了是诬陷但依然问责了无辜者周堪、张猛,这就是无是非之分了。

【进一步解析】

这就好比是两个学生打架,老师没有问清缘由一起同样的批评了两位学生,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反而那些喜欢闹事打架的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直接带坏了学校的风气。

公司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正当竞争很难避免,一旦摆到明面上,如果不按照调查结果,明辨是非的方式进行处置,就很容易带坏公司风气,这也是好多公司“内斗”比较严重的原因,这就是变相的偏袒“奸邪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