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红军胡金魁二三事

 Loading69 2023-07-03 发布于四川

一、胡金魁与《西行漫记》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因《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中文版)一书而轰动世界。斯诺能顺利完成对延安等红色中国苏区的采访,顺利获得撰写《西行漫记》的第一手资料,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从峡江县走出去的红军干部胡金魁。

1936年7月,斯诺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碍来到延安访问。时任中央外事处暨陝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交际处) 处长的胡金魁因有过接待外国友人的经验,因而被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点将,全权负责斯诺的生活、安全,并联系、安排、引导和协助斯诺的采访。接受任务后,根据周恩来对斯诺“不设禁区,自由采访”的承诺,胡金魁主动找斯诺商议出了一个为期92天的采访方案,确定了采访的单位、人员、时间、地点和内容。

在中央机关所在地保安采访了一段时间后,斯诺已收集到了较丰富的采访资料,会见了大多数中央政治局领导、“延安五老”、红军主要将领、红军基层军官士兵和工农群众;看了他想看的地方,红军大学、抗日剧社、银行、学校、机关食堂等,亲身感受到这里是物质贫穷与精神富有巨大反差的崭新世界。在保安的访问计划中斯诺把采访毛泽东列为重中之重,安排了近一半的时间准备采访毛泽东的。但这个重头戏却迟迟开不了场。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每天都日理万机,尤其是那段时间里他闭门谢客,夜以继日地研究哲学,研读马克思、康德、黑格尔等众多学派的哲学著作,正着手撰写《矛盾论》和《实践论》等重要文章,一时挤不出时间接受斯诺的采访。采访计划搁浅,把斯诺急得团团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胡金魁虽然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心里比斯诺还急,但他遇事爱动脑筋,不喜欢被动应付。此时头脑一刻也没有停顿,希望寻找到一个伺机而动促问题迎刃而解的办法。可是,毛泽东那边已明确表示近期没有时间,如果直接了当找上门去不仅违反纪律,还可能惹得毛泽东发脾气。能不能调整采访计划,先到其他地方采访回过头再采访毛泽东呢?可现有采访计划是经过周恩来批准后才实施的,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轻易更改。胡金魁想出的一个个办法又一个个自我否定了。突然他灵光一闪:毛泽东晚饭后通常有到户外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休息下大脑的习惯。如果利用这个时间段制造一次和毛泽东的“偶遇”,也许是目前唯一可以打破僵局的好办法。主意初定后,他立刻跑步来到斯诺的住处,兴奋地告知斯诺采访毛泽东的事有门了,然后两人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那天晚饭后,两人沿着保安的街道往前走,果然看见不远处毛泽东正在和两个年轻的农民愉快地交谈着。两人赶紧凑上去和毛泽东打了招呼。斯诺和毛泽东搭上话后边走边聊来到毛的住处。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斯诺来到保安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斯诺乘机表达了想尽快采访他的急切心情。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说:“看来斯诺先生是个急性之人,我最近在忙着读几本书,一时难以全身而返。但斯诺先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里,是我们的贵客,我也应当有所表示嘛!我看这样,你我各自让点步。我用每天一半的工作时间,也就是晚上的工作时间来接受你的采访,不知斯诺先生满意不满意啊?”说完,毛泽东又把目光转向胡金魁,说:“小鬼,到街上拦我的路,是你出的鬼点子吧!”说得屋子里的人都笑了。斯诺趁机把准备好的采访提纲交给毛泽东过目,毛泽东略加修改后采访提纲就算敲定了。此后毛泽东连续用了十几个晚上的时间与斯诺长谈,采访在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但对前沿阵地的采访却一波三折。尤其是从苏区“工业中心”吴起镇准备向宁夏红军的前线开拔的档口,在得知蒋介石即将发动对苏区的一次大攻势的消息后,斯诺突然打起了退堂鼓,想不去宁夏而改去国民党占领区,即兵力较强的一方访问的打算。胡金魁一听说斯诺打算改变采访路线,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到宁夏红军的前线去看看”是毛泽东建议的。胡金魁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斯诺要改变采访地点的想法,力劝斯诺按原计划进行。他说:“你不去我们红军的前线,你这次采访就是不完整的。你没有看到真正的红军就回去,那怎么可以?到时你一定会后悔的!”见斯诺还在犹豫,胡金魁斩钉截铁地说:“我是要去前线的,你不愿去我就一个人去!”胡金魁这么一生气,反倒把斯诺吓住了。这是因为两人相处以来,胡金魁在生活上对斯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饮食方面,克服当时苏区物质极度匮乏的等困难,简单的食材通过变换花样使斯诺尽量吃饱吃好,在条件许可时还会向当地群众购买鸡、猪肉、羊肉做鸡汤、红烧肉、羊肉串等改善生活。尤其是途中两次特意请蔡畅大姐做法国大餐让斯诺享用的情景令其记忆深刻。大西北的夜空很清新,斯诺特别喜欢露宿,胡金魁就夜夜陪他露宿。使这个'外国佬’一点也不孤独和寂寞。日积月累,斯诺越来越觉得只有胡金魁陪伴在身边心里才踏实。见胡金魁还在生闷气,斯诺就微笑着走到他身边说:“傅同志,走!带我去前线!”胡金魁这才露出了笑容,带领斯诺继续向西边的红军前线指挥部奔去......

后来,斯诺把宁夏之行称为到了“东方魅力”的故乡。在那里他见识了真正的红军:他们年轻活泼、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是中国唯一一支铁打的队伍。他高度肯定这次宁夏前线之行是在胡金魁的坚持下作出的非常明智的抉择。正是这次的明智抉择,才有后来轰动世界的《西行漫记》的问世。

二、傅锦魁之谜

1936年7月至10月全程陪同斯诺访问红色中国苏区历时三个多月,使胡金魁和斯诺成了好朋友。斯诺给胡金魁照了很多照片,斯诺结束了在苏区的采访,胡金魁负责送行。告别时,斯诺请胡金魁在他的笔记本上签下了他教的英文签名,还送给胡金魁一块圆形挂、座两用表和一支派克钢笔。可是在《西行漫记》发表时选用的胡金魁的那张单人照上的著名以及文中提到的人名却都写成了“傅锦魁”。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胡金魁讲话有浓重的峡江口音,故斯诺根据他提供的读音将他的英文名误写为“Fu Chin-kuei”, 《西行漫记》的中文版将“Fu Chin-kuei”译作“傅锦魁”,二是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泄露了胡金魁工作单位的全称:中央外事处暨陝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而按照采访时的约定,为了对外保密,对外只能公布陝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这个名称。中央外事处一直是对外保密的。既然斯诺《西行漫记》公开出版时已把中央外事处公诸于世了,为了住守自己在中央外事处工作的秘密,胡金魁对书中对其名字的误写始终守口如瓶,在《西行漫记》屡次再版中,胡金魁从未向任何部门提出过任何修改意见。直到胡金魁去世后,后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保存的战争时期的笔记本和书籍上,留下了斯诺教给他的英文大小写字母和他的英文签名,人们才追踪到书中描写那个傅锦魁真人的蛛丝马迹。胡金魁家的书柜里有《西行漫记》这本书,他的5个子女都读过这本书,可是他们丝毫不知道那个与斯诺并肩骑马的和蔼可亲的红军军官竟是自己的父亲!直到后来各种史料陆续公开,他的子女们才知道父亲负责接待和全程陪同斯诺采访的往事。而当子女们向他求证时,胡金魁只淡淡地说:“书中(指《西行漫记》)将外事处公开了,当年我们说好的,对外要保密,只说是招待处的呀!”然后依然缄默不语。

胡金魁这种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甘愿隐姓埋名淡泊名利的品格是非常高贵的。

三、胡金魁冒死为新四军领军费

受党组织委派,胡金魁于1938年5月到新四军工作。次年夏月,胡金魁接替牺牲的黄道担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上任后他积极主动作为,为新四军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深得军长叶挺青睐,两人私交甚好。因隶属关系必须经常与国军第三战区交涉有关工作却多次受到对方无端刁难,胡金魁特意向叶挺要了个“特别授权书”。所谓“特别授权书”就是由叶挺亲笔签署的将某项工作全权委托胡金魁负责的一纸文书,以备不时之需。

1940年底,蒋介石视新四军为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此时驻扎在上饶的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犹如身处“虎穴”。恰巧这时,胡金魁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国民党将调集7个师的兵力包围并袭击新四军军部。他第一时间把国民党将发动皖南事变的准确情报电告了周恩来和新四军司令部。

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前夜的1941年1月3日,正打算遵照军部电报指示带领办事处人员撤离上饶的胡金魁突然一拍脑袋说:“差点误大事了,还有十几万的军费没来得及到第五军需局领取。”这笔经费对处在皖南贫困山区艰苦对日作战的新四军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不管冒多大的风险都必须去取回来!

主意打定,胡金魁立即叫上随从人员乘坐办事处的汽车,风驰电掣来到第五军需局财务处说明来意。对方接待人员果然早已心有戒备,说话阴阳怪气:“又来要钱,哪有这么多钱给你们,过些天再说吧!”胡金魁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我们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序列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规军,理应由国民政府提供基本供养补给,这不是你们的慷慨施舍。你说这样的话心里不愧得慌?请扪心自问一下:国军部队究竟和日本人打过多少仗?究竟为抗日做过多少贡献?新四军夜以继日和日本人搏斗,你们又给过新四军多少枪,多少子弹?我们领取这点军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难道叫我们赤手空拳去抗击日本侵略者不成?'一番义正辞严的交涉后对方仍然无动于衷。面对这样难缠的对手,胡金魁心里非常着急。他十分清楚,眼下虽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但蒋介石反复无常,况且情报显示,国民党随时可能对新四军动手。在这里多呆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非常时刻必须使出非常手段!胡金魁赶紧从贴身内衣口袋里掏出那份“特别授权书”,并乘机发问:“需不需要请叶挺军长亲自来一趟呀?!”对方一看是新四军军长叶挺的手谕,吓得脸色大变,连忙说“不必了,不必了,我这就安排给你们办理提款手续。”叶挺的名字在第三战区为什么这么管用?除了指挥打日寇的赫赫名声外,还因为叶挺曾经为3600支枪被扣怒闯顾祝同的办公室,骂得顾祝同不敢抬头的事在第三战区人人皆知。一个第三战区长官都不敢惹的人谁还敢去找不自在呢?

带着为新四军领取的最后一批13万元的军饷,是夜,胡金魁指挥办事处人员从后门撤出,冲过3道封锁线,1月5日晨到达安徽太平,将军饷等物件安全交给了军需处。

文章图片1

胡金魁陪同斯诺采访途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